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宣傳片
主辦單位:金硯傳媒
展覽時間:2019年5月14日到17日
開幕式時間:5月14日下午15:30
展覽地點:北京山水美術館(北京市朝陽區(qū)弘燕路)

范福安,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漆畫藝委會主任、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復評委員、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吉林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同濟大學中意文化中心大漆藝術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作品:霞映漁舟
尺寸:6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5年
傳承與經典系列
——范福安漆畫作品展
前 言
明朝隆慶初年,安徽新安平沙人黃公大成者,靜坐在自己的工坊,看著眼前以圓活清朗著稱于世的漆器作品,不禁撫髯沉思。此后,他用五年的時間,創(chuàng)作了一部以總結我國古代漆器工藝的豐富經驗為主的傳世名著《髹飾錄》,這部古代漆器髹飾工藝經典著作,不僅促進了中國的漆器髹飾工藝和漆畫藝術的發(fā)展,就是對世界的漆器髹飾工藝和漆畫發(fā)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代著名漆畫藝術家范福安,深受故鄉(xiāng)新安工藝、新安文化、新安深厚漆器髹飾工藝底蘊的影響,對傳統(tǒng)漆畫體驗和感悟有了不同于他人的認知和理解。
作為中國當代大漆藝術的領軍人物,以及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髤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范福安先生,在其三十多年的漆畫技藝專研過程中,他廣拜名師,學貫中西。他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底蘊,西方藝術理念為框架,在感悟傳統(tǒng),弘揚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讓徽州漆藝走向中國;讓中國漆藝走向世界,從而使中國漆藝在世界漆藝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縱觀范福安的漆畫作品,無論是《徽州民居》和《徽州秋韻》中以黑白二色和幾何圖形展現(xiàn)的故鄉(xiāng)徽州,白墻烏瓦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之美,還是《山語人家》、《漁舟唱晚》中以嫣紅之色表現(xiàn)的意境深邃之美,或者《丹麥風情》、《秋弘》中以艷麗之色表現(xiàn)的油畫色彩絢爛之美,都顯示了范福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功底。
而作品《丹麥享里克親王肖像》和《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肖像》是2015年,范福安受兩國政府邀請而創(chuàng)作漆畫肖像。畫成后,中國政府將兩幅漆畫肖像作為國禮贈送給女王及王夫,作品得到了夫婦倆的高度贊美,并將其作品作為丹麥王室的珍品,永久珍藏。
這兩幅耗費了將近一年時光的經典作品,無論從構思,還是選才和技法,都突出了范福安漆畫:造型華麗美、材質精細美、技法經典美和意境雅致美、思想成熟美的特色,細品此作,線條婉轉自如,筆力流順暢合,色彩鮮活明麗。
構圖韻色皆備、精準有致,在人物神態(tài)上他采取了西方寫實和東方傳神寫意相融合的藝術觀念,將女王和親王的神態(tài),以真實的描繪,細膩入微的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觀之,栩栩如生的形象,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作品《希望》彰顯了范福安內心的經典風尚,畫面中,他采用神秘的黑色作為背景,而用端莊、典雅,代表青春、可愛和給人無限希望的黃色作為畫面的主題色,黃澄澄的玉米,讓人聯(lián)想到的是豐收,是希望,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范福安先生,在漆畫藝術道路上,以經典為傳承、用創(chuàng)新發(fā)展經典的前進方向。
金硯傳媒 羅允飛

