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學”一詞在希臘文中是對一般感覺經驗的研究。到了十八世紀中葉,包姆加登以它為研究在自然界與藝術中的“美”的概念正式定名。自柏拉圖以來,西方哲學家早就注意“美”的問題了。與美直接有關的是藝術作品,但是上升到美學高度就不僅需要美的界定同時能否體現及傳達有關美的知識,進而為美服務呢?
歷史上很多哲學家肯定“美”的價值,甚至認為美的理型與善的理型應該是合一的,肯定了“美”的存在,那么它在于哪里?若是在于美的對象,則對象必定是比例勻稱、完整協調、純粹亮麗,或者還有其他條件......;若是在于欣賞的人,則與個人的興趣、品味、性格、思想、感情特質等有關。前者稱為客觀論,后者稱為主觀論。
無論是客觀說法,藝術是“模仿”有形世界;還是主觀立場,藝術是“表現”內心感受。它們的前提都是肯定了審美感受。

當代水墨畫家魏根生先生對于審美感受特別重視,他水墨作品表現出的美學觀點聯系了自然界與自由界,使人的認知能力與意志要求碰撞結合。它水墨作品表現出的美學觀點一方面是普遍的,另一方面又與利欲無關,同時可以符合目的效果而又不用真的去實現某種目的,亦即“無目的的目的性”。此時帶來的是愉悅,好像一切未經安排卻又恰到好處,自然的與應該的之間,并無鴻溝。依此可以感受到,他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下的水墨美學審美活動是自由的或解脫束縛的。
雖然審美感受是個人的,但是透過藝術作品的指引,它與觀眾產生共鳴。同樣魏根生先生的美學思想受儒家和道家的一些觀點影響,儒家對“人文之美”十分重視,認為完美的人生應該以禮樂教化來陶治天生的材質與性情,亦即在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之外,還須品味藝術之美,點化困境,求得身心之安頓。我們觀看魏根生的作品時那種內心的安靜會自然流露。道家則由智慧觀照一切,看出萬物平等的實相,不再以分別心、功利心、得失心去衡量切之價值。此時的心境是解脫自在的,于是萬物皆成為審美活動的對象,是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們觀看魏根生的作品時亦會有如此之感,如出一轍。

因此,不難看出魏根生的水墨美學是對直接經驗及其對象之研究,特別就美的本身之性質,作概念上之描述,或者就人的審美感受作直覺的演繹。
其次,美有自然美與藝術美二類魏根生的水墨美學亦是如此,但是就美的展現不能脫離欣賞的人而言,自然美也屬于一種藝術美。于是,他的水墨美學也是對藝術作哲學的研究。
魏根生簡介

魏根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畫院客座畫家、安徽省中國畫學會理事、職業畫家。曾任《藝術界》雜志責任編輯、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等高等院??妥淌凇?/p>
近期作品欣賞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68×68cm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33×33cm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33×33cm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33×33cm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33×33cm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33×33cm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扇面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扇面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扇面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扇面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扇面 2019

《旅行印象系列》紙本水墨 扇面 2019

《山村小景》紙本水墨 33×33cm 2019

《山村小景》紙本水墨 33×33cm 2019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