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秀競作品《故鄉》
5月30日,“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展。這是陸秀競第一次在老家浙江辦畫展。
陸秀競歷任西泠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浙江省美協理事、杭州市美協副主席、浙江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政協詩書畫社藝委會委員。
他師從著名山水畫家顧坤伯先生,后得大師陸儼少先生親授,又深受潘天壽、吳之、陸維釗等老一輩藝術家的熏陶,筆墨更趨蒼潤、渾樸、稚拙、樸素,于平淡中顯現天然之趣,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本次展覽展出了陸秀競自上世紀60年代至今創作的中國畫作品近百件,呈現了畫家50余年的藝術歷程。展覽將持續至6月20日。
1942年,身為陸游后人的陸秀競,出生于紹興的一個書香世家。祖父、父親都愛畫畫,陸秀競時常站在一旁看他們畫。讀書后,他一路跟著學校美術老師學畫畫,糊里糊涂就去報考了中國美院。
陸秀競至今還記得考試時的情景,山水這一科的考試科目是《放牧歸來》。陸秀競還沒畫完,監考老師就跟他說:“差不多了,你不要再畫了,可以題款了。”陸秀競這才心里有了底。
1962年,陸秀競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山水專業,教學的老師是潘天壽、陸儼少、顧坤伯、陸維釗這些近現代書畫大家。每次上課,三個老師一起教課,山水專業的學生總共只有5個人,幾乎可以說是“一對一教學”。“這里學習到的都是老祖宗最精華的東西。除了畫畫外,還學到了做人。老師教我們都是傾盡畢生所學,一點架子也沒有。”
陸秀競作畫一生,但直到2018年,他才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首次個人畫展。他說:“北京的畫展之后,社會各界的評價都還不錯,我這才心里有了底,敢在家鄉再辦畫展。”對陸秀競來說,這場畫展比去年在北京辦的那場意義還要重大,“活了一生,畫了一生,到這個年紀了,就想對老師、對學校、對家鄉做個匯報。用你們年輕人的說法,就是曬一曬。”陸秀競幽默地說。
中國畫講究清雅,顏色也就隨之單調。怎樣發揮推進中國畫的色彩問題,又不失傳統筆墨之美,陸秀競一直在探索。
“學得再像也是別人的,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路子,創出自己的風格。”在總結了潘天壽、林風眠、張大千等前輩所做的努力,也吸收了敦煌壁畫絢麗濃重又細致和諧的用色,和簡練傳神的筆墨線條,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時代背景,陸秀競逐漸形成了“以墨為陣,色之為詩”的創作觀,也就是以筆線墨韻為基礎,先墨骨而后設色,做到墨不礙色,色不礙墨。
淡泊,清雅,謙遜,不浮躁。陸秀競人如其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