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泠網拍·四月大拍
預展/4月28日-5月3日
拍賣/5月3日-5月7日
傳統的油畫觀于我就如個人的宗教般,我敬畏文藝復興以來的油畫黃金時代的大師們,他們已經成就了凡世的神話。
看到今天學院里的油畫青年被滿世界的琳瑯滿目所吸引的不知所措,我又暗自慶幸,保守與不合時宜都是錯覺,我只是懷念。
——崔小冬
崔小冬 學院的力量
2005年,德國漢堡。
一個中國人仔細端詳著馬奈、德加、維亞爾、勃納爾等大師的作品。他作為文化交流學者來到德國漢堡臨摹學習,完成自己多年的夙愿。這個人,就是崔小冬。
二十多年前,面對物質匱乏時代的低劣印刷品,崔小冬并無不滿,他熱愛繪畫,通過臨摹來宣發對于油畫的熱情,陶醉于和大師們的神交,但也產生了渴望見到原作的心愿。
在這條道路上探索前進多年,夢想終成現實。
“在漢堡美術館臨摹時,我時常錯覺仿佛處在大師的時代,和他們畫同一模特,他們的余光正瞥見我。”
西泠網拍 · 藝是 四月拍品


崔小冬(b.1964) 臨德加《照鏡子的女子》
出版:《崔小冬作品集》p72,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
崔小冬,1964年生于遼寧錦州,199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1996年獲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學位,現任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他的作品里有油畫藝術百年來沉淀出的厚重感,節奏、情感、筆觸的把握都緊緊扣牢油畫的原始含義,而又賦予其時代精神。
西泠網拍 · 藝是 四月拍品


崔小冬(b.1964) 歐洲街景
這么多年來,他一直都在追求油畫語言的純正。各種主義名詞層出不窮時,崔小冬沒有追逐過,他忠實于來自傳統大師作品里透出的人的血溫、脈博、價值觀以及親切的情感,在他眼里,大師的作品成為了人生的注解和表達,帶著鮮明的個人烙印。
有評論家曾如此寫道:“崔小冬的畫不僅在于他豐富和深化了學院派,更在于他讓我們更深入地體認了寫實油畫的高貴。”
夏俊娜 流動交錯的光影
在人們眼里,夏俊娜是個天生的藝術家,在中央美術學院畢業之時就斬獲多個獎項,作品受到市場熱捧,成為了藝術界現象級的明星。但夏俊娜自己知曉,這些絕非朝夕之功,找到屬于自己的語言耗費了她十年的時間,現在還依舊在尋找新的閃光點。
看她的畫,人們常誤以為她是個南方的姑娘,這關于南方的想象倒也不算錯,至少準準地猜中了這個土生土長內蒙古人的內心。
“我從小就喜歡美麗的女人,一種氣氛,一種濕潤的,潮濕的,朦朦朧朧的,有點傷感,又稍微有一點點滯重,一點點愉悅,一點點輕松,這種氣氛好像只有女性和環境才能表達出來。”
以上自述,便是對于夏俊娜的畫面極好的注腳了。
西泠網拍 · 藝是 四月拍品


夏俊娜(b.1971) 紅茶
夏俊娜與繪畫藝術的緣分始于中學時期,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她曾受許多大師影響,從勃納爾、維亞爾到畢加索,再到德加、庫爾貝……而后從他們的身影里找到夏俊娜自己。
夏俊娜的繪畫風格有很強的連續性,她總是在加深與拓展。至于被問到如何看待新的藝術媒介和架上媒介的關系時,夏俊娜說:“關鍵還是你能不能堅持你自己的東西。”
李青萍 新派女畫家的藝術生命力
中國的女性運動起于清末民初,如果你想要在那之前的繪畫史上找到女性畫家的名字,無異于在寒冷冬季尋一枝嬌花——有,卻極少。
李青萍是跟隨女性地位升溫出現的報春花中的一枝,用自己跌宕浮沉的一生勾勒出那個時代女性畫家令人感懷的輪廓。

8歲跟隨祖父與父親學中國畫;15歲參加了江陵的第一個“婦女協會”,任宣傳委員,帶頭號召婦女放小腳、剪短發;20歲開始接觸西方油畫;21歲經武昌藝專校長推薦考入新華藝專,畢業展上,作品引起了徐悲鴻的注意,稱她為“新派女畫家”。
之后李青萍辦展、出畫集,受到了齊白石、張大千等人的肯定,劉海粟評價她:“今之西畫引進中國,只有你與我為先驅。”李青萍的藝術前途一片光明,直到深陷政治風暴。
西泠網拍 · 藝是 四月拍品


李青萍(1911-2004) 圓
說明:本拍品藏家得自藝術家家屬。
那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李青萍都過著極度貧苦的日子,卻以驚人的毅力堅持作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東西。
當時風信年華的女子已逾古稀,繪畫風格也從新寫實風格走向了抽象表現,自信、堅定、形式感極強。李青萍的晚期繪畫中透露出了更為豐富更為復雜的表現世界,仿佛是要把自己的思緒用藝術吶喊出來。
結 語
經典總在時光里變得醇厚,「西泠網拍 · 藝是」四月大拍現當代名家油畫專場,還集合有中國美術學院的金一德、朱衛東、任志忠以及艾中信、白羽平等名家作品,邀您領略油畫的純粹魅力。
西泠網拍 · 藝是 四月拍品


金一德(b.1935) 秋韻?銀杏
出版:《中國油畫家——金一德》p119,吉林美術出版社,2009年。


朱衛東(b.1968) 靜謐與奢華


任志忠(b.1972) 白玫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