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在上海中華藝術宮正式開幕。其中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位于0米層展廳,展覽通過征集、推薦和邀請等多種方式,匯聚了610件老中青幾代美術家的最新創作。
其中,既有靳尚誼、全山石等年過八十的高齡藝術家的新作,也有不少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更有著一種宏觀的藝術和社會的總體呈現。

展覽現場
在十二藝節展覽藝委會委員、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看來,這個展覽不單是研究學術或技術,更多的是宏觀的藝術和社會的總體呈現。中國現實的方方面面在這次展覽中有生動的涉及。藝術家的多樣風格在不同種類藝術碰撞中展現。上?!霸诘匦浴钡摹皶r代風采”作品也融匯其中。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使這個展覽變得客觀,可以深讀。

陳勇勁《邊地》
據悉,此次美術作品展分為兩大板塊,一部分是名家邀請,另一部分是經過評審入選的作品。評審部分自去年11月開始征稿共收到6000余件投稿。最終展覽甄選了610件作品,其中,中國畫206件、油畫147件、版畫108件、水彩(粉)畫63 件、雕塑86件。
名家近作與新人新作交相輝映
“現實題材”是這次展覽的主線,這次展覽作品的特點之一就是不僅正能量,而且貼近群眾生活,比如反應上海金融系統黨建工作的《支部建在樓上——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黨建工作紀實》,讓人耳目一新。此外,改革開放的創業者、精準扶貧在本次展覽中都有涉及,中國現實的方方面面在這次展覽中有生動的呈現。
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特別將文化和旅游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第一批38件優秀作品和上海“時代風采”主題美術創作部分優秀作品納入展覽。這批作品聚焦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現實題材,生動呈現了精準扶貧、生態保護、科技進步、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的發展。
此外,靳尚誼、全山石、詹建俊等年過八十的高齡藝術家也拿出了他們近年新作, 而今年90歲的國畫家周韶華的作品《橫斷山之光》除了表達祖國的河山外,也暗含了“八五新潮”以來,這位把中國畫推到新藝術狀態的藝術家的實驗性水墨實踐。

周韶華,《橫斷山之光》
當然,中國畫題材本身具有挑戰性,怎樣用工筆描繪出強悍的視覺沖擊,也是當下中國畫值得探討的問題,姚秀明的《脊梁》以細膩的工筆描繪了陽光暴曬下戰士,他們本身粗糙的質感和工筆的細膩敏感形成特別的對比。

姚秀明,《脊梁》
這些作品無論是大小,無論藝術表現,都傳遞出一種大氣象——用視覺藝術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并在傳承中創新發展,也彰顯改革開放的精神氣質。
時代氣息的水彩和寧靜氛圍的版畫
如果說國畫、油畫作品在中國藝術宮的紅墻背景下如同交響樂般雄壯宏偉,那么版畫、水彩展區的作品則像是悠揚、輕快的小調。

何家英《歲月年輪》
據主辦方介紹,水彩因為其傳播力很廣,成本低,方便,最容易上手是當下繪常見的藝術形式,但它技法最嚴格,和中國畫用水也有相似處。后來分為兩個分支,一個是英國一脈,在一脈是以材料建構一種說厚重性,包括李可染等中國畫家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那么一種材料的邊界到底在哪里?用一種材料可以表現什么藝術對象和本體強度或細微度,都是藝術家要挑戰的事情。此次展覽中,周剛的作品便帶著一種強悍性。

周剛《守望》
而作為綜合性藝術的版畫,在此次展覽中需要細細觀看,其中色彩的控制和十幾塊版的套色,都需要極大的理性操作和合作。其中,蘇新平的作品《紅之一》用版畫語言探索實驗性的部分非常突出,呈現方式也很特別。再如阿鴿的《回到拉薩》借用中國寫意的形式,用簡約的色彩表現少數民族的生活。

蘇新平《紅之一》
中華藝術宮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藝術作品
此次十二藝節的三大展覽,占據了中華藝術宮把所有臨展廳,1200余件作品,4000米展線,如果平均一分鐘看四件作品,大約需要看5小時,是體力和腦力的考驗。“我相信觀眾會非常愉悅,是藝術和文化的大餐。雖然展廳較多,但展覽區塊清晰,每個角落都能看到有魅力的藝術作品?!敝腥A藝術宮執行館長李磊說,“為了讓觀眾有更好的體驗度,藝術宮的觀眾入口設有十二藝節的通道,順著導引可以很快地到展覽的三大展廳,并還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隨時接受觀眾的咨詢?!?/p>

吳為山《大草原》
中華藝術宮在展覽期間每周至少有兩場名家講座并通過網絡直播,市民可以在藝術宮體驗水墨繪畫、在展廳中現場臨摹,會見名家。
在作品推薦中,中華藝術宮的官微和網站開通“每日一畫”欄目并做了導覽二維碼,讓觀眾可以把數字藝術作品帶回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