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王忠雁,1965年生。2000年在北京創辦王忠雁工作室,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九三學社社員,世界華人華僑聯合總會藝術委員會理事,中國美術家“江山行”畫家組主持畫家。
多年來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大連、南寧、鄭州、揚州、西安、安寧、福州、哈爾濱、烏魯木齊、香港、臺灣、日本及美國等地舉辦展覽,出版專輯數十部。數百幅作品發表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國畫家》、《中國書畫社》、《美術報》、《中國畫家》、《美術》雜志等報刊,十余次入選國家級大型美展,多次獲獎。作品被中央黨校、全國政協禮堂、釣魚臺國賓館、中國文物基金會等機構及國外人士收藏。

王忠雁山水畫藝術館
藝術成就:
1996年作品獲首屆全國扇子藝術大展優秀獎;
2002年作品入選中國美協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作品入選中國美協“金彩獎全國美展,獲2003年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
2004年作品入選首屆第七屆全國中國畫名家巡回展;
2004年作品獲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
2005年作品入選20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6年作品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名家巡回展、2006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獲中國美協走進張家界采風作品優秀獎;
2007年作品入選第四屆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08年作品入選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書畫邀請展、“迎奧運”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首屆當代中國畫學術展;
2009年作品入選慶祝建國60周年全國60名畫家邀請展;
2010年作品入選“和諧之光”全國書畫名家藝術大展。

家山四時皆蒼潤
——王忠雁的山水畫
文/徐恩存
“鄉關何處”,也許是王忠雁山水畫的潛在題旨。因為,在王忠雁的山水作品中透出的都是他對家鄉山水的追憶與遙想,意象之間、筆墨之間無不飽含著濃濃的情思,并最終都指向了他的家山,他的鄉情。

其實,中國山水畫的本質之處,在于它以山水意象符號為載體,承載著人對造化、人對天地、人對自我的追問與思考,并非把創作目光聚焦在某時某地的具體山水之上,而是以感覺為特點,率性抒情或感懷時空空寥廓、宇宙之蒼茫、世事之悠忽……這是因為,中國藝術向以對宇宙人生“靜觀默識”,“意念與大化同流”見長,而一旦對比豁然貫通,便產生了“不容分析、不許推證、當下即是、轉念即非”的頓悟,靈感之下臨于一瞬,內在與外在、 精神與物質、超驗與形界即時溝通為一,直到歸于混茫。

王忠雁的山水畫,體現的是由空靈進入充實,由心遠而接近真意的精神性把握方式,并進一步轉換為作品的精神狀態和作品神韻。應該說,從作品來看,王忠雁是屬于“豁然心胸、略無凝滯”、“氣概通流、性靈豁暢”一路的。他用筆、用墨十分性情化和情緒化,頗有“任意揮灑,爛熟于胸”的嫻熟與自然的風度,如皰丁解牛一樣,游刃有余。

細讀作品,不難發現,王忠雁自覺把自己的藝術定位在繼承與創新之間,自覺以當代文化語境為參照去審視自己的作品及其意象的。他的山水畫確有“云峰石 跡、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之勢與意趣。但王忠雁一掃古人山水之凄清慘淡,人代以激情滿紙、豪氣彌漫,他用筆迅疾,縱橫揮灑皴擦、點、染、勾、勒,一并展開;在這里,“筆勢”決定了作品整體的氣勢,即“橫變縱化,故動生焉”,因此,在王忠雁的畫面中,筆墨內含筋力,山石樹木結構松而不亂、緊而不僵,在輕松自如中見出開闔聚散,在流暢中不乏沉郁,且處處生機勃勃,動感十足,作品盡顯出整體的充實與豐滿。

在用筆的嫻熟自如中,始終保持生澀之感,是王忠雁作畫的又一特點。當然,這緣于他對意象表現的獨到領悟和悉心掌握,使他用筆的筆勢、筆法往往在若即若離與有意無意之間得到“寫意式”的呈現,其中,不乏“意到筆不到”、“筆斷意連”的意會之處,使之含蓄、內斂,且不慍不火,流暢自然;上古之畫,求跡簡意淡雅正,今人之畫,更重當今時代精神感受與心理情緒,所此,較古人畫中之清冷、靜謐,多了些沖動、激情和速度,我們在王忠雁山水畫中看到的正是這種變化。

王忠雁在藝術上的變化,實則是對前人即定法度與以驗的突破,但其中,“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的核心與本質,始終未變,因此,在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下,他的變帶來的是——“變古則今,賦彩制形,皆創新意”的筆筆生發的生機活力,在“畫無定法”的啟示下,他從實踐中確立了自己的筆墨語言與表現方式——粗獷而不粗糙、率性卻不放肆、隨意而不凌亂、看似無序卻一切統歸于有序;也許王忠雁背離了“以書入畫”的古訓,也許在“書畫同源”的結合上尚有距離,但他用筆的直率、真摯,用墨的不拘小節與爽快,都讓人看到他對自然、對生活、對藝術的真誠,人生與藝術在這里獲得了統一。

