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杭州市臺辦和富陽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共享發展,共同圓夢”2019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暨“二十年?一幅畫”富春江雅集20周年紀念活動,6月1日上午在杭州公望美術館開幕。
1999年,海峽兩岸的書畫家在富春江畔,舉行了一場盛況空前的《富春山居圖》圓合雅集活動。這是全國最早的一次高規格、高品位的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奠定了20年兩岸文化交流的基礎,具有開創性意義。通過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2011年6月1日,備受關注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實現合璧。
如今,“富春山居”依舊青山不改,靈動大氣,如同一條紐帶,將海峽兩岸同胞緊緊連接在一起。“我們在經濟金融、青少年教育、文化交流、基層社區等眾多領域,成功舉辦了論壇、峰會、走親等系列活動,擴大了交流,增進了了解,結下了友誼。”富陽區委副書記、區長吳玉鳳在致歡迎辭時表示,兩岸一家親,山水相約、心手相連,讓我們的友誼長存。
開幕式現場,羅永貴、肖峰、羅振賢等當年“富春江雅集”的親歷者,帶領海峽兩岸的書畫家,以“共繪新富春山居新圖”的方式,再現了20年前的雅集盛景,共抒“兩岸一家親”的文化共識。臺北愛樂婦女合唱團、富陽尚香女子合唱團等兩岸文藝界人士也以“共唱富春、共舞富春、共品富春、共話富春”等形式,回眸了“民間邀約”“特種郵票發行”“創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20年來富陽與臺灣開展文化交流,青少年走親,基層民眾及社區、民間協會的交往等重大事件,以音、畫、詩多種元素呈現了一臺精彩的兩岸交流畫卷。
6月1日下午,洛夫詩碑揭碑儀式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黃公望隱居地舉行。來自臺灣的莫凡現場朗誦了父親洛夫的詩作《富春山居圖的涅》,富陽區知聯朗誦團成員周煒、吳所具、孫全朗誦洛夫的經典詩篇,向洛夫致敬。
“山,一直蹲在歷史的熊熊大火中發呆,守望著歲月日漸荒寒;而水,早已離我們遠去,尋找它的故鄉……”2016年11月,世界華語詩壇泰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洛夫偕夫人陳瓊芳參訪富陽,應富陽文化學者蔣金樂的邀約,寫下了這首深情款款的《富春山居圖的涅》。
“洛夫先生回臺灣一個月后,就發來他的詩作。”蔣金樂說,后來他向洛夫提議,為這首詩題跋,做成詩碑放在黃公望隱居地。洛夫很高興,曾說“等到詩碑落成,在身體條件允許下要到現場,為詩碑揭幕”。遺憾的是,洛夫去世前,詩碑仍未完成。“這首詩是洛夫先生獻給富陽的人生絕唱,也成了富陽一筆厚重的文化遺產。”
本次公望文化周系列活動還包括“同繪富春?翰墨緣深”富陽區新聯會“翰墨苑”與臺灣書畫家羅永貴等交流筆會、“放飛夢想?共同成長”海峽兩岸青少年共同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晚會、“山居富春?共享發展”海峽兩岸(富陽――臺灣)書畫作品展暨兩岸民宿發展論壇、“唱想富春?共同圓夢”兩岸女子合唱音樂會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