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誠軒拍賣2019春拍瓷器工藝品專場正在北京國貿大酒店 群賢宴會廳舉行,明永樂 銅鎏金摧破金剛,以494.5萬成交。

明永樂 銅鎏金摧破金剛
估價(人民幣):2,000,000-2,800,000
款識:“大明永樂年施”六字楷書橫款
尺寸:20.8cm
出版
《金銅佛造像圖錄》,(臺北)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1993年,頁136、137,圖61
參閱
《中國藏傳佛教金銅造像藝術》上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頁303、304,圖139?《西藏佛教雕塑·卷二·西藏和中國》,香港觀法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頁1256,圖346D;頁1257,圖346E-F?《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傳佛教造像》,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頁224,圖213
簡介
拍品為明永樂宮廷造像,根據蓮臺上鏨刻“大明永樂年施”款識,可知應為永樂帝賞賜佛寺之造像,其題材較同時期觀音、文殊菩薩等少見,頗為難得。?此尊與故宮博物院、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藏永樂摧破金剛題材相同,尺寸相近。摧破金剛面相飽滿方正,三目皆圓睜,神態威嚴,頭戴花冠,肩披帛帶,飾華麗復雜的瓔珞,下身著長裙,衣紋流暢優美,生動表現出絲織物的質感。跏跌坐于蓮臺之上,右手托十字金剛杵,左手執金剛鈴。造像做工精細,蓮瓣飽滿有力,堪稱明代宮廷造像中的上乘之作。?藏傳佛教于元代傳入內地,即受到皇室的大力扶植。明代宮廷篤信藏傳佛教,永宣時期朝廷為加強與西藏地區之間的關系,實施多封眾建政策,宮廷造像作為頒賜的定例品,鑄造工藝精美,形成了獨特的永宣宮廷造像風格,令后世贊嘆不已。?永宣宮廷造像充分繼承了元代以來阿尼哥爐火純青的失蠟法,做工精致入微,氣質典雅唯美,具有典型的皇家氣象。風格上弱化了梵藏造像之特點,融入漢地傳統審美文化,表現為高度融合的藝術特征,并以銅質細膩、鎏金純厚明亮、裝飾華麗而著稱。?摧破金剛是金剛手菩薩的另一種形象,常見金剛手菩薩為立像,雙手分別持金剛鈴和金剛杵為其身份標識,而此種坐姿、雙手持十字金剛杵和金剛鈴的形象,存世不為多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