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泠網拍四月大拍 即將上線
敬請關注 藝是網拍APP
1972年,林散之以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一舉成名,被譽為「草圣」。他的草書作品被稱為「林體」。
林散之自號「三癡生」,對書法的熱愛可見一斑。既為「三癡」,繪畫和詩詞上也是癡心一片。在每個人生階段,他均留下了有紀念意義的詩作。其中,他與收藏家陸如山的贈詩交流極具代表性。

林散之(1898~1989)為陸如山作草書八十有述詩
紙本 鏡片
134×33cm
陸如山上款,委托人得自上款人本人。
西泠網拍 · 藝是 【四月大拍】的林散之作品——【為陸如山作草書八十有述詩】。
陸如山其人,雅好書畫,與金陵畫派的諸多書畫家頗有交集。他曾任職于農林、綠化部門,所識友人有:陸儼少、亞明、林散之、費新我等名家。

「八十有述二首。余生今八十,奮發(fā)憶華年。謝朓江山興,王維詩畫緣。仙葩天外有,奇句手中捻。時學東方朔,偷來不費錢。食得神仙字,螙魚有舊魂。書叢千頁過,池水一時翻。河漢思牛女,機絲悮子孫。誰言名教罪,未敢負天恩。書為如山同志粲政,散耳。」

這些留存于世的詩作中,有對兒時家中兄長的追思,有少年漫步鄉(xiāng)間的愜意,有對恩師的感懷......
就讓我們跟隨《林散之年譜》上的記載,從他的一首首詩詞中,看看書法大家林散之的人生片段。
其一 | 兒時趣事
我家有長兄,古道尚真樸。
仲兄字靜泉,娟娟絕可憐。
——《秋懷十二首》
林散之祖上貧寒,曾祖父是安徽和縣烏江七棵松的漁民,他有三個兒子。
長子林成興十八歲投軍,賜巴圖魯,駐大同鎮(zhèn)守雁門三關。另外兩個兒子是雙胞胎,名成璧、成璋。

《林散之年譜》
小兒子林成璋個性淳厚,無意功名,喜愛讀書。他膝下子女五人,算上林家整個大家庭,他唯一的兒子在所有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昵稱是“小五子”。
“小五子”會被后人們尊稱作“林五先”便是源自于此。在未來成為了書法大家的林五先生,就是林散之。

「林散之三歲起喜案頭涂鴉,五歲能對物寫生。」入私塾后,甚至能為村中鄰里寫春聯(lián)。
看上去天賦驚人的“林五先”,卻不是個“乖”孩子,十分頑皮。曾經在參加親戚家婚禮時,在剛剛涂好的墻上畫了一頭栩栩如生的大驢子,領回家后被父親狠狠責打。
這件事,成為了他日后的笑談。

其二 | 少年清苦
馥郁野花紅拂地,
迷離幽草綠侵門。
——《春晚散步》
十四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使得林散之必須面對責任。為了謀個生計,他經人介紹,開始學畫人像。從早到晚雜務完畢,晚上挑燈臨摹《水滸傳》、《紅樓夢》的人物肖像。

民國時的《紅樓夢》畫冊
林散之兒時患中耳炎,致左耳微聾。出來工作賺錢,又全身長瘡,萬般無奈之下返家養(yǎng)病。
烏江鎮(zhèn)的一位醫(yī)生,叫范培開。擅寫唐碑,攻草書。他成為了賦閑在家的林散之的恩師。病愈后,小夏村一位富豪聘了林散之教書。他開啟了自習詩文書畫的清寂道路。

雖說生活艱難貧寒,但林散之卻汲取了大量的養(yǎng)分,為日后潛心專攻書畫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對當時的林散之來說,春日的傍晚在田野邊散散步,看看野花野草,已經是一種極大的樂趣了。

其三 | 得遇恩師
人間多情每相憶,
況此師生恩無極。
殷憂滄海起波濤,
回首平生淚沾臆。
——《齋居苦雨對栗庵夫子遺像有感》
一個人若要有書畫上的大成就,遇到能夠啟發(fā)自己的前輩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如果說范培開是林散之的啟蒙導師,那么張栗庵和黃賓虹則是影響他整個藝術生涯的恩師。

黃賓虹
1915年,就在他做教書先生的時候,開始師從張栗庵學詩及文辭。張栗庵傾囊相授,讓林散之盡讀其藏書,并指導他的書法。
1920年,林家的大家族分家了,林散之一家終于告別了捉襟見肘的日子。他分得「祖產水田近四畝,宅后山地數(shù)畝和原住房十間。」
之后開始購買周圍荒崗,「辟為果園,并植大量樹木,名其居曰“散木山房”。」在這段時期,林散之的詩書畫已頗有名聲。

散木山房
因他自號“三癡生”,張栗庵便根據(jù)諧音為他改號為“散之”。張栗庵不僅自己教授林散之,還介紹了另一位先生給他。
1929年,林散之辭去教書工作,赴上海從黃賓虹學畫山水,兩人自此結下了一生的深厚友誼。

其四 | 游歷河山
笑我聾聵人,尋幽攀絕崿。
欲從得畫本,范寬不可作。
鉤勒愧不才,約略寫輪廓。
——《蒼龍嶺》
「1934年,林散之遵黃賓虹教導,為師造化,孤身作萬里游。」他的足跡從洛陽到西安,從華山到黃山,從江南到西北。日日攀山涉水,在華山嚇到腳軟,回去依然要作畫寫詩。當時的窮游與現(xiàn)在所謂的“窮游”不可相提并論。

華山蒼龍嶺,以崎嶇陡峭聞名
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下,林散之攜一冊一囊而作萬里行。所到之處多荒山僻嶺,不見人煙,還曾遇到過猛獸巨蟒。孤險之地,有奇美之景。游歷歸來,共得畫稿八百余幅,詩近兩百首。
奇峰怪石,森列胸中
云海松濤,翻騰筆底
這段經歷,成為了林散之藝術生涯的分水嶺。從此之后,他在詩書畫三個領域都走出了自己的路。
其五 | 云散高唐
多少山林事,依稀記不真。
只將紅葉里,畫我舊年身。
——《秋林小景》
林散之的晚年,依然坎坷不斷。
72歲高齡時不慎落入滾水浴池,送進醫(yī)院搶救后醒來,第一句話就是——“右手還能寫字嗎?”令人哭笑不得,只能感嘆林老先生確是癡心人。1989年9月,92歲老人林散之贈友人小畫《多少山林事,依稀記不真》,他說:“我要走了!”家人仿佛也感受到了大限的來臨,提前為老人祝壽。
12月6日,林散之溘然長逝。
‘
寫完墨水三千斛
踏遍青山一萬重
大力煎熬八十年
方得真跡
西泠網拍 · 四月大拍
同一上款書畫專場
林散之【為陸如山作草書八十有述詩】
敬請期待

錢瘦鐵(1897~1967)為錢化佛作蒼松圖
錢化佛上款。

亞明(1924~2002) 只在蘆花淺水邊
1.委托人直接得自作者本人。2.朱大霖題跋。



關良(1900~1986)戲曲人物畫三幀
王一平上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