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泠網拍·四月大拍 預展即將上線
敬請關注【藝是網拍】APP
大學者贈予侄女的扇面書法
好友間信札往來的句句唱和
桌上的筆墨紙硯
是兩位因甲骨文而結緣的名人
和兩個家族 情感的見證
壹·羅氏家族
「先王妣治家嚴肅,予幼時生長春風化雨中,
故性至馴順,不為嬉戲,以多病。」
——羅振玉《集蓼編》
蔚然家風的影響下,年少體弱的羅振玉性情馴順,不愛嬉戲打鬧。
與羅雪堂并稱”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曾作《羅雪堂先生傳略》代序,提到他「五歲時便入塾,七歲略通文義,十三讀畢《詩》《書》《易》三經。」

羅振玉
可以說羅氏一族,逸才眾多。其中,自然也包括幾位女性家屬。

羅福頤、商靜宜夫婦與羅守巽


羅振玉(1866~1940) 為羅守巽作篆書書法扇面
紙本 扇面 43×14cm
羅振玉侄女、羅振常三女羅守巽上款。

羅振玉一生于各學術領域均得頗高成就,考古學與甲骨文研究更是傾注了他畢生心血。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千年間未曾被世人所見。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由王懿榮發現并收集,劉鶚整理出版《鐵云藏龜》,羅振玉考釋單字、分類卜辭,之后更有孫詒讓、王國維、董作賓、郭沫若等學者相繼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個名為“殷”的朝代向著世人揭開面紗,甲骨記載著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


羅振常(1875~1942)、羅繼祖(1913~2002)、葉玉麟(1876~1958)、羅莊(1895~1941)、劉季英(1887~1956)等致丁德清、羅守巽夫婦、周子美信札冊
信箋二十三通約四十五頁(附信封十三枚)尺寸不一
丁德清、羅守巽夫婦、周子美上款。
此為羅振常、羅繼祖等致丁德清、羅守巽夫婦信札一批,內容涉及羅氏家族日常瑣碎,親人近況等事宜。羅氏家族日常交流密切,家族的溫馨在信中可見一二。
另有丁志安致周子美信二通,提及周氏編撰羅振常著作之事。


劉鶚與羅振玉的真正相識,正是從甲骨文開始的。
當羅振玉在劉鶚家看到龜甲獸骨之時,他感嘆道:
“此漢以來小學家若張、杜、楊、許諸儒所不得見者也,今山川效靈,三千年而一泄其秘,且適我之生,所以謀流傳而悠遠之,我之責也。”
學術上的浸淫,也表現在他們對藝術的追求上。
羅劉二人皆屬于金石為宗的碑派書家。羅振玉的書法在當時名噪一時,尤善大小二篆。晚年鐘愛殷商契文書法,是甲骨書法的先驅。劉鶚則長于行楷,受魏碑影響較大。

羅守巽丈夫丁德清
二人是學術的同伴,也是生活中的姻親。

后排自左至右商靜宜、羅孝純、長外孫女劉初容、羅守巽、羅瑜,前排羅振玉夫人丁氏與她的孫子。
劉鶚四子劉大紳曾從羅振玉就讀,后羅氏以長女羅孝則許配給大紳為妻。兩個家學淵源深遠的家庭,就此有了更為深刻的聯系。
羅雪堂的弟弟羅振堂是近代學者,他的女兒(羅雪堂的侄女)羅守巽與當時的名人單士厘相識。
單士厘可謂是晚清至民國期間開眼看世界的女性之一。作為中國第一位女旅行家的清末才女單士厘,她多才多藝,詩賦皆通。
她的丈夫錢恂是外交官,“新文化運動”先驅錢玄同(德潛)是他的弟弟。



單士厘(1863~1945) 與朱骍唱和詩稿一批
紙本 畫心(十九幀)尺寸不一
詩文著錄:《受茲室詩稿》P129、P127、P128、P126、P123,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年。
此件拍品為單士厘與朱骍酬唱詩稿一批共十九頁,其中包括致羅守巽(羅振玉侄女、羅振常三女)信札一通,寫在單士厘個人名片上。此批單士厘詩稿手跡中共有八首收入她的詩集《受茲室詩稿》中,另有十首尚未發表。其中詩作多與“羅嫂”唱和,即羅振玉、羅振常的族人羅振方的夫人朱騂,可見單、羅二家交情之深厚。
單士厘跟隨丈夫旅居日本,后又遍歷德、法、英、意、比等國,以及埃及、希臘等國的古都。她將十年間的經歷撰成《癸卯旅行記》與《歸潛記》,不僅自己走出國門,也為當時相對封閉落后的國人開一扇面向其他文明的窗。沖破封建束縛的單士厘,結交眾多女性友人,雖無許多詳細記載,但她與羅振方夫人朱骍、羅守巽的信札往來可以說是三人友情的縮影。

