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喬延新
主辦方:雁南藝術會館
展覽時間:2019年3月23日至4月5日
開幕式:3月23日下午2:00
地 址: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戶部山翰林街10號
參展畫家(按姓氏筆畫)
王素柳 牛孝杰 孔繁軒 卞瑞 陳忠村 謝士強 頡鵬 蔡芝豎
謝士強作品

松風亭韻 68X136CM 2016年

寒日疎林 33X66CM 2016年 紙本

曲園澹翠 68X45CM 2018年 紙本

水墨園林系列之二 50X50CM 2014年

水墨園林系列之四 50X50CM 2014年
謝士強:筆墨氤氳造園林
文/高萍
近年,謝士強以園林題材的水墨創作在學術界有了一定的影響,其畫面強調對意境的追求,借助詩情畫意、風雨晴晦的感受,形成“一拳代山,一勺代帶水”的寫意畫園手法,使人聯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其畫面顯著特點是不著一色,便分五彩,充分展現了傳統筆墨的神妙質地;所繪園林雖來源于眼中真實之園,但實則心中意象之園,深明“未山先麓”的中國古典造園藝術之真諦。
謝士強出生于江蘇省睢寧縣,在蘇州工藝美術學校就讀繪畫專業,而后又在天津美術學院攻讀本科、研究生。這種亦南亦北的生活和學習經歷,也讓他的創作畫風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面貌,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績:自2008年參加中國美協首屆全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一路披荊斬棘,先后參加了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傅抱石·中國畫作品雙年展”以及此后歷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名家學術邀請展等各類全國性大展中獲獎和入選等,其實力不可小覷。
都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冠江南”,以園林作為繪畫題材對謝士強來說一開始是忐忑的。畢竟園林已然是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其一招一式,仰望俯瞰,每一個角度都已經歷無數的調整與修正,一畫,便有“鄭人買履”的風險。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朋友在園林里喝茶聊天,突然閃念:“作為一位在南方工作這么久的人,卻偏偏舍近求遠而去畫黃土高坡、華山,卻忽略了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何況又是在現實中代表中國美學成就最高的園林呢?”。這種“不出城市而獲山林之性”的古典園林所承載的人文和審美價值亟需現代畫人去挖掘,況且謝士強已與園中湖石有了某種情感的共鳴,這些經歷和感受共同促使他從2013年開始將園林作為主要的創作方向。為此,他做了很多功課,讀書、寫筆記,從營造園林哲理觀念、審美情趣,凡是疊山理水、栽植花木,到匾額、楹聯、書畫、碑石,家具和擺件,他都要弄明白,以期在喧囂的現實世界中,用筆墨復歸一種安寧、創構一種意象,去營造屬于他自己的一片安頓心靈的世界。他就像中國的造園家一樣,借一片假山真水,為園主造一葉扁舟,渡了園主也渡了后來無數的賞園人,讓“鳶飛戾天者游園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景忘返”。

