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框》 馬克·德瓦德(1967-1972) 主辦方供圖 攝
“支架/表面藝術運動:一次解構繪畫的激越實驗(1967-1974)”展覽20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15位法國藝術家的76件作品參展。
“支架/表面藝術運動”被稱為法國20世紀最后一次前衛藝術運動,上接畢加索和杜尚開啟的現代主義、前衛藝術傳統,直面彼時全球藝術運動中心轉移至美國后法國藝術界面臨的思想和身份危機。

展覽一景《花園展》 主辦方供圖 攝
與同時期的抽象表現藝術、貧窮藝術、波普藝術、極簡主義等藝術運動相比,“支架/表面”藝術運動的參與者既是藝術家,也是理論的提出者。藝術家的思考不僅限于視覺創作,也介入哲學和語言學的領域。通過《繪畫-理論手冊》等媒體和出版物,這場藝術運動留給人們的精神遺產遠超出作品本身。
本次“支架/表面藝術運動:一次解構繪畫的激越實驗(1967-1974)”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法國駐華大使館、梅馬克當代藝術中心主辦,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法國駐華使館文化參贊羅文哲和文化官員白莫迪擔任總策劃,由親歷“支架/表面”藝術運動的法國資深策展人、藝術史家卡羅琳·比西埃和讓-保羅·布朗謝共同策展,參展藝術家包括安德烈-皮埃爾·阿納爾、樊尚·比烏萊斯、皮埃爾·布拉利奧、路易·卡內、馬克·德瓦德、達尼埃爾·德澤茲、諾埃爾·多拉、托尼·格朗等。
展覽總策劃之一蘇丹介紹說,“支架/表面藝術運動”是一次短暫的團體行動,團體成員之間關系的維系以藝術實踐和展覽為基礎,以短暫的協調為形態。年輕的藝術家們以激烈的書寫、討論和行動叩問藝術的未來,提出讓藝術和藝術家重返社會、納入社會的整體運動,讓精英化的藝術活動重返勞動的行列之中。展覽通過“無筆作畫”“無框畫布”“燒灼、烙印”“繩結、網、梯子和繩子”“色彩優先”“時間、陽光、泥土和雨水的貢獻”等幾個板塊,提煉呈現藝術家當時的工作方式。
展覽將持續至8月20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