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孫浩良,1967年生于遼寧興城。1991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遼寧省美協理事,葫蘆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虹空間國際藝術中心主創畫家
主要藝術活動
1999年6月28日,遼寧省慶祝建國50周年遼寧美術成就展,油畫《碎片·文明的呼喚》獲優秀作品獎
2002年7月,遼寧省文化廳美術書法攝影展 油畫《輕輕地走進·荷塘》獲二等獎
2002年9月,遼寧省青年美展,油畫《荷塘系列》獲優秀獎
2006年9月,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成立50周年畫展,油畫《靜物》獲三等獎
2006年12月,參加“大振興、遼河行”遼寧畫家寫生團。油畫《馬背上的科爾沁》、《白音查干淖爾》入選該畫展
2009年,遼寧省群星獎評比,油畫《麗娘的花園》獲三等獎
2012年8月,遼寧風情畫展,油畫《微風吹拂遼西》獲優秀獎
2012年11月,參加虹空間國際藝術中心“后奢華主義時代的漂游”群展
2013年7月,作品《忽聞海上有仙山》入選“美麗遼寧”畫展
2013年10,北京 宋莊異境九人展
2013年11月,沈陽 虹空間國際藝術中心《遇見愛》主題畫展
2014年7月,沈陽 油畫《面朝大海》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遼寧展
2014年11月,北京 第六屆中韓“道路”交流展
2015年11月,北京 九九美術館中韓道路交流展
2016年,韓國原州中韓“游吟山居”交流展
2017年8月,上海“海灣”中韓名家交流展
2018年,韓國并州中韓藝術交流展
畫里畫外的聲音
文/孫浩良
走上繪畫之路,起初只是單純的興趣愛好,走的久了,才發覺這條道路上充滿了艱辛,這已經不是繪畫本體的問題了,因為它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多到讓你無法承受。不單單是我體能的付出,更多的是來自于精神世界、思想層面上的壓力,來自于理想與現實巨大反差。當理想真的變成幻想的時候,內心的苦悶與彷徨真的能夠擊碎自己,人世間的苦難與幸福、憂傷與歡樂,反復考驗著我的意志,也在不斷使情感和靈魂得到升華。也可以說,繪畫給了我發現的眼睛,讓我看到了生活的悲喜劇交替上演,也讓我看到了現實世界的至真至善至丑至惡。我的靈魂雖無枝可依但我依然存在,我依然在這條路上走著因為我看到前方依稀有光。

面朝大海
前幾年有一部電影—《周漁的火車》,不是很出名,很多人看過之后沒有感覺,覺得單調乏味。可我看了不下十遍,每次看完都不禁淚流滿面,因為它確實觸動到了我內心深處。周漁(鞏俐飾)是一個陶瓷藝術家,偶然的機會認識了詩人陳清(梁家輝飾)。陳清給周漁寫的一首詩中這樣寫到:為了讓你聽見我的話|有時候變得欣喜|微風吹起山宇的冰葉|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軟得如同你的皮膚|她溢出了我的仙湖|由你完全充滿,完全充滿。周漁開始努力尋找詩中描繪的仙湖,獸醫張強(孫紅雷飾)勸說周漁,哪里有什么仙湖啊!甚至懷疑詩人陳清是否存在過。周漁的一句臺詞我終生難忘:心里有就有,心里沒有了才是真的沒有了。周漁死在尋找詩人陳清和仙湖的路上。影片最后,背景音樂響起,濃霧散去,遠方的仙湖漸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擺渡者3
實際上周漁就是活在理想中的一個人,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她也曾猶豫過,但是最后她還是選擇了理想,為了理想而奮不顧身。周漁,你就不能停下你的腳步嗎?反正我是不能。這部電影對我影響極大,我也在尋找理想的路上不停地走著,在此岸和彼岸的選擇上我更偏重后者。但人生總是有傷感,我們以為抵達了理想的目的地,終歸還是回到令我們不滿可又不得不進入的現實世界,這時我們真切的意識到,現實與理想總是這樣咫尺天涯,或者無法分辨。

春歸何處
在今天這個后現代時期,在我們這個國度,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而信仰普遍缺失,理想與精神世界更是一片空白,人們哪里還能關注《周漁的火車》這樣的電影?人們關注的除了抗戰神劇就是宮廷鬧劇,還有就是沒完沒了的家長里短。這是一個全民娛樂時代,但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有真正的幸福感快樂感?談到美術,我們搞的畫展,諾大的展廳觀眾寥寥無幾,關注的也往往是色彩濃艷沒有精神指向沒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所以說作為畫家,值得思考的東西很多,肩上的責任也很重。這個時代需要呼喊,需要喚醒人們內心失去已久的東西。我們雖然渺小微不足道,發出的聲音不足以震撼整個世界,但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亙古湖山
我的繪畫,前些年一直關注中國古代仕女這一題材。以仕女為繪畫題材的國畫較多,油畫相對較少。這種題材的選擇主要是受幾部元曲戲劇的影響,劇中主人公對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向往,對民主自由的追求,貫穿了那一時期作品的始終。再借用西方油畫語言表現東方審美情趣,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代表作品有《麗娘的花園》、《輕輕地走近.荷塘仕女系列》、《秦淮八艷》等。

孤獨之河
最近幾年,繪畫內容轉向描繪家鄉風景。“燕子歸來尋舊壘”,“魂牽夢系故鄉云”,每個人都有深刻的故鄉情結,無論你走多遠,總會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牽著你內心的痛。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永遠值得回憶。出去寫生憑的是激情,是對風景的真實感受,不管風吹日曬,饑渴難耐,只要有生動的作品問世也就值得了。回到畫室再創作,需要的是理性,對畫面有進一步的思考、調整及表現形式的確定,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高度,這些是作品內在的品質,是畫家潛移默化的情感再現。

懷念谷
自己在寫生創作過程中時有感悟,經常記錄下來,時間長了,竟成了一本詩集,摘錄一首表我心境:
綠葉被陽光劫持
無精打采
期待雨水滋潤
我的靈魂,需要你溫柔之手撫慰
遠山如黛心情亦如黛
夏天的懷抱太火熱令我煩躁
那就把自己放逐山海之間
聆聽繁華落盡之清音
挫折使人怯懦
失敗便不能容忍
但你送我荊棘
我會給你戴上花環
抓起畫筆與思緒
用藝術的方式去陳述
可能不貼切 或者你不懂
我都不會責怪你

你看風景我看你
這個世界需要真誠,人們需要溝通理解,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作為畫家,我的作品需要觀眾,需要觀眾讀懂畫里畫外的東西,從人生的此岸到達理想的彼岸我們一路同行。我有一顆火熱的心,我的另一顆心是清涼世界,希望我的作品能給躁動不安的心靈送去一片沁涼的慰藉。

夢見自己長了翅膀
時下最流行的莫言的一首詩: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看風景的人

去桃花島嗎

山海同灣

山之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