朱骍[清末民初]自作詩稿一批
紙本 畫心(十六幀)尺寸不一
此標的為羅振方夫人朱骍自作詩稿一批共十六幀,其中錄有多首詩作是為單士厘唱和所作。單士厘(1863~1945),又名錢單士厘,號受茲,為清末外交官錢恂的夫人,是我國最早的女旅行家、女詩人。1899年以外交使節夫人的身份第一次旅居日本,撰寫成《癸卯旅行記》,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中國女子出國游記。
朱骍[清末民初],江蘇吳淞人。是民國人物羅振方的夫人。羅振方(1874年-1932年),字通甫,號節庵,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人,是國學大師羅振玉、羅振常的族人。曾任北京鹽務署督辦、直隸京畿水災河工坐辦、香山慈幼院副院長、創辦過柳江煤礦,任總經理等。
羅守巽與丁德清結成百年好合之際,她便贈予扇面以作紀念。

單士厘(1863~1945) 為羅守巽節錄詩經小雅
紙本 扇面 1938年 42×15cm
羅振玉侄女、羅振常三女羅守巽及其丈夫丁德清上款,此為錢單士厘為賀羅守巽、丁德清結婚大喜所作。

羅守巽、丁德清夫婦
羅守巽(1902~1989),原名慧,后改名福龢,字季名,后改字守巽,羅振玉侄女,羅振常三女,夫淮安丁德清。羅守巽,幼年同父母隨羅振玉赴日多年,早年曾任奉天(沈陽)省圖書館館員,著有《丹楓精舍詩文集》。

羅守巽


羅鴻祖[近現代]為羅守巽書篆書七言聯
灑金紙本 立軸(一軸雙挖)66.5×14cm×2
羅守巽上款,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雪堂雅集:羅振玉、王國維的學術世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

何福謙[近代]梅花雙清圖
設色絹本 立軸 100×40.5cm
羅振玉長女婿、劉鶚四子劉季英,羅振玉長外孫女、劉鶚孫女劉初容上款。此為賀劉初容出嫁而作。羅守巽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雪堂雅集:羅振玉、王國維的學術世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
何福謙[近代],字益三,舉人。為羅振鏞姊丈。善畫梅。

李叔士[清末民初]、方浚益(?~1899) 李香君小像
設色絹本 立軸
1604年 98×41cm
劉季英舊藏。
貳·藏瑛斗寶
甲骨文研究的交流外,羅劉二人曾有斗寶趣聞。
劉鶚酷愛收集文玩,每日歸家摩挲骨董,沉溺其中,不可自拔。羅振玉也不甘落后,二人以斗寶為樂。
1905年,羅振玉得到了北宋拓本蘇軾書《豐樂亭記》,十分高興。無獨有偶,第二年劉鶚就收了一件蘇軾書原石所拓《醉翁亭記》。
「出此本敵之,相與掀髯大笑,
亦藝林一段佳話也。」
——劉鶚《原石拓醉翁亭記》跋
相處片段,可見二人收藏之豐富,對骨董認識之精深。
他們的收藏癖好也影響著整個家族的興趣愛好。


民國·羅振常自用壽山石印章二方
長:1.6cm 寬:1.6cm 高:5.5cm 重:36.7g(大)
長:2.1cm 寬:1.6cm 高:3.9cm 重:42g(小)
印文:“羅振常讀書記” “邈園”
羅振玉弟弟名羅振常,近代學者、藏書家。受從兄羅振玉影響,他曾游歷殷墟、伊闕,著《洹洛仿古記》,詳細描述了在安陽、洛陽出土甲骨的情形。
中年后,在上海漢口路設“蟫隱廬”藏書,與文獻古籍打交道,居書肆三十年。

清·劉大紳自用橢圓形鴛鴦戲水端硯
硯長:14cm 寬:8.5cm 高:1cm
劉大紳(1887-1954),字季纓,習用季英,一字賜書,是劉鶚第四子,拜于黃葆年太谷學派門下,著名國學大師羅振玉長婿,亦愛網羅古玩奇珍。


