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廷海,號流墨子,1944生,南京人,祖籍揚州寶應。早年師從傅抱石、亞明、邵洛羊、黃純堯。曾求學于浙江美院。當代著名學者、畫家、美術理論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南京市文聯專業畫家,南京市美協副秘書長,文化部中國人民書畫院研究員,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新南派山水畫研究院院長,牛津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河北美院山水畫高研班導師、教授,全國笫五、六、七、八屆山水畫大展藝委會委員。


其擅畫山水、荷花,有“黃家山水”和“江南荷王”之譽,是金陵畫派傳人、中國新南派山水畫的創始人和當代中國山水畫壇的代表人物之一。先后獲全國山水畫展金獎、創新獎、優秀獎,曼谷中國畫大展金獎,多倫多中國畫大展楓葉獎,全國山水畫展杰出成就獎等。1999年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百杰畫家稱號。2017年南京建立黃廷海藝術館。
2012年,黃廷海應人民大會堂和中南海邀請,創作了巨幅山水畫《江山永固水長流》《云涌江村好乾坤》《家住江南畫屏中》等作品,深受好評。新華網評述道:“這是繼傅抱石大師的《江山如此多嬌》之后,當代山水畫家奉獻給人民大會堂的又一幅經典力作。”學術著作有《歷代名家山水畫要析》《南方山水畫派》《黃廷海論畫文集》《黃廷海新南派山水畫研究》等。出版畫冊有《當代中國畫名家藝術研究——黃廷海新南派山水畫》《大家風范——黃廷海作品集》《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范本》《黃廷海中國畫集》等。
著作豐厚論古今 山水獨創新南派
——記中國新南派山水畫的開創者黃廷海
何勇
他以經典之作《江山永固水長流》從南京走進人民大會堂和中南海,成為國家最高殿堂畫家。
他以嶄新的學術思想和理念,承古出新,開創了當代中國新南派山水畫。
他以學術和繪畫上的杰出成就,成為當代山水畫壇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文治稱他是“江山代有英才出,獨具意匠寫云山”,劉勃舒稱他是“畫壇雙棲流墨子,金陵山水又一家”。著名評論家、《美術》雜志主編尚輝說“他的學問、功底和膽識要高于一般畫家。因此他對現代中國山水畫有獨到的思考和探索,并形成黃家圖式,在當今山水畫壇獨樹一幟”。
他就是當代杰出的山水畫大家、美術理論家、我國新南派山水畫的開創者黃廷海。
黃廷海是從南京走向全國的山水畫大家,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在繪畫與學術研究上均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學者型畫家,受到當代畫壇的高度關注。許多研究當代美術史的專家、畫家和媒體把他作為“襲古創今”的優秀典范,并關注和研究黃廷海現象。黃廷海以六十年的研究和積累,為中國畫的學術研究增添了豐厚的理論成果。他以艱辛的探索和創作,為中國山水畫開創了新南派。他的著述與新南派山水畫為當代中國畫史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可以說,黃廷海是當代中國畫壇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學術深厚、著作等身的美術理論家
凡是繪畫大師,必定在繪畫及學術研究上皆有突出成就,如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他們既是畫家,又是理論家、思想家、學者。黃廷海的從藝之路正是朝著這一目標不懈攀登的。
黃廷海的第一部著作《歷代名家山水畫要析》,1984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陸儼少題封,12萬字。該書系統地敘述、分析了中國山水畫的起源、成長和發展過程,并以此為主線,對歷代山水畫派、代表畫家、經典作品作了精辟的闡述、分析。此書出版,轟動畫學界,3萬冊被搶購一空。至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等高校仍將它作為美術學考研必修書,許多學者在作理論研究和論文時大量引用書中的學術觀點,可見該書的學術價值和影響。由此奠定了黃廷海美術理論家的地位。
《黃廷海論畫文集》是黃廷海的第二部學術著作,2001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是“中國當代學者文庫”中的一部,22萬字。該書是其已發文章的匯集,包括史論研究、名家評析、名畫鑒賞、當代論壇、日記摘抄等,集中地反映了黃廷海的藝術思想和學術成果。
黃廷海的第三部著作《南方山水畫派》,2002年由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14萬字,是中國畫派叢書中的一部。南方山水畫派自五代南唐董源在金陵(南京)開創,經千余年的發展壯大,至今已成中國畫中的一大流派,但卻無一部研究該派發展史的專著。黃廷海填補了空白。2008年在南昌舉辦“董源國際學術研討會”,黃廷海作為研究董源及南方山水畫派的學術權威在會上作學術報告,令與會的海內外學者折服。