而他自出機杼的用筆之法,流露出來是對自然、對生活的直接感受和由衷體驗,當然其中深埋著他對故鄉——“家山”的難以割舍的血緣關系,所以,他才能不厭其煩的描繪并表現著他的“家山”,且每幅作品絕不雷同,各有新意,而且情感飽滿,意象充實,煥發出一種天真、本色的精神氣質。
無疑,這一切在藝術上都是彌足珍貴的。

沒有一顆純凈的心,是不可能表達如此澄澈清明的藝術追求和藝術理想的。也就是說,一個現代畫家面對現實生活的家鄉山水時,他的“因象悟意”是不同于古人的;王忠雁作為當代山水畫家他以現代的人文情懷去面對、回憶與懷念他的“家山時”,他的情感必定是豐富復雜的,這其中飽含著人與自然的交流、溝通與融合,以及由此產生的精神和諧與生態之美。 其實,王忠雁的山水畫,多是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了這樣的心境。有此追求與心境,標志了畫家心靈的體悟和情感的熾烈,也揭示了當代人返樸歸真、向往回歸自然的心路歷程。

中國美學并不把藝術僅僅作為一種樣式或視覺圖像來看待,而是作為一種對人與世界、人與自然,以及人與文化的關系來看待的;讀王忠雁的山水畫,便感覺到畫家以蒼潤之筆墨營造的家鄉山水,不是一己的狹隘表達,而是大家奉獻的共享的精神家園!
所以,我們在王忠雁的山水作品中,分明感受到的是——人對自然的親近,人對故鄉的思念,而作品正是在這里由山水轉換為心境,由物質上升為精神的;其中,許多現實中可見的被畫家轉化為不可見的,而許多不可見的被他轉化為可見的,呈現在畫面中。

王忠雁的作品中,隱含了他個人生命與情感的謎題,當這一切化作筆墨、意象時,他便不由自己的“因心造境、以手運心”的進入藝術狀態;所以,他的作品與他的生命情感是一致的,在這種統一中,作品的虛靈無際、脫略形跡,以及荒率蒼茫、氣韻蓬松,乃至整體的渾化無痕,抒寫的都是畫家的心境和畫家生活時代的整體心境,這都是王忠雁的獨到之處與可貴之處。以此為起點,王忠雁在“致廣大與盡精微”中,定會達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
感 言
文/賈德江
山水畫家王忠雁是中國美協組織的“江山行”畫家組中的主持畫家之一。幾年來,畫家組的畫家們飽游飫看,足跡遍及祖國的山山水水,創作了一批批具有影響力的作品,舉辦了十多次匯報作品展,向社會展示他們的創作成果和團隊精神,引起強烈的反響。他們的作品也以鮮明的時代感、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個性而受到人們的關注。

王忠雁的山水畫多以繁密為特點,繁而不亂,密而空靈,林木蔥蘢,生意跳蕩,富有行草般的書寫性,顯示出自由、松秀、舒展、清麗的特色。其間全以筆墨為支撐,而筆墨則以隨機而行的筆線點畫釋放自己的全部精神能量,而非以潑墨、積墨為特質——雖不乏潑、積方法的使用。這種心手相應,不滯不礙的筆墨方法是發自心靈的宣抒,而非無度的率意和恣縱的輕狂。顯然,王忠雁對宋、元、明、清繁密而又蒼秀的一路畫風是下過大功夫的,從王蒙到龔賢,從石濤到黃賓虹都是他直接學習的對象。他的智慧使他把這些歷代大師的精華吸收消化之后,變成了自己的血液氣脈,進而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自家山水的氣象。所以你很難在他的作品里找到哪一宗哪一派的圖像程式,但又能清晰地感到他的作品與傳統山水畫一脈相承的氣息。

應該說,王忠雁是一位從臨摹起步轉而“師造化”的畫家。他希冀創造一種新圖式,使塊面結構融入書寫結構,筆意符號中和造型意圖,使畫面既有一種逼人的圍合感,又有一種無序的縈繞感,并不只是歡樂輕松的田園牧歌,從中表現出畫家在物我齊一、山水仁智、筆墨逍遙之中難以釋懷的心境。而這一點正是王忠雁作品充滿生命力的重要之處。說到底,筆墨立于表達,可以貴如金,也可等于零。沒有對筆墨系統進出在我、任用在我的自信和自由,就沒有敢于創造的心態。我覺得,這正是王忠雁可以繼續推進的可能性之所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