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這里出帳外且散愁情。輕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走進山東濟南市中區桿石橋街道樂山黨群服務中心,便聽到這有板有眼的京劇《霸王別姬》選段的唱詞。順著曲聲,來到服務中心地下一層的活動區域,幾位大爺大媽正在房間里練習唱段。隔壁的房間,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身著華麗舞蹈服的幾位老人正面帶笑容練習著交誼舞,輕快的舞步,飽滿的熱情,這些大多都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一點不比青年人遜色。來到走廊盡頭的房間,悠揚的葫蘆絲聲響起,老人們穿著民族服飾圍坐在一起,又讓人感覺到步入了云南少數民族地區。
回到服務中心一樓,80多歲的非遺傳承人于春明正和小區書畫愛好者交流、切磋書畫技藝。旁邊的圓桌上,幾位阿姨用一顆顆圓珠編織著手工藝品,出自她們之手的各種小動物活靈活現。“藝術團的各種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晚年生活,我們也能發揮自己的專長和愛好,幫助身邊的鄰居。我們在社區組織過義賣,把我們制作的手工藝品銷售出去,收入用于幫助社區的困難居民。”手工坊的負責人、社區居民耿素卿阿姨說。
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隊伍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樂韻藝術團。2015年底,隨著新的黨群服務中心的落成啟用,樂山小區社區“樂韻藝術團”隨之成立了,這也是樂山小區社區打造的一個公益服務品牌。“社區出資購買第三方機構服務,活動對社區居民完全免費,并且由機構專業人員負責組織。轄區內許多愛好文藝活動的居民朋友們自發組織起來,組成了一個集舞動風韻舞蹈隊、墨韻坊書畫苑、國韻精粹京劇團、聲之韻合唱團、靈韻交誼舞隊、藝韻手工坊、竹之韻葫蘆絲隊、韻動乒乓球隊、智韻老年手機社團等9個社區組織隊伍、活動豐富的藝術團。”社區綜合黨委專職副書記王娟介紹道。
“現有活動人數160多人,每周定時來社區活動。”負責活動組織安排的社區社工王情情對記者說,“這些公益活動豐富了社區老年人的生活,更讓不少老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社區60多歲的胡阿姨前些年因為老伴離世,心情十分壓抑,常把自己封閉在家里,不愿與外人交流。一位在京劇隊參加活動的叔叔了解情況后,多次邀請她加入進來。起初胡阿姨還比較拘謹,但隨著活動次數的增多,胡阿姨越來越自信開朗。”王情情說,“后來我們才知道,胡阿姨從小就喜歡歌唱,但是家里并不支持,現在有了這個機會,她終于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胡阿姨現在經常參加藝術團的各類活動展示自己,還報名去老年大學學習。”對記者介紹完,王情情的手機培訓也開課了,幾位老人圍坐在王情情身邊,跟著她學習智能手機各種功能的操作。
據了解,下一步,社區還準備進一步推行“涌泉計劃”社區公益創投大賽。社區將孵化更多的藝術團隊,這些成熟的藝術團隊再根據自身的藝術形式特點,自行組織開展慰問演出、愛心義賣、公益課堂等一系列公益服務活動,為廣大社區居民服務,形成公益“傳”“幫”“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