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那個年代收藏展”將在方圓云山詩意藝術中心開幕,展出李宗津、靳尚誼、楊飛云等中央美術學院三代人的重要藝術實踐,是方圓云山詩意藝術中心首個主題藝術展。此次展覽中的藝術家橫跨中央美術院近半個世紀是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涵蓋了新中國后中央美院正式命名時期到千禧年后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多元發展階段,完整而清晰地呈現了新中國高等學府的藝術發展脈絡。
“那個年代”其中包含有幾次含義:首先,中央美術學院三代人都代表其各自的年代里在新中國范圍內的最高水平,以及最先進的理念,代指三個年代的高峰。第二層含義,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歷史任務,歷史需要被尊重,并把那個年代對于藝術的探索熱情、精神傳承下去。因此,它們不單單是一種積累,也是我們眺望新的年代的基石,零距離地感知藝術發展。
展覽出現的三代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那個年代的藝術家活動在百廢待興的年代。其時,深層的社會結構重組帶來了思想意識形態的變革,美術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顛覆和重建。作品基本能夠展現主流意識形態對美術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美術的“國有化”是其鮮明特征。在這一時代里,李宗津等人以他們扎實的素描根基,在我國油畫經驗的原始累積上發揮了重大作用。李宗津后來創作的《東方紅》更是奠基了領袖畫的新風,為那個年代的楷模。

李宗津 東方紅 紙本素描 47×32.6cm 1954
“憶古思今重開泰”第二個年代里的藝術家從李宗津等老一輩藝術家手里接過了接力棒,在中國藝術發展中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以靳尚誼為例,一方面,他深入研究國外的優秀油畫成果;另一方面,他又學習中國山水名家的方式,探索以現代的視角與古典繪畫的精要來表現對現實的關注,以身體力行方式解決了中國的藝術生態對于現代主義的缺失。

靳尚誼 人體 布面油畫 64×52cm 2002
“漫江碧透舸爭流”,新時代里的藝術家更注重個性化的表達,從不同藝術創作中,反映出不同的生存方式、對于環境的關注和思考等人文關懷的多元生態。以楊飛云、王沂東等人為首的“中國寫實畫派”堅持現實主義油畫創作,把中國現實主義油畫推到了世界性的高峰;朝戈、陳文驥、隋建國等藝術家則是從個人出發,研究個人化的語言呈現;王華祥等綜合性人才則是從多個角度剖析不同的藝術呈現方式,嘗試從復雜的藝術歷程中尋取一種更簡化的藝術之道。

楊飛云 秋海棠 布面油畫 162×130cm 2004

王沂東 泉 布面油畫 170×90.2cm 2002
方圓云山詩意藝術中心還收藏了其他優秀的藝術作品,其中在展區側方特別設置VIP藝術欣賞區。在這一區域里,不僅有著對當代抽象語境下的空谷靜虛,還有著對經典優雅的情懷追思,讓身心零距離感受“香沉無徑清幽處”般的蘭芷儒雅。
館內其他作品賞析:

趙無極 16.12.2001 布面油畫 146×114cm 2001
2001年的《16.12.2001》是趙無極杖朝之年的佳作之一,此時他突破原有的畫面格局,走進“中和”與“虛靜”的精神境界,畫面上方采用純粹單色作留白處理,色澤淡薄稀釋,同時也融入了水墨暈染豐富而細膩的層次。清透澄澈的天藍被極具沖擊力的深藍由下至上包圍聚攏,剛柔并進,一股躍動的宇宙力量和氣息能量撲面而來。

陳逸飛 微醺 布面油畫 180×180cm 2000
《微醺》采用正方形構圖,這樣的手法一方面使得本來不太穩固的一個動態,因為首尾壓在對角線頂端而顯得穩定,另一方面,又因為人物身體偏離對角線,從而突顯“微醺”的神態。又通過S型的身姿刻畫了女子的婀娜與優雅,為畫面增添韻律感。女子眼神內視似乎在自我審視,眉目間淡淡的哀思像半截的詩句,留下一個神秘而優雅的意境。
展覽時間:2019-05-01 - 2019-08-15
展覽城市:廣東 - 鶴山
展覽機構:方圓云藝術
展覽地址:鶴山市人民東路與大雁山互通交叉口西北150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