作品:聽雨
尺寸:8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8年

作品:夜泊新安
尺寸:60cm×80cm
創(chuàng)作:2011年

作品:落霞鳥歸
尺寸:80cmx120cm
創(chuàng)作:2014年

作品:月映徽州
尺寸:6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3年

作品:徽州秋韻
尺寸:6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4年

作品:樂在其中
尺寸:80cm×80cm
創(chuàng)作:2015年

作品:徽州民居
尺寸: 80cm×80cm
創(chuàng)作:2013年
睿悟傳統(tǒng) 銳意求索
——范福安及其漆畫的印象
文 | 丁寧
范福安已屆中年,無論是人生的體悟,還是藝術的歷練與探索,都到了一種澄澈寬廣的階段。這也許是他的漆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佳時段。確實,他的數(shù)次個人展覽雖然相對低調,卻迎來了業(yè)內專家的如潮好評甚至由衷贊嘆。近年來他也在多項展覽中屢屢獲獎,在同齡的漆畫藝術家中創(chuàng)造了可謂鶴立雞群的記錄,而其近期應邀為丹麥的皇家成員制作宏大尺寸的肖像漆畫,獲得肯定與贊許,無疑更是凸顯了他的藝術探索的取向高度以及走向國際化的努力與難得的影響。與此同時,他的漆畫教學也在高校中獨辟蹊徑,生根開花,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甘苦心得令莘莘藝術學子為之傾倒。當然,他心儀的目標是帶出一批終生熱愛中國漆畫藝術的藝術家……不知不覺中,范福安已經從一個純粹的漆畫家轉型成為了一個學者型的藝術家。這應當預示著一個新的教學相長的佳境,同時也理當促使他整理、規(guī)整和提升他的藝術生涯,一方面在理論上積累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則趁年富力強構思與實現(xiàn)更多的漆畫佳作。
眾所周知,漆畫是中國的。追溯歷史,漆畫甚至與中國的早期文明聯(lián)系在一起,有時甚至會讓一些學者推斷,人類最早的油畫源自中國。這當然是夸大其詞和言過其實的說法,但是,漆畫這一獨特的藝術品種確實曾經讓華夏文化有過一抹令人驚艷的獨特光澤,至今讓世人銘記難忘。多少有點遺憾的是,這一歷史悠久的藝術樣式到了后來卻有了某種斷層之虞,它流傳到越南倒反而日益蓬勃起來,漆畫成了某種專門的藝術載體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印記,以至于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藝術家要派去那兒學習取經!同樣,漆藝傳到日本也是別開生面,精美而又雅致的漆器藝術品不啻是供人玩賞的小品而已,它也是大和民族審美精神的一種鮮明符號。一度輝煌卻又沉寂的中國漆器、漆藝確實是到了一種亟待振興的時候了。
范福安似乎從一開始就有肩負重振中國漆器、漆藝的良好條件。他自小迷戀繪事,而處身漆器的歷史重鎮(zhèn)安徽新安,則為其心儀與感悟傳統(tǒng)漆畫添增了得天獨厚的氛圍,因為,眾所周知,明朝精擅髹漆并以《髹飾錄》傳世的黃成就是新安人,而《髹飾錄》是唯一一本存世的中國漆藝的著述。在中華職業(yè)學校美術班學成之后,范福安即進入屯溪工藝廠從事徽州漆器的研創(chuàng)。值得慶幸的是,他親炙了徽州的漆器國手如俞金海先生的教誨,令其對諸多漆器工藝體會至深。我們知道,自南宋以來,徽州漆工就曾用當?shù)厣a的生漆調和綠松石、丹砂、珊瑚、石黃、青筋藍、朱砂等制成一時名揚天下的“菠蘿漆”,其制作的硯盒、筆筒、筆桿、花瓶、扇柄等,精美絕倫,最終得以忝列貢品的等級。俞金海正是這一漆器技藝的傳承與再創(chuàng)者,其聲譽遠及崇尚漆藝的東瀛。正是在俞金海的言傳身教中,極有悟性的范福安對徽派的漆藝傳統(tǒng)有了淪肌浹髓的體會。當然,他本可以憑借這份底子在漆藝界打拼而有風生水起的愜意局面。但是,年輕的范福安志存高遠,他決意要走一條與傳統(tǒng)藝人不一樣的發(fā)展道路。因而,他考入合肥師范學院美術系深造,油畫成了其最感興趣的主攻對象。接著,又有機會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對油畫的方方面面有了諸多進一步的了解與思考,也讓其對傳統(tǒng)漆藝與油畫藝術的深度結合有了更具信心的體悟與抉擇。
在實踐中,范福安從不盲目而為,而是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地實現(xiàn)自己的藝術求索。他一方面總是倚重自己為之著迷的傳統(tǒng)材料,如天然大漆、金粉、銀箔、蛋殼、貝片、朱砂、玉石等,很講究通過刻、罩、雕、堆、嵌、磨等技藝,極度凸示傳統(tǒng)漆藝的特性與亮點,因而,手藝的味道無所不在,令人尋味;另一方面,他則時時借力于西畫的多樣表現(xiàn)手段,山水風景、花卉、建筑、人物,乃至趨向抽象的構成(如圖騰、裝飾紋樣)等,都是其嘗試的對象,描繪與表現(xiàn)似乎一下子沒有了羈絆,而無論是畫面的色彩的組合、構圖的完形,還是東方意味的渲染以及現(xiàn)代感的追求等,都有精彩的發(fā)揮,總是有可圈可點之處。這些使得范福安的漆畫藝術形成了一種遠比傳統(tǒng)漆藝更為豐富多彩的嶄新面貌。
