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釉陶彩繪載物駱駝
三彩載物駱駝為棕褐色,雙目圓睜、昂首嘶鳴,背部披綠色白點的橢圓形墊子,雙峰間安置馱架,架上橫搭裝滿物品的袋囊。袋囊兩端飾彩色虎頭圖案,掛有成卷絲綢及飛禽、野兔等獵物。寫實性強,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釉陶彩繪載物駱駝昂首抬頭作長鳴狀,駝峰間置一馱架,上墊圓形花毯,橫搭著一個裝滿貨物的袋子,袋子兩邊掛著卷狀織物、扁壺、刀、箭囊等日用品以及兔子之類的獵物,更有意思的是駝背上還爬著一只可愛的小猴子。
這兩件載物駱駝,展現了盛唐時期奔波在絲綢之路上的駱駝形象,使人們仿佛聽到陣陣的駝鈴聲?!盁o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碧迫藦埣脑娋涿枥L的正是當時絲綢之路商品貿易運輸的主要方式――駝隊運輸的情景。駝背上的物品中,絲絹是當時商隊攜帶的最重要的貨物,兔子可能是在寂寞的旅途中獵獲的,也反映出路途的生活艱辛,小猴子也許是駝夫的寵物,用來陪伴牽駝人,它的存在沖淡了迢迢絲路上的無邊寂寞。
在我國古代,馬、牛以及駱駝是北方地區主要的交通載重運輸工具,尤其在絲綢之路必經的沙漠戈壁地區,駱駝不畏險阻、吃苦耐勞的特性就更顯珍貴。《山海經》中就有“囊駝善行流沙中,日三百里,負千斤”的記載。駱駝不但是克服沙漠戈壁艱難困苦的重要交通和運載工具,而且還在戰爭中作為運輸物資或騎乘之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此后在內地與西域的交通運輸中,軍事性和商業性駝隊中就都使用了雙駝峰。這種雙駝峰被稱之為大夏駝,在運送士兵或貨物通過戈壁荒漠都非常實用和安全,成為漢唐等時期絲路上軍事和商業活動中最重要的運輸工具。盛唐時期絲路再次繁榮,陸路交通運輸遠至中亞、西亞等地區,對駱駝的需求也就更多了。在當時,除了許多西域小國向唐朝進貢駱駝外,朝廷還在關內及隴右兩道(今陜西、甘肅)草場上將駱駝與馬、牛、羊等一起飼養,其中馬最多,但駱駝也占到相當大比例。唐天寶十三載(754年),隴右群牧都使給朝廷報告有馬匹三十二萬五千七百頭,駝牛羊數量為二十七萬九千九百頭。當然,朝廷官辦牧場飼養這么多馬匹和駱駝,最主要的原因是為戍邊西域軍地區的軍事需要。
唐墓出土的隨葬品中大量出現駱駝形象,可以看出當時駱駝滿市的情景。而唐詩中提到駱駝也很多,如杜甫的《麗人行》“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的詩句。杜甫的《哀王孫》還有這樣的記載:“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p>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