黃廷海的第四部理論著作《黃廷海新南派山水畫研究》,2018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系中國當代美術理論研究叢書之一及全國高校教材出版審定編委會指定教材,26萬字,附黃廷海歷年作品60幅、藝術活動照片20張。該書為大家學習、探討和研究黃廷海新南派山水畫的創新理念、審美特點、時代精神和藝術特色,提供了寶貴資料,并收錄了國家畫院、中央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機構內專家的評論,對推動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黃廷海還參與了《中國名畫鑒賞辭典》《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中國書畫報名畫欣賞》等十余部書籍的出版,并有百余萬字的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學術刊物、高等藝術院校、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具有廣泛影響。
二、獨創新南派山水畫
一個畫家能否擺脫平庸、自成一家、引領時流,得益于他的學術性和思想性。黃廷海從15歲至40歲之間潛心對傳統山水學習與研究、對北派和南派山水系統學習,特別是對金陵畫派的繼承,并擷取董源、米芾、黃公望、王蒙、龔賢、石濤、髡殘等古代大師的營養以及傅抱石、黃賓虹、李可染、亞明、宋文治等當代大家的影響,轉益多師、融會貫通、深入生活,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而從40歲以后(1984年),黃廷海以戰略家的眼光和膽識,站在理論家的學術高度重新審視和詮釋傳統,為創立新南派山水畫確立了審美思想和理論體系,摸索出一整套新程式、新語境。一是南派與北派的融合,使畫中既有南方的小橋流水、煙林平巒的陰柔之美,又有北方的峭崖奇峰、雄壯險峻的陽剛之美。二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以傳統的筆墨和審美內涵,糅入現代構成元素和造型手法,使之既是正宗的中國山水畫,又呈現出強烈的時代氣息。三是東方與西方的融合,強調西畫中的光亮感、陰影、空間感、色彩感和明暗對比關系,擺脫傳統中國畫灰暗、平弱的積習,使畫面清新亮麗,具有強烈的空間感、體積感,使觀者如臨其境。他大膽地以大片的綠作為主色調,給人以生機盎然、寧靜蒼潤、生生不息之感,正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過艱辛的探索,他的新南派山水畫日趨成熟,在當代中國山水畫壇獨樹一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黃廷海在他的新南派山水畫中所追求的審美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天地人合一的大自然融合之美。
2。陽剛與陰柔的雙重審美快感。
3。中國山水畫的筆墨及程式之美。
4。詩畫相融的意境之美。
5。心靈與生活、與大自然感應的自然宣泄。
6。對祖國、對家山的深厚情懷。
他的這些審美特征和藝術特色充分展現在他的畫作中,如《家住江南畫屏中》《我愛云山多雄奇》《云涌江村好乾坤》等。特別是他2012年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的巨幅作品《江山永固水長流》,有評論說:“這是自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嬌》之后,當代山水畫家奉獻給人民大會堂的又一幅經典力作。”
正如山水大家張仃所評:“黃廷海是位傳統深厚又具創新精神的畫家。他的畫在造境、構成、筆墨上均很獨到,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是變革南派山水畫的代表人物。”黃廷海以他深厚的學識修養為基礎,加以對山水畫長期艱辛的探索研究,憑借聰慧與膽識,在千余年深厚傳統和南派山水之中開辟新路,獨創新南派山水畫,豐富并發展了中國山水畫,為中國山水畫增添了濃墨重彩。他的新南派山水畫,是人們對大自然的向往與回歸,是南派山水的美學蘊含兼有禪意般的玄境。他以獨行的審美理想與語境,為北宋以來的南派山水畫續寫了嶄新畫卷。
黃廷海的新南派山水畫正進入成熟期和爐火純青之境,他也迎來了人生的創作高峰期。盼望他有更多的經典佳作奉獻給人民,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作者系中國新聞社高級主編、美術評論家)
黃廷海新南派山水畫專版由黃廷海藝術館、中國新南派山水畫研究院聯合推出
聯系方式:南京黃廷海藝術館13776669923
作品欣賞

江山永固水長流(146×364厘米,2012年,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創作)

我愛云山多雄奇(100×220厘米,2009年)

富春山居新畫卷(69×136厘米,2016年)

碧水丹崖武夷山(136×69厘米,2015年)

蒼茫天地任我游(69×136厘米,2017年)

快意云山任揮灑,(69×136厘米,2010年)

秋蘆漁歌酒飄香(69×46厘米,2010年)

富春山居云峰秀(180×90厘米,2014年)

秋蘆萬頃勝春光(136×69厘米,2017年)

秋蘆漁歌仙境中(68×138厘米,2012年)

皖南山鄉畫中游(69×69厘米,2016年)

春風桃花滿江南(69×46厘米,2015年)

龔賢故居清涼山(136×68厘米,2018年)

皖南新綠(69×46厘米,1999年)

家住江南畫屏中(69×69厘米,2016年)

最愛江南蘆花飄(69×69厘米,2015年)

蘆夜(69×69厘米,1997年)

冬荷鐵骨傲風雪(69×69厘米,2013年)

云卷夏荷映青山(69×69厘米,2016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