在201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幅吳冠中1974年創作的油畫《荷花》,以1.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1.118億元)的高價拍出,在吳冠中誕辰100周年之際,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吳冠中的繪畫行情究竟是何時在內地開始升溫的?誰扮演了吳冠中市場推手的角色?在吳冠中去世后他的市場行情有否波動?目前他的油畫、彩墨畫、速寫都是什么價位?未來吳冠中的畫作是否還有一定上漲空間?
市場行情一枝獨秀
吳冠中的畫,在2004年以前在香港雖然有行情,但在內地尚沒有真正聯動。內地真正開始啟動升溫,應該是在榮寶2004秋拍和2005春拍相繼推出吳冠中專場之后。2005年是吳冠中拍賣行情快速飆升的一年。這一年,北京榮寶春拍的《黃土高原》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以1870萬元高價成交;在年底的北京保利秋拍上,《鸚鵡天堂》以3025萬元再創個人拍賣成交天價,吳冠中從此在內地市場開始受到熱烈追捧。2006年在翰海秋拍上,其紙本油畫《長江萬里圖》以3795萬元拍出;2007年北京保利春拍,《交河故城》4070萬元成交,吳冠中的畫作開始接近5000萬元大關。

吳冠中 紅梅 89.6×70cm 油畫 1973年作
2015香港蘇富比春拍 成交價:5394萬元人民幣
保利拍賣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對吳冠中的市場推廣。從2005年至今的10多年間,不僅推出了許多的吳冠中繪畫專場,更有成批的高價、億元天價拍品是在保利拍賣誕生的。如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彩墨畫《獅子林》1.15億元,2015年北京保利春拍油畫《木槿》6900萬元,2016年保利香港春拍油畫《周莊》2.36億港元,2016年保利香港秋拍彩墨畫《荷塘》1.062億港元,2018年北京保利秋拍油畫《雙燕》以1.127億元成交。只有油畫《荷花》,是在201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1.3億港元拍出的。可以說,保利拍賣對吳冠中的市場推廣作用很大。

吳冠中 木槿 120×80cm 油畫 1975年作
2015北京保利春拍 成交價:6900萬元人民幣
吳冠中的畫作,在經過10多年的持續上漲后,目前已趨于穩定。當前彩墨畫的拍賣市場行情是每平尺普品100萬元,精品200萬元。對于館藏級別的精品,價格往往加倍,如2018年北京保利秋拍的彩墨畫《雙燕》,不過8平尺大小,但因為是吳冠中上世紀80年代變法中的一件代表性畫作,竟然拍出了5405萬元的高價,折合每平尺近700萬元,這就是普品與代表作的差別。彩墨畫年代越早,價格就越低一些,因為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吳冠中的彩墨畫還不太成熟,正處于探索階段,后期價格相對更高一些。
吳冠中的油畫市場行情,價格遠比彩墨畫要高,目前是每平尺普品300萬元,精品500萬元,館藏級別的加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早期油畫比較稀缺。如2015年保利香港春拍,一件僅2.5平尺的1975年木板油畫《青島》以3142.4萬元成交,折合每平尺1222萬元。2017香港佳士得秋拍,2.5平尺大的1977年作木板油畫《金色田野》以1999.8萬元成交。剛剛在201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1.3億港元成交的1974年作油畫《荷花》,達到了每平尺1000萬元的高價。一幅只有1平尺大小的1978年作木板油畫《桂林山村》,在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竟然拍出了1465萬元的高價。
