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野翔
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原副所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央文史研究館畫院研究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蔣兆和藝術研究會理事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人物畫藝委會秘書長
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國家一級美術師
文化部優秀專家
獲獎
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未設等級獎)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銅獎(首屆政府創作獎)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
首屆”金陵百家”畫展金獎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建軍50周年全軍美展”優秀作品獎
建軍80周年全國美展”銀獎
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軍美展優秀作品獎
出版
《王野翔畫集》天津美術出版社
《王野翔工筆人物畫》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水墨收藏——王野翔卷》山東畫報出版社
《江蘇省國畫院精品畫庫*人物卷——王野翔作品集》江蘇美術出版社
《工筆人物畫技法》江蘇美術出版社
《走進名家工作室——王野翔卷》天津美術出版社
《江蘇省國畫院創作研究叢書——王野翔卷》江蘇美術出版社
《全國高等美術學院教學范本——王野翔作品精選》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美術》、《國畫家》、《中國畫》、《中國畫研究》、《中國藝術報》等多種專業刊物發表作品或專版介紹。
展覽
1982年 水墨畫《親》參加紀念建軍55周年全軍美展獲優秀作品獎,《美術》、《解放軍文藝》、《解放軍報》、 《北京日報》、《羊城晚報》、《人才》雜志等發表,并由人民美術出版社收入《美術作品集》。
1983年 版畫《火樹銀花》在《解放軍畫報》發表。
1984年 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畫專業學習。
1985年 連環畫《火鍋》、《梧桐雨與桂子香》、在天津《故事畫報》發表。
1986年 連環畫《那一夜》在浙江《富春江畫報》第七期發表。
1987年 工筆畫《銀裝 》、《草地》入選“建軍60周年全軍美展”,收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作品集》。
1988年 連環畫《黃道婆》由臺灣《兒童日報》出版社出版。
1989年 連環畫三十六計之《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移尸嫁禍》、《殺雞儆猴》、《調虎離山》由臺灣《兒童日報》出版社出版。
1991年 工筆畫《黎明》入選“建黨70周年全國美展”,獲江蘇省一等獎。
1992年 彩色連環畫《被解職的鄉村女教師》在《連環畫報》發表;工筆畫《走進陽光》入選“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55周年全國美展”,獲江蘇省優秀作品獎;工筆畫《涼山雪晴》入選 “92國際水墨畫大展”;中國美術家協會吸納為會員。
1993年 工筆畫《南國之夢》收入《92中國美術家年鑒》;工筆畫《涼山月夜》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收入《全國首屆中國畫深圳特別展》畫集。
1994年 工筆畫《霜葉紅于二月花》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由文化部選送德國參加“當代中國畫作品展”,《美術》、《中國畫》、《國畫家》、《中國書畫報》、《羊城晚報》等發表;工筆畫《春風輕輕吹過》獲中央電視臺“新鑄聯杯中國畫大獎賽”優秀作品獎。工筆畫《涼山雪晴》收入《中國青年國畫家國畫作品集》。
1995年 工筆畫《趕羊溝紀事》等十幅作品應邀參加江蘇省美術館“95仲夏提名展” 。
1996年 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的“中國人物畫創作研討會” ,工筆畫《黃土魂》、《春風輕輕吹過》及短文《我畫人物畫》在其院刊《中國畫研究》(總)13輯發表。
1997年 水墨畫《黃河之子》入選“第九屆全軍美展”;工筆畫《山的女兒》入選“97全國中國人物畫展覽”,收入同名畫集;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國畫家系列畫集——王野翔畫集》。
1998年 水墨畫《林散之先生》獲江蘇首屆美術節銀獎《美術觀察》第12期發表。
1999年 工筆畫《征途漫漫》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在洛陽舉辦的“世紀回顧-李伯安藝術研討會”;工筆畫《霜葉紅于二月花》收入江蘇美術50年畫集;工筆畫《春風輕輕吹過》在《美術》雜志1999年8月號發表。
2000年 工筆畫《向陽坡》入選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水墨畫展”;工筆畫《金風》參加文化部藝術司主辦的“中國當代繪畫書法作品展”。
