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 Niao: Discuss Aesthetic of The Color Porcelain and The rain-flower pebble Comprehensive Decoration
編者按:華鳥的瓷與石(釉彩瓷與雨花石綜合裝飾)作品,榮獲國家專利。本文通過對作品類型與運用、審美特征、傳統(tǒng)與當代、設計和構圖理念等方面來論述瓷與石綜合裝飾的審美觀。

華鳥 Hua Niao

我們生下來就遇到了瓷器。后來我又遇到了它——雨花石。美麗的邂逅也許就在千山萬水、或千山萬石中;瓷于石的邂逅是在我要將兩者融合于創(chuàng)作中的那一刻,要完成它們最美麗的邂逅,還將經過各種過程,在高溫燒制后,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呈現出世。
盆中有水,水中有石,石中有景。其形式之豐富而多變,產生了迥異的藝術效果。

華鳥作品 2015 By Hua Niao


圖1山水立夏圖 鑲雨花石高足水盆 高溫釉下彩
H24x D12cm 2015 華鳥 Hua Niao
Fig.1 Beginning of summer (solar term). Shan shui. Set a Yuhua Stone on the Gao zu shi pen(High-foot bowl). Under glaze color porcelain
雨花石圖案和紋理千變萬化,首先要根據不同的雨花石圖案和紋理,結合相應風格的釉下彩瓷進行裝飾之后,才形成了釉下彩瓷與雨花石(以下簡稱:瓷與石)綜合裝飾的作品。
釉下彩瓷的胚胎使用高嶺土,設計瓷器外形,拉胚成型;在成型晾干的素坯上構圖;設色使用彩料(色料)和顏色釉;繪制方式在于工寫兼用;罩以透明釉之后,放入窯中,高溫1400度左右一次燒成。


圖2山水花鳥圖-桃花 鑲雨花石高足水盆 高溫釉下彩
H21xD12cm 2015 華鳥 Hua Niao
Fig.2 Peach trees and butterfly, Set a Yuhua Stone in the Gaozushipen (High-foot bowl). Under glaze color porcelain
一、類型與運用
作品的題材以山水和花鳥為主,其搭配形式需要妥當貼切。根據不同的雨花石,結合相應風格的圖案繪制于白瓷上,燒制后來完成裝飾。
瓷器的胚胎使用高嶺土。設計造型,拉坯成型。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設色時,用色料和顏色釉繪制各種圖案,然后根據需要(有些作品的顏色釉部分不罩)罩以白色透明釉,一次燒成。燒成后的圖案在透明釉膜的下邊,因此表面光柔、平滑,透亮,五彩繽紛,晶瑩奪目。色料和顏色釉,工寫兼用。
現代陶瓷藝術作品有三大類,一是純雕塑作品,二是平板瓷畫作品,三是器物造型和色釉繪畫相結合的作品。那么,瓷與石的作品當屬第四類。其中還分為三種類型:
(1)瓷與石結合的水盆,即鑲石山水花鳥圖高足水盆(如:圖1、圖2等)。盆中可盛水后的雨花石圖案與繪制的山水花鳥相配。
(2)瓷與石結合的圓頂罐,即山水花鳥圖雨花石鈕圓頂罐(如:圖3、圖5等)。罐鈕為拋光雨花石,既達到實用又與圓頂罐上繪制的山水花鳥相呼應。
(3)堆雕釉彩瓷與雨花石結合的圓頂罐,即山水花鳥圖雨花石鈕圓頂罐/蓋頂堆塑(如:圖3等)。圓頂罐上繪有山水或花鳥,罐蓋上堆雕與罐鈕的雨花石中有花有景相呼應。

圖3 魚樂水草圖 鑲雨花石鈕圓頂罐 高溫釉下彩
H37xD15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3 Fish and (4)Aquatic plants, Set the rain-flower pebble with pot