吳冠中的速寫也拍價不菲。在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1978年作《西雙版納村寨》鋼筆速寫以101.1萬元成交。在201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1985年作《周莊水巷》鋼筆設色速寫以185.3萬元成交,另一件稍大的1990作《人人盡說畫布街》鋼筆設色速寫以617.3萬元高價成交。在201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幅1989年作《巴黎蒙馬特》設色速寫以235.1萬元成交,另一幅鋼筆設色速寫《得云茶樓》也以425.3萬元成交。在2019年保利香港春拍上,一幅《大巴山中桃李正開》宣紙速寫以464萬元拍出。可以明顯看出,近兩年吳冠中速寫精品的價格上漲迅速。
據不完全統計,吳冠中畫作近年共上拍6000多件,總成交額超30億元,在國內當代畫家中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市場明星”。在2010年吳冠中去世后,他的畫作繼續上漲,誕生了多件億元級拍品。盡管市場上拍賣的作品多達6000件,但除去重復拍賣和贗品的數量,真品不過千幅左右,其中大尺幅畫作不足百件,精品僅50件左右。更由于自上世紀90年代末吳冠中本人就不再賣畫,流向市場的極少,目前市場流通的絕大部分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多是些油畫。在經過充分的換手后,其作品行情穩定性較高,抗跌性強,精品的升值空間依然不小。
目前市場中,吳冠中的油畫最貴,如此次香港蘇富比春拍億元成交的《荷花》。而且被藏家買走后就難再流出,一旦市場出現吳冠中的油畫,往往最吸引買家的眼球。彩墨畫數量相對較多,但像《雙燕》那樣比較有代表性的精品不是很多,因為那些畫作吳冠中大多都捐給博物館了,流向市場的不多。一些上世紀90年代的抽象畫,目前價位都不太高,大多在1000萬元左右,未來還有挖掘的余地,價格還有上漲的可能。考慮到吳冠中在近當代中國畫壇的學術地位,他的畫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拍賣市場的熱點。
贗品種類多鑒定不易
由于國內尚缺乏權威的鑒定體系、機構和專家,所以畫家作品的鑒定目前還主要依賴畫家本人,吳冠中也不例外。在吳冠中在世時,吳冠中自己是最大權威,如今畫家過世了,鑒定就存在很大難題。在世畫家出全集的國內屈指可數。實事求是講,2007年《吳冠中全集》的出版,為其個人作品真偽的鑒定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幾年海內外拍場上的高價拍品,無一例外都是全集中的畫作,如創出億元高價的油畫《周莊》《雙燕》《木槿》和彩墨畫《荷塘》。而沒有進入《吳冠中全集》的拍品,除了個別真品以外,大多數流拍,或低價成交,50萬元每平尺的價格都很難達到。
在吳冠中去世以后,市場的贗品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以拍賣公司舉辦的吳冠中畫展方式出現。這些打著學術幌子的市場性畫展,其中展品真假參半,很多經過“鍍金”后就堂而皇之地進入了拍賣。二、有的在拍賣圖錄上明確注明“藝術家家屬確認吳冠中本人認定此作為真跡”,這明顯是病句。是“家屬確認”還是“畫家本人認定”?模棱兩可,打擦邊球。三、以吳冠中生前友人、學生收藏的名義,這里面水可深了,假多真少,要當心。四、以香港或新加坡舊藏的名義,因為上世紀80年代吳冠中曾在這里展賣畫作,但有些回流的畫,摻雜著贗品。五、以近年出現的各種吳冠中畫冊印刷品的名義招搖撞騙。
所以吳冠中畫作的鑒定,未來還是一個懸案。在吳冠中先生去世后,他的假畫在拍場仍屢有上拍。如筆者近期發現的兩件《江南春柳》,構圖完全一樣,有一件線條僵硬,題字呆板,與吳冠中真跡出入較大,也拍出了百萬元以上的價格。另外一件估價200萬元的《春之頌》,也是模仿吳冠中上世紀80年代晚期的抽象作品,但線條組織混亂不堪,畫面骯臟,不堪入目。在2016年某香港秋拍上,一件《葦塘》以419.6萬元拍出,但此作是克隆自另一幅真跡《葦塘》。2015年某香港秋拍一件未署名年代的吳冠中抽象畫作《根》以988.4萬元成交,此畫的滴灑風格與吳冠中出入很大,應是吳冠中去世后造假所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