當然,我們深知,將中國的漆畫推向一種既可以自由表達同時又承載鮮明文化認同性的高度,無疑是艱巨而又長期的作為,這不是一兩個藝術家的個體追求可以輕易促成的。藝術的建樹總是難度自顯。或許,我們透過范福安的藝術軌跡可以獲得些許啟迪。
首先,范福安從來不想以漆畫的方式作油畫,成為后者的某種點綴而已。如何在打通傳統(tǒng)漆藝與西方繪畫的同時,讓漆畫依然是漆畫,這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理路中的焦點。除了采用傳統(tǒng)材料和工藝之外,范福安一心要提升漆畫大含細入的魅力。一方面,就如藝術家自己深有體會的那樣,“中國幾千年的漆藝發(fā)展史給漆畫創(chuàng)作提供豐厚的資源,這是其他畫種所不具備的,研究漆畫語言的構成,才會使我們在不斷地漆畫創(chuàng)作中真正感悟‘大漆’那獨有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他力圖使自己的作品既有“國畫意境深邃之美,又有油畫色彩絢爛之美,還有版畫線條剛毅樸拙之美,更有水粉率意柔和之美,雅致清逸,作品形式新奇,有思想深度,有意境內涵,集諸多畫種大美于一身。”綜合演繹成一種特殊的分化,這委實是對漆畫這一傳統(tǒng)藝術體裁的全新思考。藝術家無疑也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極高的美學標準,有些畫作的工序多達上百道,歷時半年多方能完成,可謂心血之作。我們凝視范福安的作品常常還會有一種詩意盎然的愉悅感,而這種詩意不僅僅是令人興味綿綿的抒情意味,同時也是被英國唯美派批評家沃爾特·佩特在其《文藝復興》一書中所稱道的那種透過藝術門類的跨越、融通而形成的無盡妙諦。漆畫如此前行,雖然不是唯一的取向,但是,也饒有意味,值得一試。假以年日,范福安當有更多的力作來佐證自己的藝術抱負。
其次,是對自我的渲染與強調,進而匯成個性鮮明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工藝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藝術門類,由于常常側重材料、技法以及裝飾性等,有可能將創(chuàng)作主體的個人意味淹沒掉。這在充滿慣例法則的炫技過程中尤其會如此。雖然手藝本身是有個人化印記的,但是,畢竟并不總是可以讓人一目了然的。區(qū)分馬遠與倪瓚并非難事,因為他們個性十足,因而風格迥然,絕不混淆。可是,要辨認出工藝門類的成品之間的個人化痕跡,恐怕只有極個別的專門鑒賞家才有一點把握。范福安的漆畫作品則時時洋溢出鮮明的情致,浸透了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于故土風物的迷戀是一種最自然不過的情感傾向,而藝術家更是欲罷不能,極力渲染。在藝術家手下,無論是百看不厭的徽州民居、傳統(tǒng)木雕母題,還是看似平常的柿子、蕓苔等,都是藝術家傾情為之的描繪對象,而對秋日殘荷的那種欲言又止的點化,又何嘗不是他的由衷感喟。在題材的選擇之外,我們也可以注意到,范福安對色彩的經營頗偏重強烈的對比。無論是大塊面的黑與白的連綴(如《徽州民居》系列),還是天空中紅與綠的互補(如《新安闕里》),都意在凸示自己內心的強烈情感,同時也吸引或刺激觀眾的注意力。至于色彩的極度主觀的處理(如《秋色殘陽》、《山里人家》系列以及《雪嶺寒江》系列等),抒情意味十足,現(xiàn)代感撲面而來,則完全是在追求一種無法而法的自由了。在空間關系的處理上,范福安偏愛拉近了的景致。尤其是其表現(xiàn)山水方面的畫面更其如此,這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傳統(tǒng)中國畫中的特殊空間意識,同時,也使得漆畫的畫面感更有表現(xiàn)力度。這與藝術家在承惠傳統(tǒng)的同時,不斷摸索與淬練自己的藝術技巧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
最后,不能不提到范福安近年以來在人物肖像畫上面的卓絕努力。在尋求描繪的再現(xiàn)程度方面,肖像畫是畫事中最有挑戰(zhàn)意味的,而以漆畫手段作肖像畫,其本身更是一個難題。畢竟漆畫更偏重于裝飾性而非再現(xiàn)性。如果說可以忠實地重現(xiàn)描繪對象的基本特征,應該就是漆畫的不菲成績了。顯然,范福安是不滿足于只是重現(xiàn)人物的肖像特征的,他在精準地描摹人物音容笑貌的同時,依然沒有忘記強化出漆畫的特性。這在他為丹麥皇室成員繪制的肖像畫(《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漆畫肖像》和《丹麥亨里克親王漆畫肖像》)中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豐富的色彩組合與疊加突出了皇室成員的華貴雍容,而近乎玄黑的背景上也依然有若隱若現(xiàn)的層次變化。這些肖像作品無疑是其漆畫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華彩篇章。
藝術探索從來沒有止境,而范福安本人也是藝術至上主義者。創(chuàng)作幾乎就是其生命的寄托所在。
天道酬勤,遙祝范福安再登其藝術成就的新高峰!
2015年8月5日凌晨寫就于愛丁堡大學
作品欣賞

