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和藝術沾不上半點邊的人。雖然小學寫過幾個學期的毛筆字,中學里有一門繪畫的課程,但都是淺嘗輒止。不過骨子里一直潛藏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我喜歡讀古詩詞,尤愛山水田園詩。我有一種很特別的想象力,遇見自己喜歡的詩句,總能在心里將它變成一幅畫。王維的《山居秋暝》里寫道: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的腦海里立馬浮現出一派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下過一場雨后的山間溪水變得更加地湍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楊和平的作品,常給人一種“閑敲棋子落燈花”的意境感。《聽雨》中的大鳥仿佛就在傾訴著鄭愁予的《錯誤》: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我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楊和平畫了很多魚,難能可貴的是它們每一個的神態都不一樣。有的呆萌,有的羞怯,有的悠然自得,但都長得不是很聰明的樣子。我第一次看到畫家筆下這些靈動的小生物時,竟然想到春天在黃山太平的夜市排檔上吃的小鱖魚鍋仔。正是因為它們都笨笨的,憨憨的,所以我才聯想到它們被吃的命運吧。小火燉煮,小鐵鍋里咕咚地沸騰著,野生的小鱖魚細細嫩嫩,用筷子輕輕一夾,一條半邊魚身的嫩肉便撕將下來。那畫里的小魚就這樣被我想成了春夜里的一道下酒菜,實在是罪過。


其實除了楊和平筆下的花鳥魚蟲,楊和平生長的渦陽小縣城、縣城里的魏胡同、渦河對岸充滿野趣的風光,每一個我都能想象出無比豐富的畫面。魏胡同里高高低低的房子和幽長的看不到盡頭的小巷子一定對少年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而渦河對岸勃勃生機的各種花草和昆蟲也一定是少年美好的童年記憶里濃墨重彩的一筆。野鴨子、野鴛鴦、白鷺,突然從蘆葦蕩中飛出的幾只漂亮的雉,現在回想起這些,楊和平應該還是很激動吧?我覺得熱愛自然的人都有一顆赤子之心。“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此情此景,不禁想起《詩經》中的“式微,式微,胡不歸?”童年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很深刻的影響,皖北小城的鄉土風情、渦河對岸的自然風光、父親從毛筆字開始的培養和修剪,母親充滿了民間智慧的剪紙手藝,這些都成了楊和平后來的創作中可以源源不斷汲取的養分。有了這么多精彩的生活素材,創造出來的作品才能充滿生命力。


一個人愛一件事物很容易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和朋友一起去吃烤肉,我會告訴他們說:“我說烤到剛好的時候,你們就趕緊吃。就算晚了一秒,也不能體會到肉那幻想的味道。肉是由自己決定什么時候可以吃,也就是肉在流汗的時候,熟好的肉就像憤怒的拳擊手一樣,放進嘴里的瞬間像瀑布一樣降臨的肉汁,觸動鼻子的火一般的味道,還有入口即化的感覺,味覺只能被這記上勾拳KO掉。”朋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說:不愧是吃貨!我喜歡美食,說到好吃的東西時就會兩眼放光。楊和平醉心于創作,所以他總是飽含著熱情。他說自己滴酒不沾,卻常常醉。因為某一個人的談話而醉,因為見到一只從未見過的鳥兒而醉,甚至因為街邊店鋪里的一只毛絨玩具而醉。。遇上自己特別喜歡、特別癡迷的東西,就會陶醉。不知道的事情,從未涉獵過的領域,第一次知道以后,也會陶醉。楊和平說,碰到自己想畫的東西,內心是無比激動的,似乎拿起筆就有一種要上戰場沖鋒陷陣的感覺。我從楊和平的身上看到很多創作的激情和沖動,這些情感孕育出一種力量,然后在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來,讓看畫的人收獲不同的感動。
如果要用幾個詞來形容楊和平,我覺得是:童真、細膩、浪漫、謙虛和不爭。楊和平說起小時候的時光非常地動情,你似乎能跟著他的語言看到他童年生活的景象。而細膩正是因為他記得很多過往時光里美好的細節,對大自然、對生存有一種天然的情動于衷。藝術家的浪漫在于他與我們看到一樣的星空,但是他們卻能站在精神和靈魂的高處,發現古老的夜晚和遠方的音樂。車子房子票子,這些不是不重要。但是,在一個好的藝術家的眼里,這些即時短暫的感受與生命長遠的意義沒什么關系。嘈雜的環境下,更能看到一個藝術家的堅守。簡單、較少欲望的世界不會因為平靜而脆弱、不堪一擊,它更像是一面寬大的帷幕,把瑣碎的干擾摒棄在外。楊和平讓人敬重的地方在于他熱愛繪畫,并且全身心的投入,無怨無悔。雖然已經畫了幾十年,仍然不認為自己已臻至善,每天依然感到欣喜,就是想要拿起畫筆,始終努力,精益求精。楊和平,是向內收斂,并不在乎外界吵鬧,安安靜靜作畫的人。


楊和平工作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