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地(國畫)局部 2019年 章燕紫
從自我生命經驗出發延伸至對文化、社會狀態的思考,并以水墨的形式予以呈現,這是藝術家章燕紫持續已久的創作邏輯。其最近的作品聚焦“自閉”這一殘酷話題,卻在藝術上營造一種與眾不同的美感。
“自閉”是一個醫學概念,是一種先天的發育障礙性疾病,用以描繪個人在社會成長中的認知、溝通、交流等障礙,同時也可作為普遍存在于當下的一種社會文化現實描述:雖然隨著技術、思想的發展,當代社會越來越呈現交流便捷、價值多元的狀態,但人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卻不自覺地陷入“自閉”情境并樂享其中。御宅文化、沉溺虛擬、社交降級等成為當下的奇異景觀。
章燕紫近期的系列作品,將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防盜網、鐵絲網拉入藝術視野。作為一種藝術表征符號,鐵絲網象征著一種殘酷的社會文化現實,這種殘酷就像畫面中鐵蒺藜的尖銳和鋒利,只要我們穿行其中,必將刺破我們的身體。這些隨處可見的網架起了一道道墻,將我們困囿其中,一開始我們面對鉤爪鋸牙、鋒芒逼人的鐵絲網,會條件反射地反感、抗拒,然而,我們有沒有慢慢習以為常、不知不覺享受起這種“保護”?我們有沒有被這一道道披上五彩繽紛外衣的有形或無形的鐵絲網所迷惑?有沒有自己親手編織一個炫彩的網并迷失其中?這不僅是藝術家對社會現狀的追問,也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追問。
當章燕紫將此作為她自閉狀態的隱喻時,鐵絲網開始出現殘酷和夢幻的疊影。在她的作品《自閉》中,鐵窗纏繞著朱砂山水的紗布,自閉之網有了超現實奇幻的另一面。同時,章燕紫作品中的鐵絲網形象保留水墨韻味之時還以某種秩序延伸生長著,構成一種有冷抽象意味的繪畫形式。對于藝術家個人來說,“自閉”并不是一個貶義語匯,而是一種類似自省的自我回望。章燕紫認為,自閉是逃避,也是選擇,關上門往里走,能讓理性的潛能充分發揮,去感應那看不見的介質。
如同鐵絲網畫面底色上的彩虹糖和彩色藥丸,章燕紫的另一組作品與“鐵絲網”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自閉”敘事結構。這一姊妹篇作品以“竹林”裝置的形式呈現。其中有專門收集來的古瓦,用潑墨潑彩捕捉云和瓦的對話和印記的《云上的日子》,還有中國老莊思想名篇《逍遙游》《齊物論》以及西方思想經典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畢達哥拉斯的《金色史詩》等。在藝術家看來,這些都是撫慰焦慮和不安的有效途徑。藝術家在竹簡上用希臘文書法書寫西方經典,也是對文化自閉形態破解的一種嘗試。
圓周率是最不自閉的一個經典符號,象征著一種無限生長、無比開放的存在結構,章燕紫最近在香港方由美術空間舉辦的個展中,也將這一數學符號鏤空雕刻于銅片之上,作為對“自閉”的反觀和思考。“鐵絲網”和“竹林”分處于展覽的兩個空間,構成藝術家對于“自閉”的文化認知,也能看到她在“自閉”中完成了“自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