圖4 櫻桃黃鶯圖 鑲雨花石鈕圓頂罐 高溫釉下彩
H36x D15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4 Cherry and Songbird. Set a Yuhua Stone on the Yuan ding guan(Dome pot). Under glaze color porcelain
二、審美特征
高溫一次燒成的釉彩瓷本身是在超越了計劃之上的一種美。釉彩通過高溫1400度,也通過實踐和經驗對它進行引導而燒制,而非能絕對控制。在釉彩瓷與雨花石綜合裝飾的作品中,通過形象創(chuàng)造而展示視覺力度、節(jié)奏變化,此為作品魅力的關鍵所在;雨花石的甄選不僅要具備眼力和石緣等條件,而且也是對其鑒賞乃至運用,是一種綜合的考驗。這些直接關系到瓷與石綜合裝飾的力度以及內在結構的審美,關乎到對瓷與石造型的審美觀造。無疑這也是對自然和生活進行抒發(fā)的形象藝術。
1、雨花石的審美特征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瑪瑙石,也稱文石、觀賞石、幸運石。其審美特征表現為:(1)外形微小、圓潤、可四面觀賞。(2)由瑪瑙、蛋白、水晶、玉髓等多種礦物質組成,其畫面具有藝術觀賞效果,因此兼并內涵。(3) “乃一經水浸,日易顯其形色花紋。其變幻之奇巧神妙,令人無法測知,無術研求,脈理奇艷,色彩錯縟,如織如繪,如鐫如雕”(注: ①),因此具有變幻莫測的自然本色。(4)色彩紋理的豐富變化,或似潑墨山水,或似花鳥魚蟲,云彩星空,渾然天成魔幻;使人聯(lián)想翩翩,以達到借景賞石的人文意義。(5)觀賞和解讀,將因人而異,各有道理,因此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和多元的解讀性。

圖5 魚樂黃珊瑚水草圖 鑲雨花石鈕圓頂罐 高溫釉下彩
H36x D15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5 Fish and Aquatic plants with coral, Set the rain-flower pebble with pot
2、瓷與石綜合裝飾的審美特征
在靜態(tài)藝術中,將瞬間進行永恒化就是內在形式美的特征。瓷上的山水或花鳥繪畫和雨花石的圖案紋理各具其本身的一種內在形式美。根據雨花石自然屬性,與釉彩瓷進行綜合裝飾,在瓷器上對意蘊于瞬間的自然以及雨花石的內在美,通過捕捉、選擇、提煉和擬人等表現手法進行抒懷,將自然與人為、嶄新與古老等對立形式進行重新組合,在運動氣勢的以及遠近高低的韻律的意旨下,營造一種瓷與石綜合裝飾中的內在的變化,從而構成新的形式的作品。
通過運用比例均衡、節(jié)奏變化、韻律和諧、明暗對比、多樣與統(tǒng)一、虛實相生等方法,在瓷器中展示雨花石的自然屬性,從而達到深化和放大雨花石的自然屬性,協(xié)調的綜合效果。在單件瓷器的各可視面上充分展示雨花石的形象,將其形象既具體又與其它畫面不同的圖案呈現在每一瓷器上,欲求達到外在形式美,引發(fā)更多的想象空間。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注: ②)”。瓷與石的綜合裝飾是一種人文情感的形式化,旨在運用“托物言志”(注: ③)乃至“格物致知”的道理。
當然,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爭論不下千年,至今仍無定論。盡管如此,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注: ④)這些哲理依然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將哲理融入到了作品、或山水花鳥畫中,來完成托物言志的哲理。將雨花石美的內涵乃至無限的自然事物通過瓷這種載體進行自我觀照,對所存在的物種本身進行描繪、進而綜合裝飾,從而達到“托物言志”的指向。


圖6山水花鳥圖-荷花 鑲雨花石高足水盆 高溫釉下彩
H21xD12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6 Lotus flowers and butterfly, Set a Yuhua Stone in the Gao zu shui pen (High-foot bowl). Under glaze color porcelain


