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versity Of The Arts, Photograph by Bill Cannon
費城藝術大學(UArts)向中國藝術家張曉剛授予了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在藝術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對當代藝術所作出的貢獻。5月16日,這所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藝術院校舉辦了盛大的畢業(yè)典禮,校長大衛(wèi)·耶格爾(David Yager)在典禮上為張曉剛頒發(fā)了學位證書。


費城藝術大學校長大衛(wèi)·耶格爾等為張曉剛頒發(fā)了名譽博士學位證書
“張曉剛的作品令人們的觀看方式更加復雜化。他顛覆了膚淺的等級劃分,使我們注意到那些常常被忽視的事物。同時,他也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通過繪畫去理解我們思想的結構,并從我們身邊的平凡之物中得到啟示。”費城藝術大學教授、哲學博士項目總監(jiān)喬納森·費恩伯格(Jonathan Fineberg)曾撰文寫道。
“他的作品在幫助我們理解思維認知的復雜性上是尤為重要的。因為他始終在探索記憶是如何將感知及歷史進行轉(zhuǎn)化,并通過這些轉(zhuǎn)化去編織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關系,而我們的童年又是如何堅持不懈地試圖與當下達成和解的。透過張曉剛的藝術創(chuàng)作,我們得以用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當今世界中的種種事實。”
關于藝術家

張曉剛,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1982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yè)。現(xiàn)為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工作和生活于中國北京。張曉剛是最早為海外所認識和熟悉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他曾積極參與了中國八十年代的新潮美術運動,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反映時代精神與個人內(nèi)在體驗的作品。九十年代初,他以一組奠定個人風格的“血緣—大家庭”系列描繪出了中國特有的家庭關系、集體關系乃至社會權力結構。該系列作品為張曉剛贏得了圣保羅雙年展銅獎以及國際范圍的關注,并隨后受邀參展了包括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在內(nèi)的多個國際藝術大展。此后,張曉剛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失憶與記憶”、“綠墻”、“里和外”等系列,并在國內(nèi)外美術館及藝術機構中舉辦了一系列個人展覽。他的作品將來自歷史與現(xiàn)實、文化與社會、集體記憶和私人回憶的典型意象予以詩意化和高度自由的提煉、重組、并置和更新,將一代人歷史經(jīng)驗普遍化的同時又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力。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