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甘肅的書法名列全國前茅,自先秦到北宋,“有著11個世紀的輝煌”,對后世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與《石門頌》、《M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的《西狹頌》即位于甘肅省成縣。
《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李翕西狹頌》,別稱《惠安西表》《李翕碑》《李翕頌》《黃龍碑》等。東漢建寧四年(171)六月十三日摩崖書刻,位于成縣西13千米的拋沙鎮東營村豐泉峽石崖上。仇靖書丹,文20行,行字數不等,計385字,主要介紹東漢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時任各地方行政長官時的卓越政績,歌頌了李翕到任后率民修通西狹古道為民造福的德政。上端豎刻寓含惠民、安民之意的“惠安西表”篆額,右上刻有黃龍、白鹿、木連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五瑞圖”,左、右、下三側刻有宋以來歷代題記。結字勢方意圓,用筆生辣而勁拙,波挑多變,其古而肆、虛而和的風格極具特色,是迄今1840多年仍保存完好、飲譽中外書壇的書法瑰寶。
據《西狹頌》記述,李翕,字伯都,漢陽郡阿陽(今甘肅省靜寧縣)人。出身官宦家庭,“天資明敏,敦詩悅禮”,少年時曾在皇宮中做過值宿警衛,20歲時執掌“典城”,出任地方長官。凡其所任職之地“有阿鄭之化”。他治理地方,管理人民,先施以博愛,再教以德義,又明之以好惡,取得出色的政績。由于將地方治理得好,該地出現了黃龍出、嘉禾生、木接連理枝、甘露降瑞兆,他也因之得三次改任,于東漢建寧三年(170)出任武都郡太守。
《西狹頌》的書寫者仇靖,頌文有記:“揮翰遣詞皆斯人。”仇靖可能是李翕到武都郡上任以后在當地發現的人才,被李翕吸納到麾下并自行任命的一個“從史”,按照漢代的官職劃分,系漢代高官的從屬官,或稱“從吏”,他只是一個沒有列入正式編制的普通工作人員。據唐顏師古所注:“從史者,但只隨官僚,不主文書。”說明仇靖在武都郡的機構中,僅是一個類似隨從的人物。但他是一個具有不凡水準的書法家。
以上便是《西狹頌》及其頌文提到的兩個人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