2001年 工筆畫《少奇同志在微山湖上》獲“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2002年 工筆畫《女兒溝》獲“七彩世紀中國畫大展” 銀獎。
2003年工筆畫《下午茶》獲“江蘇現代水墨畫大展“銀獎。
2004年 工筆畫《陽光.白領》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5年 水墨畫《歲月如梭》獲“首屆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 ;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王野翔人物畫展》展出作品一百多件。
2006年 水墨畫《青海行》系列(10幅)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美術館提名展”。
2007年 參加“江蘇省國畫院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入圍畫家’作品展”,進入江蘇省國畫院;隨江蘇萬里采風寫生團赴甘南藏區、陜北老區寫生,創作西藏組畫參加“水墨新征程”畫展;水墨畫《粟裕大將 》、《徐海東大將》獲“建軍八十周年全國美展”銀獎;水墨畫《圣土》、《凈界》入選“第四屆全國畫院聯展”;《圣山祥云》入選“2007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2008年 水墨畫《廢墟上的旋律》入選“心系汶川全國美術作品特展”;水墨畫《民以食為天》獲“紀念改革開放30 周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水墨畫《大美人生——徐悲鴻》參加紀念蔣兆和誕辰150 周年“民生 ——生民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學術邀請展”、獲“首屆全國徐悲鴻獎中國畫展”銀 獎;歷時十個月創作大型水墨畫《民族的星空——第一次國共合作》、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中國水墨收藏——王野翔卷》
2009年 水墨畫《民以食為天》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銅獎(首屆文化部政府創作獎);水墨畫《民族的星空——第一次國共合作》獲“全軍美展”優秀作品獎。
2010年 接受江蘇重大主題美術創作任務,收集素材創作水墨畫《國寶南遷》。
2011年 《歲月如梭》在法國盧浮宮“金陵百家金獎作品展”展出;水墨畫《第一次文代會》入選紀念建黨90周年全國美展;歷時半年多完成水墨畫《國寶南遷》創作,參加”江蘇重大歷史題材精品創作工程“一期入圍作品展。
2012年 水墨畫《正午》、《夜歸》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同在藍天下——為農民工塑像中國畫主題創作展”?!睹佬g》雜志2012年第7期發表;水墨畫《歲月如 梭》在英國藝術中心“金陵百家金獎作品展”展出;工筆畫《春風輕輕吹過》參加倫敦藝術中心“奧林匹克國際美術大會”展出。水墨畫《丹青風流》參加“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全國美展?!睹佬g》雜志2012年第4期發表。水墨畫《日當午》參加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 、云南省政府、云南省文史館聯合主辦的“彩云之南——中國畫主題創作展”;水墨畫《明天》入選紀念建軍85周年全國美展。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江蘇省國畫院精品畫庫*人物水墨畫《丹青風流》獲江蘇首屆“文華美術獎”。
2013年 水墨畫《高原騎手》系列參加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赴俄羅斯“交流與融合——中國書畫展”;水墨畫《文化名人》、《青海行》系列三十幅參加江蘇省委宣傳部文化發展基金會舉辦的“江蘇省中青年名家系列展”;水墨畫《丹青風流》入選文化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并由山東省美術館收藏;榮獲全國人大教科文衛辦公室、文化部辦公廳聯合頒發的“全國藝德標兵”稱號;水墨畫《廢墟上的旋律》、《大美人生》、《焦裕祿》等參加江蘇省委宣傳部文化發展基金會舉辦的“金陵百家金獎作者作品展”;參加由文化部及國家畫院會同各省文化廳主辦的《新中國美術家系列——江蘇十五人晉京首展》
2014年 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完成水墨畫《張之洞與武備學堂》。
2015年 水墨畫《冀中帥哥》參加中國美協“中國夢——塑造中國新形象美術作品展”《美術》雜志2015年第3期刊發;《馬背上的醫院》、《夜襲新豐車站》、《捉放韓德勤》參加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
2016年 《黎平會議》 參加中共黨史辦、中國美協、中國文聯藝術基金會聯合組辦的“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全國名家(百米長卷)書畫作品展”;《雪晴》參加中國美術館《中華民族大團結全國美術作品賀歲展》
2017年《溶溶月夜》參加中國美協赴德國展出的《中國新形象美術作品展》
2018年《風雨同舟》參加《香如故——紀念何香凝誕辰140周年全國美展》