圖7波濤圖 鑲雨花石高足寶盆瓶 高溫釉下彩
H27x D27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7 Vernal Equinox, Shan shui, Set a Yuhua Stone on the Gao zu bao pen ping (High-foot bowl with bottle). Under glaze color porcelain
案例分析(圖2):
中國花鳥畫最初由圖騰以及崇拜來抒寫性靈,后來發(fā)展到表達觀念和思想。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集《詩經》中有不少描繪花鳥魚禽,喻人言志,表達內心世界的詩歌。花鳥本為自然造化之物象,畫家、詩人門經常將內心寄托于自然界的花草鳥蟲的審美再造中,與他者溝通心靈。那鳥兒的一聲啼鳴,農夫聽到了,或許將舉鋤頭而去田間耕種;詩人聽到了,或許將提筆而吟詩作詞;樂者聽到了,或許將引發(fā)旋律的遐想而作曲;畫者聽見了,或許將調色而描繪;這時的鳥啼聲多么富有生機,衍生出人們心中的五谷豐登、和平美好的愿望。這種樸實而純真的情感也使地陶瓷山水花鳥畫不斷發(fā)展。
作品中的雨花石在材質上為桃紅和褐色相間,有溫潤之美,猶如桃花盛開。根據其形狀、大小、圖案、顏色和質感,發(fā)揮藝術人文性的聯(lián)想。設計器型并繪制桃花等花鳥圖案;罩以白色透明釉后,一次高溫燒成。再施點金之技法。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xiāng)。 “園有桃,其實之淆” (注:⑤)。桃樹的花葉、枝木、子果都燭照著中華民俗文化的智慧與光芒。

圖8 桃花蝴蝶圖 鑲雨花石鈕圓頂罐 高溫釉下彩
H38x D15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8 The peach tree and butterfly. Set a Yuhua Stone on the Yuan ding guan(Dome pot). Under glaze color porcelain
三、傳統(tǒng)與當代
瓷與石的綜合裝飾在形式上是首創(chuàng)的。釉彩瓷中所用傳統(tǒng)國畫的表現手法,在工藝上是將釉下彩和顏色釉這兩種傳統(tǒng)工藝進行結合;顏色釉的發(fā)色在國畫中又是十分少見的天然渾厚的色彩效果。在色料和顏色釉的材質方面,當代的要比傳統(tǒng)的更加豐富;工藝方面,相對于傳統(tǒng)的就更加穩(wěn)定,因此通過施顏色釉的實踐經驗,積累發(fā)色的最終效果。由于雨花石的材質、大小和圖案的差異,想象的空間較大因此在構圖、繪畫和組合上應采取因材制宜。
中國瓷器在白瓷以及釉料被發(fā)明的那時起,就進入了一個瓷器的新旅程。從明代開始一直延續(xù)至清末,加上數千年的經驗,在原料上的不斷改進,以及官方、督陶官的管理,到了清朝時期,中國彩繪瓷器進入登峰造極階段。民國時期,“ 珠山八友”將中國畫的技法運用于陶瓷裝飾,因此陶瓷藝術在傳統(tǒng)與當代的關系上,是千絲萬縷。在一種承上啟下(注: ⑥)的關系。正是在這種關系中,將中國人流淌在血脈中的那種對自然的鑒賞情懷,乃至到雨花石的品味,以及中國畫在瓷器上的技法,通過釉彩瓷與雨花石進行了綜合裝飾形成作品。

圖9 魚樂水草圖 鑲雨花石鈕圓罐 高溫釉下彩
H27x D13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9 Fish,coral and aquatic plant, Set a Yuhua Stone on the Yuan ding guan(Dome pot). Under glaze color porcelain
山水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題材不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當代的,其本源都來自于自然。無疑,對于自然的心境,當代人與古代人也許會有所不同,。山水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觀念在傳統(tǒng)與當代的時代意義上確有不同,當代的更加強調個性。但是,自然依然默默的存在著,人依然依附于自然。因此,山水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根本還是在于尊重自然、領悟自然,在充分反映了當代風貌和精神的基礎上,發(fā)揮優(yōu)良的技能。
瓷與石的綜合裝飾的表現手法比較開放和靈活。對不同材質的雨花石可以應用不同的技法施景畫物于瓷器上;有的圖案要運用顏色釉燒成后豐富多彩的效果來表達,有的地方要運用勾線填色的手法來表達,因此使用工寫兼用的多種技法,打破釉彩瓷和雨花石各自形成的時空的限制,使山水花鳥瓷畫的效果與雨花石中的圖案達到基本協(xié)調的境地,也稱為:協(xié)調法。