作品:《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肖像》
尺寸:120cmx120cm
創(chuàng)作:2014年

作品:《丹麥亨里克親王肖像》
尺寸:120cmx120cm
創(chuàng)作:2014年

作品:少女的祈禱
尺寸:120cm×120cm
創(chuàng)作:2016年

作品:徽州姑娘
尺寸:120cm×120cm
創(chuàng)作:2019年
范福安參展及獲獎:
漆畫作品《山居》獲外經貿部書畫大賽一等獎;
大型漆畫屏風作品《徽山盡染》獲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大展金獎;
漆藝作品《春雪》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漆畫《靜謐宏村系列》被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收藏;
2014年文化部恭王府舉辦《漆彩飛揚范福安-徽州漆藝作品展》;
2014年《漁歌唱晚》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4年榮獲國家藝術基金年度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人才培養(yǎng);
201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的“大漆藝術——2014年海峽漆藝術大展”,漆畫作品《山里人家》入選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4年文化部恭王府、時代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丹麥歷史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時代肖像藝術作品展,漆畫作品《徽州女人》獲最高獎項:肖像作品貢獻獎;
2014年入選十一件作品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2014·北京)”,展出結束后,所有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
2014品牌中國文化藝術行業(yè)年度人物——獲漆畫藝術成就獎;
2014年底,受丹麥駐華大使館邀約為丹麥女王及其親王制作二人漆畫肖像,2015年5月精選多幅作品參加歐洲多國國家藝術博物館巡展;
2015年榮獲國家藝術基金藝術推廣交流項目的資助—徽州漆藝作品全國巡展;
2016年第二屆安徽美術年度慶典榮獲“出彩藝術家”稱號;
2016年六件作品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2016·北京)”;
2016年獲國家藝術基金年度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徽州漆藝高研班人才培養(yǎng)項目;
2016年漆畫作品《樂在其中》榮獲2016年國際收藏文化 節(jié)暨手工藝大師邀請展“工合杯”特等獎;
2016年榮獲中國手工藝大師稱號;
2017年作品《少女的祈禱》入選第六屆“J.C雅各布森獎”肖像大賽,作品在歐洲多國國家藝術博物館巡展。
2017年9月作品《秋泓》在“九華杯”2017中國(九華山)國際禪藝設計大賽中榮獲專業(yè)組金獎;
2017年榮獲國家藝術基金藝術推廣交流項目的資助—徽州漆藝作品境外展;
2018年漆畫作品《秋泓》、《聽雨》入選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2018·北京)。

作品:山語人家系列之一
尺寸:8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3年

作品:山語人家系列之二
尺寸:8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4年

作品:丹麥風情
尺寸:8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8年

作品:秋泓
尺寸:60cm×80cm
創(chuàng)作:2017年

作品:舞
尺寸:8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6年

作品:漁舟唱晚
尺寸:6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2年

作品:紅與黑
尺寸:60cm×80cm
創(chuàng)作:2017年

作品:希望
尺寸:8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4年

作品:碩
尺寸:8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7年

作品:漫香
尺寸:8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6年

作品:冰與火
尺寸:80cmx175cm
創(chuàng)作:2019年

作品:蕉葉抒情系列一
尺寸:80cm×80cm
創(chuàng)作:2017年

作品:蕉葉抒情系列二
尺寸:80cm×80cm
創(chuàng)作:2017年

作品:徽州木雕
尺寸:60cmx80cm
創(chuàng)作:2013年

作品:百宮圖
尺寸:120cm×80cm
創(chuàng)作:2016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