清·壽星形朱砂硯
硯長:9cm 寬:6cm 高:2cm
銘文:二田道兄素有古研之好,茲迺五十大慶之辰獻此奉祝南山兄老也。戊戌七月翁大年制。
手書款:祝右民三十生日 厚滋時民國第一辛巳
朱右民(1912~1968 ),其妻劉初容,劉大紳長婿,羅振玉外孫女婿。

舊存民國箋紙一批
紙本 箋紙一批 尺寸不一
此件拍品為舊存民國箋紙一批,其中包括松華齋制信箋紙及箋盒封面六十一頁、榮寶齋仿古箋十頁、清秘閣制黃慎畫箋與溥心畬畫箋十一頁、羅振玉自制箋紙十二頁、豐子愷漫畫箋紙二頁以及其他各式箋紙九十五頁。
叁·半生知己
劉鶚:「晉礦開則民得養,而國可富也。」
《五十日夢痕錄》羅振玉:「君請開晉鐵,所以謀國者則是矣,而自謀則疏。萬一幸成,而萋斐日集,利在國,害在君也。」
除卻學術上的交流和姻親關系外,羅振玉與劉鶚二人雖個性迥然,卻在“治國利民”的心態上,有著戚戚然的共鳴。
劉鶚早年受太谷學派影響,以“以養天下”為己任。他認為儒、釋、道三教殊途同歸,其根本都在“誘人為善,引人處于大公”。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
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 · 《老殘游記》”
因此,他四處奔走,試圖以微薄的力量對抗繁冗而朽爛的清政府,治水、修鐵路、開礦......做得多,而能成極少。

王孝禹、羅振玉、方藥雨、劉鶚(從左到右),1906年在北京合影。
羅雪堂自述道,年少氣盛,視天下事無不可為,頗留意當世之故。二人相差九歲,未曾真正結識之前,在治理黃河水患上便有了相同的見地。
相較劉鶚將重心放在實業興國上,羅雪堂是一位更純粹的學者。但二人的思想見識和對民族存亡的關切之心,確是殊途同歸的。
請開晉鐵,是劉鶚背負罵名的開始,也是他人生悲劇的導火索。羅振玉作為他的朋友,反應不是撇清關系、劃清界限,而是深深地為劉鶚的未來擔憂著。


民國·日本制山形筆架
長:11.2cm 寬:2.8 高:3.6cm 重:134.4g
款識:三岳莊 喜壽紀念 昭和六年(1931年)九月吉日,原田莊左衛門敬呈
原田莊左衛門是日本博文堂第一代主人,在犬養木堂的引介下成為中國書畫進口商。博文堂聘請內藤氏和長尾雨山、羅振玉為博文堂鑒定,由此鋪平中國文物流往日本的道路。
年少相識相知,多年后天各一方。劉鶚毀譽參半,死在了流放地新疆。
羅振玉悼亡自己的朋友丹徒劉君鐵云,為他作一番辯駁。
「鐵云交予久,其平生事實不忍沒之。」

珂羅版鈐印羅振玉(1866~1940)書法冊頁
民國間珂羅版 一冊(四頁)紙本 27×24cm×4
此件羅振玉書法冊為民國珂羅版鈐印本,其中包括篆書“壽”字一幀,根據落款時間以及羅振玉生平,原作或為羅振玉絕筆”壽“字。
昔年二人談論兵法,被同儕推舉時,曾謂二人者智相等,狂亦相埒也。
智慧相當又任情疏狂的兩人故去了,如同長鯨沉海,他們留下的精神養分滋養后代數十載光陰。

羅繼祖與孫輩
這些深沉的友情、親情與回憶
借由他們與后人親手摩挲過的珍藏
走進我們的生活中
這種對曾經發生過的傳奇的好奇
對前人們尋根溯源的追思
早有萌芽 一脈相承
2018年11月2日,《雪堂雅集:羅振玉、王國維的學術世界》展覽在華東師范大學正式開幕。諸位到場嘉賓為這一展覽加重了學術分量。

西泠網拍四月大拍·羅振玉、劉鶚家族遺珍專場,是2018西泠秋拍,雪堂雅集:羅振玉、王國維的學術世界專場的延續,通過這個專場,我們又一次把目標聚焦于他們的所藏、所見、所思。
西泠網拍·四月大拍
【羅振玉、劉鶚家族遺珍專場】
敬請期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