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夫
好長時間,一直想去拜望青年畫家宋江,領略宿墨的清香與他國畫作品中山水人物的感嘆。我知道在畫界和文壇藝海中,論資排輩司空見慣,對青年畫家宋江而言,無非是個中國畫界的后生。老話說:“后生可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說:“可畏也好,河東河西也罷,心靈潑墨、盡情丹青,揮毫詩畫,老百姓喜歡那些源于畫家原創的作品,即可”。
宋江的畫,以池州悠久歷史文化與人文環境對應為大體,沿襲傳統思維觀念較為明顯。不難看出,在青年畫家內心世界里,一種創作上的痛苦和快感不成正比地發展,對文化的感悟,沖動交織一體,糾結著與靈魂為伍。或許起筆時的猶豫、遲鈍,或許潑墨時的激情、高亢,一一都在他的作品中凸顯與驚現。宋江的畫作,尤為珍貴的藝術特質,就是高品位地反映出作品的原創藝術和自身價值觀的體現。他畫作的藝術思維導向,是自己獨立思考的內涵傾訴,他畫作的精神理念,是源于家鄉山山水水與人情故事的讀后感。從而,他的作品滲透著人文社會、市俗風景的通理,讓讀者似曾相識、理解的畫面,似乎在毫無語言對白的藝術交待中,用人物的肢體語言展示以及主題思想上的信息傳輸,我們由心感受到生活的艱辛、仕途坦然、還有幸福、痛苦與快樂。我想,這是我個人缺乏藝術修養,抽象地解讀宋冮畫作,因為,“美”同樣需要用眼淚和經意刻化的意識行為去表現。
宋江畫作的藍本,就是他放眼于家鄉的內心讀白。早年,他踏著一輛自行車與青年攝影家王慶東一道,在家鄉的山水之間各取所需。從那時起,他的素描為他宏大的國畫藝術框架,開始引針走線。今天,翻開他應邀在全國各地的參展作品備忘來看,都以詩配畫的藝術形式為基調,因為,他強調:“池州是千載詩人地,詩畫丹青,情感永恒”。
中國最早的詩配畫源于《詩經》,一個名曰劉褒的人曾為《北風》、《云漢》二詩配圖,到晉代顧愷之根據曹植《洛神賦》作畫《洛神賦圖》。至唐降,中國進入了一個繪畫全面發展的高峰期,著名畫家有近200多人記載有序,大畫家吳道子就是以“蘭葉描”打破了前朝維系多少年代的藝術形式,讓人物畫經典生動,傳神于唐畫之中。
在中國有“書畫同源”的說法,也有“詩畫同源”的理論。據西方藝術分類,詩是時間的藝術,而畫則是空間藝術,兩者界限嚴格不入。然而,在中國則注重“詩畫同源”,因為,中國詩畫有共同的起源歷史,它們有著共同的基本思維方式、基本結構方式,含有對意境的共同追求。由此可見,盛唐普天之下的“詩歌與繪畫”,包括池州刺史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酒詩之好,酪酊詩畫之間。
新安畫派三大高度之一的大師黃賓虹先生,與池州結緣,筆墨池陽多少老先生多以詩畫展現池州風光,總以詩詞落于畫作之上。如《齊山凝居》圖題記:“池陽齊山、巖洞、林巒、山村、野店,極盛于三唐,近二百年,游人罕至其處,余凝卜筑棲宿湖山深邃,耕釣自給,塵勞奔走,垂垂老矣,圖此以志,賓虹八十又九”。1937年,上海百川書畫會在湖社舉行第一屆畫展,黃賓虹大師有五幅參展作品,其中有黃山、蜀山、貴池、雁蕩、桂林,在《序言》中老先生刻意貴池山水與其作品的重要性,可見在老先生心中池州情份之重。
這樣,我們不難理解在宋江的畫作里,我們如是能見到那些恪以古詩詞命題的畫作,如:“九日齊山登高圖”、“少無閑適韻、本性愛丘山”、“清溪宴別圖”等等。《九日齊山登高圖》是宋江按唐代詩人杜牧為齊山所留下的詩歌,“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新創畫作。畫家盡竭所能,彰顯詩的文化張力與畫作內涵上的苛求,告訴我們家鄉的歷史文化與池州光輝燦爛的一頁。唐會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天下詩人及名流集結“齊山詩會”,一時間“齊山”聞名天下。據考“與客攜壺上翠微”的“客”,是指時為宮廷詩人張沽。以至后來,歷朝各代,尋覓詩韻的文人墨客,紛紛踏至。時至今日,謳歌齊山的詩作近千首留芳于世。宋代,池州知府包拯,親筆為“齊山”題名見刻于摩崖之上。時為大宋著名詩人張伯玉《齊山圖》曰:“東南真賞有齊山,路隔江湖到者難……丹青寫入雍鄉看”。在齊山美景奇觀之間,藏龍臥虎,南唐五大畫家之一陶守立隱居齊山,北宋著名書法家沈遼曾居齊山、黃賓虹老先生曾按沈遼詩《齊山》作《朝云圖》,并題其詩于畫作之上,“朝云未散白苛坡,落日已過銅陵西,不問人間生白發,直尋仙客上清溪”。
說到清溪,宋江正致力于有關清溪題材的作品《太白釣臺圖》的創作。太白釣臺位于清溪萬羅山對面江祖山?!兑唤y志》載:“江祖山在池州府城西南二十五里,有一石突然出水際,其高數丈,上有仙人跡,名曰江祖石”。唐天寶十三年(754年)大詩人李白東游此處垂釣,故改稱“太白釣臺”?!短揍炁_圖》是青年畫家宋江,取材于江祖山自然風光,整個畫作采用遠山近景式,山巒起伏,巍峨壯觀,江祖石天生于清溪流上水之上,生機勃然,畫家采用明清繪畫技法,讓叢林樹木與人物相得益彰,古樸、風雅、傳神。畫中仙境里的三位高士結伴,清心于江祖石上,對酒當歌,感嘆清溪流水,言行于太白釣臺之上,卻無垂釣之舉,然而,高士間的“歡歌笑語”與“太白仙蹤”的掌故,更讓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
畫家宋江,以滿腔熱忱寫意對家鄉的愛,他的作品全方位地表現秋浦河、齊山、九華山、牯牛降等名勝古跡,筆盡其意,著色山川。他用筆老辣,精準地勾勒池州山水及人物形象,讓畫面極具飽和感、滄桑感和美感。在盡情潑墨的同時,宋江以極其熾烈的情懷,墨韻詩畫,題詩作賦,回歸傳統的歷史想象與現實中的真切,讓家鄉入畫、入心,永駐藝術作品之中。
藝術崇尚本真、唯美、善良與愛。同時,也啟示著在掌握某種“得法”的前提下,潛心修煉。筆墨依舊,畫家的內心世界與藝術構思所形成的畫作,會不斷地迭新而起,堅實旳藝術生命,將大氣磅礴地鍛造出屬于人類社會出類拔萃的繪畫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