洗星海在陜北
技精在于勤 藝高賴于心
——從云南采風、創作所想到的
《彩云南》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落下了帷幕,作為參加此次采風活動的畫家,回過頭來對整個過程進行一次梳理,認真地思考一些問題,對于今后創作的提高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風雨同舟
對我個人而言,采風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我將其視為一種吸氧運動,都市混濁的空氣下呆得太久,人會變得精神萎靡,感覺遲緩,如果能勤于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全身心的放松下來,用自然的清新空氣洗滌血液中的污垢,必定有益于身心健康。我想,這樣的采風至少有四點好處:一、可以磨礪畫家感受生活的觸角,有利于培養我們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力和激發創作激情。作為畫院的專業畫家,多數時間是在從事案頭工作,在互聯網四通八達的現代條件下,盡管可以足不出戶上網收索到各種各樣的圖片資料,但長期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創作,對生活的直接感受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能夠直接面對生活中的人和事,無疑會給創作注入鮮活的情感體驗和精神活力,從而激發出新的創作沖動。

黎平會議
二、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暫時跳出來,進入另一種生活狀態,去感受新的事物和創作不同以往內容的作品,對自己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補益。在這個過程中,畫家用通常所掌握的表現方法描繪不同的生活可能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根據新的題材去嘗試不同的表現手法,如此,可以更加豐富自己創作的表現手段。更重要的是,考察與體驗異域的歷史文化積淀,對于我們更是一種寶貴的經歷,比如,納西古樂悠遠悵然的曲調所表達出的時空感;東巴舞步粗曠豪放的身影所演繹出的對自然和生命的禮贊;沙溪鎮上的古戲臺、興教寺門前的木燈桿和那鱗次櫛比的古老客棧勾畫出茶馬古道攘來熙往的馬幫群,讓我們生出的思古之幽。不僅對我們是一種藝術上的啟迪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盡管我們最終還要回到自己長期生活的環境中,去從事自己最熟悉的題材的創作活動,但這樣的采風過程無疑對自己是一種身心的洗禮,有利于積累創作素材和表現手法、豐富我們創作的精神內涵。
五老建言
三、 采風過程在與同道之間的切磋、交流中求得“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的”境界,可以通過轉換視角進行對比、參照,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創作,促進自己創作的提高。四、通過采風過程中的寫生和速寫,我們得以回到繪畫創作最初的原點——訓練手、眼、腦相互協調地表現對象的能力,并通過速寫來尋找自己個性化的繪畫語言。今天我們對照相機的依賴日見其甚,筆頭變得懶惰了,我時常安慰自己:從捕捉飛速流逝的生動形象的角度速寫難和相機匹敵,少畫些速寫卻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創作素材,還是挺劃得來的,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其實還是在為自己的懶惰開脫。 這次跟隨許多上了歲數的畫家一起采風,看到他們一刻不停筆的在畫速寫,覺得特別慚愧!對自己也是一種鞭策,我暗下決心:從此以后,要以他們為榜樣,抓住一切機會多畫速寫,此次采風我比以往任何一次動筆的時候都要多。

朱元璋與南京明城墻
關于以少數民族生活為主題的繪畫創作,我想從我自己參加此次“彩云南”畫展創作的角度來談一些想法。首先,需要自我檢討的是,這幅作品算不上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分析一下問題,大致有以下兩點:一、沿襲以往的作畫套路,在畫面情境的營造和技法的運用上沒有根據所畫內容的新特點尋找到一個突破口和恰當的表現方法。創作是一個精心打磨與推敲的過程,不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準備倉促上陣,必定不會出好的作品。剛從云南回來時,自己曾有過一些想法,可惜,家小添丁瑣事占用了太多時間,隨著展覽期限的逼近,盡快完成作品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所以,尋求突破的想法只好擱置了起來。二、缺少巧思與匠心,作品僅僅是照相式的記錄生活,主觀介入不夠。巴爾扎克給小說下的定義是“偉大的謊言”,創作其實就是一個借題發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價值取向、藝術觀念,美學理想、文化積累都要通過作品中的形象傳達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表現人類精神活動的文藝作品其實都應具有這樣的屬性,繪畫又何嘗不是一種“謊言”,傳統繪畫中講究寫心、造境其實揭示的也是同樣道理。

沉醉東風
身處當今文化多元發展的時代,少數民族題材的繪畫僅僅停留在描繪當地民風民俗、生活情趣上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是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還是觀眾的審美訴求,都已發生了巨大改變,這對畫家提出了新的要求,畫家若想使自己的創作跟上時代步伐,必須轉換創作理念。要善于從少數民族的生活中提取與當代價值觀念相適應的原素,結合畫家的主觀想象,自由發揮。每個畫家個體的內心世界千差萬別,向自己的心靈世界挖掘下去,將是一個蘊含無限寬廣的豐富寶藏。
江蘇省國畫院 王野翔 2013年4月于南京
作品欣賞

春風塔吉克

春歸何處

風莖時動有奇香

花期未了

坐看蒼苔色 欲上人衣來

水鄉行

夢入江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