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彥萍
認識小樊是他畢業(yè)后在中國國家畫院工作的時侯,他給人感覺總是話語不多特別謙和。國家畫院是大師和活動家們的平臺,是塊風水寶地,在那兒有沒有文憑、畫什么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都能混得上飯吃,而且還是好飯。
小樊是劉進安先生的研究生,在國家畫院待了有五,六年光景,在那個環(huán)境里,從常人眼光來看就是業(yè)余時間畫畫也是很幸運的,后來卻聽說他要離開去一個出版社,目的是想要畫點畫。離開國家畫院去出版社也只能是編外時間畫畫、何苦,真是另類。
一晃又幾年,小樊跟我約稿,寄給我他在出版社編輯的劉進安,田黎明先生等人的新畫冊,使我驚賞!這些畫家的作品又出現(xiàn)了新的力度。我也是這套叢書的參加者之一,但到現(xiàn)在還在延期,原因是自己的作品還沒有更滿意的出現(xiàn)。小樊在約我畫稿的時候,很客氣地發(fā)了些他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作品請我看。其中有一批畫看后我真的是驚訝狀態(tài)。在當下的美術圈里我也是閱畫無數(shù),目前世面上畫作的老派新派,幾家樣和不入樣,不上流的沒少見,沒想到小樊畫的是這么另樣。

更沒想到是:他的作品完全不是流行樣式,不輕不薄,墨氣足而且重,恰到好處的留白,深,黑,灰的墨色里有形象渾然閃動,很有動感。其中石窟造像系列作品造型單純而原始,從中讀出佛理的清靜透達;人與戲系列作品中人物造型簡適,互相踝絆,顯現(xiàn)出現(xiàn)實社會中人的互相傾扎與....這些作品的獨到之處在于:趨于更簡潔的形式語言,極大忽略了人物的細節(jié)描述,層層筆墨聚焦在人的整體動勢中,造型甚至更精簡于符號化,但不單簿,不單調,整體關系一目了然,混密,粗悍,松舒,深重的墨色,實實在在的壓抑與飄忽的渴望,在比較抽象的層面上讓人回到現(xiàn)實的經驗.....
這批新作偶有導師劉進安先生水墨框架的痕跡,但更凸顯出小樊自 身的血肉氣脈。幾年過去了,突然也是第一次看到小樊的近期作品,茫茫墨海中給我留下很深刻印象與思考。
近日就某些事情在微信中與小樊有些交流。讓我感到小樊的作品與那些把畫畫當生意,流行式的水墨不同在于:他是在苦苦尋找更合適自己表達方式的筆墨和造型,極力表達對現(xiàn)實的觀看.分析和認知,以至于其作品沒有任何商業(yè)方式的媚態(tài)。從專業(yè)的角度講,這才是真正有藝術價值的繪畫作品。
聽說小樊目前又調至天津畫院工作,相信他能很好駕馭自己未來的藝術方向,也期待他能繼續(xù)創(chuàng)造出獨特品質的繪畫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