圖10 山水花鳥圖-玉蘭 鑲雨花石高足水盆 高溫釉下彩
H12xD21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10 Yulan Magnolia, Set a Yuhua Stone in the Gao zu shui pen(high-foot bowl), Under glaze color porcelain
在造型方面,傳統(tǒng)的瓷器講究繁多,以規(guī)整、平衡、對稱,以瓶、罐、碗、盤為主。當代的造型變化萬千,出現幾何、物體造型等多種造型。瓷與石的綜合裝飾是融合了規(guī)整、平衡和對稱的特點,在造型上極其簡約,從而充分體現瓷與石的綜合裝飾的視覺效果。
雨花石雖然屬于卵石,表面光滑,但是其中成分多樣、長年風化和相互碰撞等原因造成微小的氣孔和裂痕,因此在對釉彩瓷的填色和施釉時,刻意的、或隨意的制造的微小的殘缺,燒成后再施點金之技法(圖2),也是協(xié)調的效果。這是區(qū)別與傳統(tǒng)陶瓷藝術講究釉面光潔、燒成后瓷器的裂痕、縮釉、變形都屬于廢品的。釉彩瓷從微小的不規(guī)則縮釉(是刻意的在某些部位)、開裂(但是水盆不漏水)的問題中發(fā)現偶然形成的自然美,恰恰與雨花石的綜合裝飾而營造出質感形成協(xié)調。
瓷和石的綜合裝飾以對自然與文化的感知來表達情感,對陶瓷工藝的實踐,在藝術形式上標新立異,使其更具有藝術上的意義。


圖11 山水春分圖 鑲雨花石高足水盆 高溫釉下彩
H12xD21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11 Vernal Equinox, Shanshui, Set a Yuhua Stone on the Gao zu shi pen(high-foot bowl), Underglaze color porcelain
四、設計和構圖的理念
瓷和石的綜合裝飾的構成思想:以色料和顏色釉來繪制瓷器、與雨花石的內涵相呼應以及協(xié)調的創(chuàng)作整體感為主,來呈現氤氳神韻之氣;瓷器造型簡約,瓷器畫面布局飽滿。其設計和構圖的理念就是對具有觀賞價值的雨花石進行感悟,而后確定與釉彩瓷的綜合裝飾效果,并反映出一種審美情趣。在對造型、色彩、肌理和裝飾等手法上有充分的審美理念,同時還要將色料、器形、畫面、施釉和燒制等方法進行有機的結合,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設計和構圖的過程中,首先對手中的雨花石的材質、形狀、大小、圖案內容進行自我感受——有的可以讓人一目了然月季花在其中;有的讓人感到就是一顆紅果(如:圖3);有的如湖中盛開的蓮花(如:圖6);有的如平靜的湖泊(如:圖1);有的如遠方的山水;有的如海底的珊瑚礁(如:圖5);雨花石以色影線條見長,由絲紋、線條、色塊構成色豐富多變的畫意。通過這些認識,選擇山水或花鳥的題材。


圖12 山水夏至圖 鑲雨花石高足水盆 高溫釉下彩
H24x D12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12 Summer solstice (solar term), Shan shui, Set a Yuhua Stone on the Gao zu shi pen (High-foot bowl). Underglaze color porcelain
陶瓷繪畫受到國畫影響頗深,因此兩者有不謀而合之共性。醞釀相配的器形和畫面的結構,預期燒制出窯后的瓷器、如飽和度、明度、純度、冷暖等效果,用具體的表現手法進行繪制。瓷和石的綜合裝飾作品在構圖法上分為四種:
(1)整體式構圖。如圖3、圖4 、圖5等,從頂部到底足無間斷,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主題基本一致,將圖案完整性地包容在器物上,使雨花石的圖案成為其中的延伸,達到起承轉合(注: ⑦)的意境。這種方法多用于罐蓋類。
(2)分面式構圖。將主題和次要部位加以劃分的一種方式。其中分兩種形式:a)根據雨花石入水顯形的特征設計高足水盆(如圖1、圖2),俯視為平面構圖山水或花鳥,盆中不題字落款,而在盆邊正方題字主題名稱、落款,這樣不影響畫面中的留白效果。高足的效果是在側視角度變化時,其視覺效果相應變化。 b)根據雨花石入水顯形的特征設計高足水盆(如:圖6),俯視為平面構圖花鳥,因圖案主題一目了然,盆中只落畫者印章不布字,起到點紅效果,也不影響留白。盆邊用顏色釉繪制,高足的效果側視角度變化時,其構圖和畫面相應的視覺效果發(fā)生變化。盆中不題字只落款,不影響留白效果。而在盆底落此石來源清石齋款和畫者款,這種方法多用于高足大盆類。 (3)強弱式構圖(如:圖7、圖13)。瓷與石在直觀上的強弱關系,指在瓷器上繪畫時,以凝聚在雨花石中的主色以及形狀設計和繪畫瓷器,密集的紋樣簇擁出的雨花石,通過平面的繪畫展現主題,各自形象鮮明突出,虛實互補⑧。正面俯視時,猶如礁石在柔弱的水中;俯視和45度側視時,猶如洶涌的波濤能推動起礁石,正面?zhèn)纫晥D利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無圖案的瓷器整體和雨花石一起營造出抽象的空間。
(4)烘托式構圖(如:圖4)。通過對雨花石的特征,根據一定比例設計瓷器的大小,在瓷器上運用堆雕的方法舒展繪畫圖案致整個罐身上;以瓷器上的圖案以及堆雕部分,烘托出似物(如:圖4的紅果)的表現手法。


