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泠印社,創建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數位浙派篆刻家發起創建。西泠印社的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歷史悠久、成就斐然,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200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存活了115年的社團還如此壯大興盛,書法圈的人擠破了腦袋往里鉆。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歷任社長書法作品: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

吳昌碩(1844~1927),1913年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篆刻作品
作為西泠印社社長,他的篆刻開宗立派,立千年以來未有之雄強大氣,在百年間還沒有人能超越他在篆刻方面的頂峰地位。而在印學之外,他的書法與繪畫,也皆達到了前無古人的無法企及的高度。
吳昌碩并不局限于個人的成就,他更以開放的心態參與各社團組織的活動,并積極推動與日本的書畫篆刻交流,又以門生子弟遍布天下的號召力,使他不僅成為一個技藝精湛的大師,還是一個觀念超前的改革家。

篆書“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藏

篆書《詩·秦風·小戎》三首 西泠印社藏

篆書《壬子題名》 西泠印社藏

篆書“龠廬” 西泠印社藏

篆書“觀復齋” 西泠印社藏

篆書“雪廬” 西泠印社藏

篆書“小花園” 西泠印社藏

《臨石鼓文》 西泠印社藏

《文房圖》 西泠印社藏

《荔枝圖》 西泠印社藏

《籃菊菖蒲圖》 西泠印社藏

《觀瀑圖》 西泠印社藏

臨石鼓文 吳昌碩紀念館藏

《墨菊》 吳昌碩紀念館藏

《梅石圖》 吳昌碩紀念館藏

馬衡(1881~1955),1947年被推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
馬衡,中國金石學家,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主持過燕下都遺址的發掘,對中國考古學由金石考證向田野發掘過渡有促進之功,被譽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

馬衡篆刻作品
盡管馬衡有《凡將齋印存》《鍴廬印稿》,表明他的印人身份,但世人并不以印人視馬衡。他是一位金石學大師,被郭沫若稱為“中國金石學第一人”。他在金石學的建立,石鼓文和青銅器研究等方面功勛卓著。
他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又在抗戰期間主持聞名世界的故宮文物大遷移,都是皇皇偉業,不世之功。由是,作為一個文化名人與學術泰斗,馬衡的篆刻幾乎成了陪襯。馬衡出任社長,而不以自己的篆刻造詣為尊,顯然其中有一個重視學術的選擇在。








張宗祥(1882~1965),1963年被選為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長。
張宗祥,著名書法家、版本學家,亦善繪畫,擅長古籍校勘。曾任浙江圖書館館長,浙江文史館副館長,中國美協浙江分會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表、民革浙江省委會常委,浙江省政協常委等。
張宗祥的成就也不止于印學。作為京師圖書館主任、浙江圖書館館長,他的目錄版本校勘之學功力極深。他為文瀾閣《四庫全書》的補抄,各種古籍如《國榷》、《越絕書》、《洛陽伽藍記》、《神農本草經》、《論衡》的抄補,乃至以畢生所抄稀世善本、孤本2000 卷捐贈浙江圖書館,皆可說是在文化界搶救遺存的大事。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著名學者身份,他才會在1956年向浙江省人大提交議案,建議恢復西泠印社活動而立即獲得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從而為西泠印社后50年立下了奠基之功。

《觀瀑圖》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摹南田山水》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空山夜游圖》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望云草堂 西泠印社藏

自作詩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李白詩 海寧市博物館藏

黃燮清詞《齊天樂》 海寧市博物館藏

“豈能但求”聯 海寧市張宗祥紀念館藏

沙孟海(1900~1993),1979年被選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
沙孟海是二十世紀的書壇泰斗。他于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沙孟海篆刻作品
在歷任社長中,沙孟海的篆刻成就僅次于吳昌碩而印學理論的系統性則勝之,明顯體現出篆刻作為兩人之間的“主業”與“專業”的不同姿態。
沙孟海又是一位在文物考古學術研究方面極具開創性的大學者,比如任浙江省文物考古學會名譽會長,在浙江大學教授古器物學。他對從書法到文學再到更廣泛的文化領域均有較大的貢獻。他既是一位藝術大師,又是近現代文化名人。這樣的復合身份與形象,一個單一的書法篆刻家很難擁有。








趙樸初(1907~2000),1993年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
趙樸初,卓越的佛教領袖、杰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80年后,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等。




趙樸初題匾
趙樸初雖不以篆刻聞于世,但他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又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先天地具有文化名人的優勢。而他以一手書法馳名于當代,又讓人見識到他的“內行”的精湛造詣,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認同。
正是在這樣的高度上,他才有可能鼎力去完成西泠印社幾代人的夢想:建立有史以來第一個中國印學博物館。對于“國”字號的專業博物館而言,除了要在國家行政機構上層擁有良好的“認知”之外,還要有極具厚度的專業定位與足夠的財力支撐,這些都離不開趙樸初崇高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影響力。

風云

木蘭花·芳心

臨江仙·題李銳《龍膽紫集》

為弘一大師書畫金石音樂展題

應慈法師示寂二十周年敬拈此偈

大西良慶長老圓寂三周年祭

憶江南·普陀禮贊

黃浦江頭送行

啟功(1912~2005),1985年4月當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2002年10月任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長。
啟功,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西泠印社社長等。

行書 題九松圖
啟功先生是書法家的領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但他更是一位學者,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國家文物鑒定小組組長。
以他的身份與威望,足可以使印學研究與篆刻創作在文化上提高一個層次的。面向新的百年,啟功先生出任社長,表明了西泠印社在中國文化界的“存在”,而不僅僅是限于印學界自身的存在。

行書 七言聯(明月二分山一角 荷花十里桂三秋)

行書 唐人雁塔題句

行書 舊作一首

行書 臨國香圖因題

行書 飛行旅途口占

行書 題竹石

行書 元微之歲日一首

行書 題石濤畫

饒宗頤(1917年生),2011年當選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饒宗頤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饒宗頤是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的學者,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的各個方面,且都取得顯著成就。他知識淵博,精通多種外語。幾十年來,孜孜不倦,在文學,語言學,古文字學,敦煌學,宗教學及華僑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饒宗頤為國際漢學界及海內海外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學術界曾先后將其與錢鍾書、季羨林并列,稱之為“北錢南饒”和“北季南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