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雷
字雨田,安徽省宿州市人。1987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設計系。1996年結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課程班。現為淮北市書畫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古版畫研究會(籌)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安徽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安徽省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兼書畫專業委員會主任,安徽財經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特聘教授、安徽省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淮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從“刻意”到“隨意”
——評李雷的人物繪畫藝術
文|褚 海
解讀李雷先生的人物繪畫,僅用傳統的畫學理論去衡量顯然是有失偏薄的。從他目前的創作狀態看,他的繪畫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美學范疇和評價體系,應當歸屬于當代語境下大寫意藝術的探索性文本之列。依照我的閱讀經驗,在與他同時代的畫家中,很少有人能把徽派版畫和眾多民間藝術的因素融入水墨繪畫中去,并且保持著中國繪畫的寫意精神。在今天看來,他繪畫中高度凝練的筆墨語言、抽象的造型表現以及簡約的圖式構成,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了中國水墨畫的筆墨內涵與精神魅力。

萬古精忠武財神 66cmX55cm
一位藝術家的成長,必然和他的出身經歷、學養背景以及所處地域的文化特質脫不開關系。李雷是皖蘇一帶頗有影響力的繪畫藝術家,他出生于皖北宿州老汪湖畔的一個鄉村,成年后定居在同屬皖北地區的淮北市,在這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城市里從事專業藝術創作,并且還擔任了多年的市國畫院院長。在他至今為止的藝術生涯中,大部分時間從事版畫藝術的研究和實踐,這顯然是受到他家鄉所特有的徽派版畫藝術的吸引和感召。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李雷兩度負笈北上,先后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設計系和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并得到了國內版畫名家吳燃、廣軍諸先生的親炙。多年來,他在版畫領域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代表作《民樂系列》《古徽遺韻·青花系列》《走進老街·大紅門系列》等影響甚大,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作品展覽并獲獎。探究李雷的藝術經歷,他的版畫啟蒙于著名版畫家吳燃,吳先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以獨具特色的版畫作品蜚聲畫壇。及至老年,他轉而投入中國水墨畫創作,在“如何把版畫的繪畫語言轉換為國畫的繪畫語言”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對于版畫創作的實踐以及對彩墨藝術的探索,加深了李雷對傳統繪畫精神的理解和體悟,并產生了強烈的繪畫革新沖動。

正義垂千古 66cmX66cm
如果說他之前的版畫創作還多是從理性設計出發的話,那么在他轉入水墨繪畫之后,來自筆墨的“隨意性”為畫面帶來了更多鮮活的味道。這次變革帶來的首先是題材的變化。但是不可否認,與那些動輒便“筆納南北風情、墨寫古今風流”的人物畫家們相比,李雷的繪畫題材算不上豐富。他的繪畫主要圍繞三國、戲曲及佛教中耳熟能詳的人物或故事展開的,其中以關公、鐘馗、羅漢等系列為人所樂道。在繪畫的表現形式上,他在遵循大寫意繪畫“以形寫神”和“隨類賦彩”的美學主張下,吸收了年畫、臉譜、皮影畫以及木刻版畫等民間藝術的因素。如關公系列之《正義垂千古》《讀春秋》《忠義神武》《單刀赴會》、鐘馗系列之《納福圖》《驅鬼圖》《夜巡圖》《酒醉圖》《護福圖》等作品,為了增強筆墨的表現力和畫面的豐富性,他賦予了色彩在畫面中的統領地位,以塊面渲染來表達人體服飾的明暗關系和轉折變化,同時又強調了大紅大綠、非白即黑的對比性,以此烘托出人物的表情特征和動作形態。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他打破了西方造型體系中的比例關系,變具象為抽象,盡可能地體現出筆墨的寫意性,然后他抓住了最能傳神達意的眼神、手勢和身姿,寥寥數筆即可神韻畢現。在很多人看來,他的繪畫通過對形象的夸張變形,使之與筆墨和色彩之間形成一種視覺上的錯位感和荒誕感,而這種荒誕感又在不經意間傳達出憨頑稚拙的審美意趣。這就是中國大寫意藝術的魅力與生命。

千里走單騎 66cmX33cm
李雷的繪畫帶有明顯的裝飾性特征。之所以能產生這種審美效果,一方面是因為他借鑒了年畫、剪紙、漢畫像石等民間美術中平面化構圖方式,另一方面要得益于對透視關系的處理。在三國人物故事系列之《桃園結義》《轅門射戟》《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煮酒論英雄》《赤壁之戰》等作品中,他吸納了中國山水畫平遠、高遠、深遠“三遠法”的形式法則,通過疏密、遠近、明暗等構成關系去組織經營,畫面中雖然只有寥寥數人,但整個場景卻勾勒出磅礴氣勢,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美的享受。在他的作品中,人物、色彩、題款、鈐印等諸多元素近乎完美的融合,不難看出李雷在繪畫道路上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藝術風格。

托缽羅漢 45cmX33cm
大約在前年冬天,李雷將他的微信名修改為“仁勇·賜福”。熟悉他的朋友都明白,這個名字與他近年來所癡迷的關公和鐘馗兩大繪畫主題有關。眾所周知,關公和鐘馗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號,分別被賦予了“忠義仁勇、驅邪納祥”的文化內涵,這也因此成為歷代畫家喜愛的繪畫素材,他們以各種造型入畫,為后人留下了諸多的經典圖式。李雷延續了前人對“關公仁勇、鐘馗賜福”的文化認知,并用自己的繪畫語言描繪出新的藝術圖式。他畫的關公和鐘馗或冷眉橫刀、或怒目揮劍、或虬髯飄拂、或憨態可掬……在粗樸古拙中呈示出一種正義之相、威武之氣。單從情感方面而言,這類題材是出于對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文化精神的褒揚和崇拜。如果要置于宏觀的角度去解析,則證明了他的藝術野心:走一條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創作之路。

桃園三結義 66cmX33cm
因此,李雷的繪畫還繞不過一個關于現代性的問題。他在一篇文章中曾說:“……如何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淀為根基,融入現代的創作理念,走一條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創作之路,這是我藝術道路上畢生的探索和追求。”從他的探索跡象來看,他是以傳統繪畫的審美觀念為母體,融合了民間藝術的原生態韻味和西方繪畫的色彩觀念。盡管在這個過程中他還面臨著諸多困惑,但與同輩畫家相比,他已悄然間以加速度的方式前進了。我堅信,在他不斷探索進取的道路上,一定會達到更新的藝術高度。
己亥初夏于山東菏澤懿籣堂
作品欣賞

蜀漢五虎將之張飛 62cmX31cm

蜀漢五虎將之關羽 62cmX32cm

秉燭讀春秋 132cmX22cm

三英戰呂布 132cmX22cm

空城計 66cmX33cm

鐘馗浩然正氣圖 66cmX66cm

驅邪護福圖 66cmX43cm

浩然正氣圖 50cmX40cm

伏虎羅漢 33cmX40cm

三顧茅廬 69cmX35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