圖13 紅果魚樂圖 鑲雨花石高足寶盆瓶 高溫釉下彩
H27x D27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13 Tree and fish, Gao zu bao pen ping (High-foot bowl with bottle). Underglaze color porcelain
在釉彩瓷和雨花石綜合裝飾中,通過山水畫來表達對自然的情懷和抱負,通過花鳥畫來表達品格和祈福等涵義,這種內涵與欣賞雨花石所追求的意境實為相通。運用布白的含蓄、結構之靈活,進行協(xié)調的布局,突出所要表達的形象,將雨花石與瓷上的繪畫進行視覺上的統(tǒng)一安排,從而形成動靜呼應的方法(注:⑨)來展示詩情畫意,展現瓷與石各自的自然美和材質美,表達對自然以及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圖14 山水花鳥圖-石榴花 鑲雨花石高足水盆 高溫釉下彩
H21xD12cm 2015華鳥 Hua Niao
Fig.13 Pomegranate flower and butterfly, Set a Yuhua Stone in the Gao zu shi pen (High-foot bowl). Underglaze color porcelain
陶瓷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具有文化品味的特征,也是藝術家發(fā)揮創(chuàng)作的一種載體。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作,是在掌握陶瓷原材料工藝和燒制特性的基礎上,通過構思、表現和實踐來完善創(chuàng)作過程。那么,在陶瓷創(chuàng)作上的新的藝術語言以及審美,需要藝術家自身不斷探索和實踐。
注釋:
①《雨花石記》,“乃一經水浸,日易顯其形色花紋。其變幻之奇巧神妙,令人無法測知,無術研求,脈理奇艷,色彩錯縟,如織如繪,如鐫如雕” 。
②《禮記?大學》
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序:正義曰:此敘《孟子》七篇有風人二雅之言,為亞圣者也。如對惠王欲以與民同樂,故以文王靈臺靈沼為言;對宣王欲以好貨色與百姓同之,故以太王厥妃為言;論仁則托以谷為喻,論性則托以牛山之木為喻:是皆有風人之托物言也。
④《佛海瞎堂禪師廣錄》,“一花一葉一如來。一佛一剎一報土”。
⑤《詩經·魏風》中“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
⑥西漢·戴圣 《禮記·曲禮上》故君子戒慎唐·孔穎達疏:“故,承上啟下之辭?!?/p>
⑦范德璣《詩格》
⑧實互補源自《莊子·天下篇》 “內圣外王”的思想-- “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p>
⑨此方法來自南朝時著名畫家謝赫的《古畫品錄》中的 “六法”論, 六法對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極為深遠。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參考文獻:
①黑格爾《美學》原著,薛富興 導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耿靜良《石語》,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③中國硅酸鹽學會 ,《中國陶瓷史》1982年
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陶瓷史》,2013年
藝術家簡介
華鳥(Hua Niao):生于上海。留學日本和英國,碩士。連續(xù)六年入選東京都美術館《國際書道展》,參加國內外藝術展,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院以及藏家等收藏。2009年入選《中國優(yōu)秀藝術家油畫排行榜500位》。2016年任北京大學特任講師。國家一級美術師。
Hua Niao: Born in Shanghai. Studied in Japan and the UK. Master’s degree. 1988 –1994 Induct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Calligraphy Exhibition, Tokyo Museum. Art Exhibition or Solo Exhibition at Gallery, Museum in China or Japan, to be collected. Inducted into the Top 500 Chinese Artists in oil painting. 2016 Special lecturer of Peking University. National First Class Artists.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