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泠網拍·四月大拍
預展/4月28日-5月3日
拍賣/5月3日-5月7日
/ 幽 · 室 /
春來夢明,松風颯颯,爐香靄靄,一幾一塌,器流清韻。雅室何須大,只文心所愿,凡偃休于吾齋者,又如偃休乎佳花美木中。幽齋陳設,化無情為有情,謂性靈所安處。
萬物之美,用取由人,則小院賞石,斗室設幾,平淡中取情于天地?;侥緸橐?,筑就詩意境地,取木而感山水,「居山水間者為上」。世間更迭,歲月留痕,幽韻之心一器一具,古雅之魂一物一什,雍雍穆穆,傳世至今。

/ 坐 · 臥 /
國人常有「坐立臥行」一說,坐于首位,足見一把佳椅于日常之重。《靜坐要訣》記:「但臥多則昏沉,立多則疲極,行多則紛動,其心難調。坐無此過,所以我用耳?!构艜r求端正為坐立臥行之姿,以器物矯正行為,以威儀為修身之求,亦為與人相交之禮制。
《二程遺書·伊川語》:「天下無一物無禮樂。且置兩只椅子,才不正便是無序,無序便乖,乖便不和?!?/p>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與器,為陰陽,陰陽共生互根,無器,無以載道;而無道,則不成器。
明清時,家具以精、巧、簡、雅為準。
精,即選材精,工藝精。用料多以名貴木材如黃花梨木、鐵梨木、檀木等,質堅硬、紋細密、色深沉。于工藝,則多采用榫卯結構,堅實牢固,經久不變。
巧,乃制作巧,設計妙。家具造型十分重視與廳堂建筑相融,其自身主次井然,陳列于廳堂,作裝飾環境、填補空間之妙用。

簡,為造型簡,線流暢。家具雖式樣紛呈,常有變化,而皆有一基點,即是簡練。幾根線條組合,呈靜而美,簡而穩,疏朗空靈之姿。
雅,是情風雅,性清新。文士官宦皆崇「雅」,匠人應其雅趣,乃成家具「雅」之品性,裝飾樸素,色澤自然,而無矯揉造作之弊。

/ 木 · 椅 /
黃花梨木色金黃而溫潤,心材顏色較深,呈紅褐或深褐,有屢角之質。因其木性極為穩定,無論寒暑,皆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具有一定韌性,乃制作各異形家具之良材。
黃花梨木比重較輕,紋理清晰,如行云流水,美而秀雅。尤以木紋內含的較多木癤為特點,木癤平整不開裂,且可呈現狐貍、老人及頭臉毛發等紋理,自成一格,即為人們常說的“鬼臉兒”。其生長期越長,則紋理愈發自然曲折,鬼臉圖紋愈發復雜。

追本溯源,明式玫瑰椅應起源于宋代,在宋代的文人畫中常會出現類似于這種椅型的椅子,只不過稍有變化而已。
宋代《十八學士圖》中的第四卷軸中共有四位學士,舉止神情各異,一握團扇,一執塵尾,一盥手回眸,另則袒衣立于后,專注凝視畫幀,神態悠雅閑適。其中左手握團扇的學士襟坐的椅子,正是明式玫瑰椅的前身。畫中的椅子扶手與靠背平齊均不出頭,有腳踏,通高與案齊平,在宋代較為流行。

《十八學士圖》中的第四卷軸
宋代此類扶手椅,體態小巧,初時帶有腳踏,與宋代人貪圖安逸有所聯系,此類扶手椅腳雖舒適,但腳踏不易搬動,且文人墨客談古論今之時,需經常挪動位置同時腳踏也影響肅坐,腳踏便從有到無。
至明代時,文人追求簡遠雅致之閑賞生活,考究生活細節的藝術化。這些細節包括人的一舉一動,以及使用器物的每一個細節。文人對日常中所使用的家具要求實用、古雅,便對宋代扶手椅進行了合理改進。將兩側的扶手降低些,扶手下降之后坐者的兩肘就不會因架得過高而感到不舒適。于是明式玫瑰椅問世,并開始流行。

玫瑰椅椅背較低,幾乎與扶手高度相差無幾,無靠背板設計且靠背無側角,直立于椅面之上;腿足用材以圓柱居多,四面腳棖多呈「步步高」式分布。
玫瑰椅精于修飾,靠背部分或以劵口牙條,或以雕花板裝飾,座面之上大都設橫棖或橋梁檔,中間取矮老或結子支撐,以增加低矮靠背活潑之感。座面之下的劵口牙條裝飾花紋靈動多樣且端頭一直延伸到前腳檔上,前腳檔下也多用牙條、橋梁檔等略加修飾。
古有云:「人生一世,座中半百」,一室之中,設精致家具相伴,便可「一日當兩日」,心生歡喜。
賞一把木椅,猶置樹蔭安臥之適,入清煙禪坐之境。心飄古時凈室雅院,身居舊椅,仍感新神。憑欄伴椅,伏案臥榻,忘塵抒懷,清遠超逸,自成幽境。猶與山林相往,靈氣滿懷,無為天真,不計庸碌紛雜,誠可謂「清風一榻抵千金」。
敬請關注
西泠網拍·四月拍品

清中期·黃花梨軟屜玫瑰椅一對
說明:玫瑰椅,為北方的稱謂,南方稱“文椅”,其靠背偏低,不高于窗臺和桌沿,以融于文人廳堂的景致之中。玫瑰椅黃花梨制,木紋細膩可見鬼臉。于靠背及扶手內距椅盤約兩寸的地方施橫棖,棖下加矮老??勘吃跈M棖和外框所形成的長方形空檔中,設素面券口牙子。椅面軟屜,保存完整,包漿自然,椅盤混面,下接壸門式券口牙子,邊緣起陽線,線條流暢簡練。腿足外圓內方,椅腿間裝“步步高”管腳棖。此對玫瑰椅造型別致,輕巧美觀,優雅而富于變化。類似成對玫瑰椅藏品見王世襄舊藏,著錄于《明式家具研究》,玫瑰椅多為文人所用,品級較圈椅高,較燈掛椅等坐具相比,傳世數量極少,又為黃花梨制材料珍貴。且保存完整,更為難得少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