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公社展覽現場
3月21日,北京公社開啟藝術家梁碩的第二次個人展覽 《景區》。本次展覽以繪畫為主要媒介,并通過將其呈現于為觀看營造的具體空間形態中,體現梁碩近幾年游走各地山水名勝的經驗記憶和思考。
猶如藝術家一貫堅持的“渣”式審美,展廳被不銹鋼龍骨和未被修飾的三合板等臨時建筑材料分割搭建成為曲徑通幽的“景區”。進入展廳,觀眾進入一米多寬的通道,一側的三合板上釘著的油畫布上是梁碩在展覽現場繪制的丙烯繪畫。


北京公社展覽現場
藝術家希望這個“通道”提供給觀眾不同觀看體驗:像中國畫長卷中的“移步換景”,由于空間的限制,觀眾沒辦法看清整個繪畫作品的全貌,他們需要在移動中才能觀看完整幅繪畫。繪畫與觀眾之間的關系被反轉,這時繪畫不再是被觀看的對象,觀眾則成為”臥游”其間的“游客”。

北京公社展覽現場

任意偷生仙人梯|2019|布面丙烯和馬克筆,鋁合金窗簾卷軸|195 x 83.2 cm
從2011年的《賣短》項目開始,梁碩發展出一套獨具個人特色的水墨繪畫。通過隨意的繪畫和流水賬式的旁白書寫,被認為是有一種“反美學”的水墨風格。而展覽中的兩幅卷軸《任意偷生仙人梯》和《一洞五天垃圾桶》,無疑是藝術家對大眾審美的又一次刻意挑戰。梁碩用鋁合金窗簾卷軸代替卷軸的天桿和地桿,丙烯和和馬克筆的使用增加了作品的粗糙之感,這藝術家對“水墨”樣式的刻意回避。

北京公社展覽現場

北京公社展覽現場
作為都市與山野的結合,“景區”的概念是梁碩對于日常生活中人造景觀的主觀描繪,表達了現代人對于山水的態度和理解,它糾結古今、時空、意識形態、審美等一系列問題。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4日。
梁碩
1976年出生于天津,200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2005-2006年參加荷蘭皇家藝術學院駐留藝術家項目,2009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現工作和居住于北京。
他曾參加過“重新發電—第九屆上海雙年展”(2012)、釜山雙年展(2004)和“海上 · 上海—第三屆上海雙年展”(2000)等重要展覽。2017年,他的個人展覽《空無意外出入山》在德國國立巴登巴登美術館舉行。除此之外,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美術館展出,如中國國家博物館,今日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廣東時代美術館、首爾國立當代藝術館、新加坡美術館、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荷蘭格羅寧根美術館,荷蘭賽的拉特美術館、荷蘭海牙Beelden aan Zee 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美術館、荷蘭阿姆斯福Kade藝術中心、西班牙卡斯特羅ESPAI當代藝術中心、挪威奧斯陸Kunstnernes Hus 美術館以及意大利羅馬Museo Pietro Canonica 美術館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