水墨園林系列之三 50X50CM 2014年
觀謝士強的畫,一片氤氳墨氣撲面而來,通透而富有變化,雖只有“墨”一色但有不止五彩的燦爛,這素雅墨色亦完美契合了園林端莊寂寞、靜謐含蓄的質地,使觀者頓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奧義;走近詳端畫中物什,你不能確定這是出自哪個園林景象,似曾相識又陌生新穎,例如《曲園清輝》、《寒日疎林》的豎構圖,打破原有園林繪畫手卷式的全景描繪,代之以“顯露半邊”的方式使景物“半隱半顯”,視線順著畫面的布陳從相對擁堵的空間挪移到開闊的空間時,便會“豁然開朗”,讓觀者帶有一種審美的驚奇感,這也正是應了造園之人秉承的“曲徑通幽”的美學情趣,“庭院深深深幾許?”;觀《山園清穆》、《曲園清音》,你能感受到對畫面疏密節奏的大膽組織,密處更密、疏處愈疏,主要筆墨都集中在重要物象的刻畫上,孰輕孰重,一目了然;像《曲園曉暮》、《曲園和清》筆墨密集熱鬧處逼迫出了左下角平靜舒朗的池水,幾乎大面積的留白,給觀者以視覺緩沖;《園清水凈》中太湖石的處理,不僅“瘦、露、透、皺”更凸顯千變萬化而又交錯有序的線性特征,嶙峋怪石與規整亭臺交織在一起,蠢動與靜謐的共處,總能體會到某種生命的真諦。另外,意筆入畫使畫面自帶遼闊疏遠的山水之氣,筆線運動的節律變化亦使人感受到氣格高遠、物華豐茂,正如方士庶所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畫家因心造景,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在筆墨有無間。”說的也正是如此。
謝士強強調“真誠”是我們領略藝術這個自由王國里的不朽箴言,所以他重視“寫生”。但他又明晰這“真誠”的格局并非對客觀現實的服帖,更應是對主觀情志的遵從,所以他很少到園林寫生,更多的是到園林里去游覽、去觀看,靠目識心記、去品園。他說:“我理解的寫生,可能更多的是寫出生命,寫出畫家對某一個景點內心的感受,而不單單是對景摹寫。”從寫生伊始就解決了主客體的矛盾問題,使主體情志有途可發,避免陷入西方式的被動描摹。
他逐漸地意識到:畫園,更像在紙上“造園”。他的園林作品,在現實場景中是找不到的。他對古今園林書畫的詳審,讓他深刻體悟到“畫園與造園同理”。倪瓚關于獅子林的描繪、文征明參與拙政園的設計、石濤對個園設計的參與等,無不證明了“造園”與“畫園”的殊途同歸。園林的建構與繪制,不單是一石一樹、一草一木的堆砌,關乎的傳統儒道哲思,只有這樣才是更令人玩味。計成的造園著作《園冶》中講的“未山先麓”換做畫園中,就是要在有限的畫幅中創造無限的意境。謝士強對此悉之、信之,并踐之行之。2014年他畫了一張《山園棲隱》,在畫這幅作品的時候,他說他“參考了揚州的個園,但是它又不是個園,我只是把個園里面的一個很典型的月亮石納入我的創作視野,然后我又把拙政園的一些場景放了進去,我更多的體現的是一種藏和一種隱,可能會多一份安靜,少一份浮躁,多一份靜意,多一份思考。”
徐惠泉曾在謝士強園境的個展序言中說:“何謂園境?園境即畫境、畫境即心境”。謝士強已將自己的園林作品根植于現實的園林氣象之中,從而多了一份逸氣、多了一份天然。我認為他是明晰了中國傳統“理學”向“心學”發展脈絡和關捩的,不明乎此,他斷不會摒棄傳統園林繪畫“實景再現式”的“寫真”,直入“因心造景式”的“寫意”,也就是董其昌所言“丘壑內營”。“宇宙在我,萬化我出”的理念對繪畫主體的高度重視和抬升,使謝士強沒有困囿于客觀物象的再現,而是將園林物象、范式當做“內營”的質料和基石,在二維平面中摸索最符合心意的點線布局,繼而尋求“形勢”與“情勢”的相得益彰,在筆墨的主體化情緒流轉和運作中寫就園林的一派盎然生機,氤氳之氣。
陳從周在《梓翁說園》中言:“造園,亦稱構園,重在構字,含義至深。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僅土木綠化之事。”因深諳“造園”深意,謝士強幾近苛刻所創造的園林意象,展現給我們一個空靈的曼妙世界、一個淡去色相的寂寥世界、一個極富主體意趣的園林世界,筆墨氤氳、似幻似真。吳門畫學的熏染使他更堅定地立足本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特質,堅持與園林與水墨同呼共吸,為我們翻開了現時代園林繪畫的新篇章。

雪色園空 39X65CM 紙本 2017年

曲園寒岫 39X65CM 紙本 2017年

曲園曉暮 180X95CM 2016年 紙本

曲園清音 200X240CM 2016年 紙本

園清水凈 136X272CM 2016年 紙本

個人簡歷
謝士強,江蘇省睢寧縣,1995年畢業于蘇州工藝美術學校繪畫專業。2001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 2008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現任教于蘇州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畫院特聘畫家,首都師范大學訪問學者,江蘇省第五期333高層次工程人才,江蘇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人才,蘇州市姑蘇重點人才,蘇州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蘇州美術家協會理事。
參加展覽:
2008年中國畫作品《清暉凝華》參加中國美協主辦首屆全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
2009年連環畫《狀元與乞丐》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2010年中國畫作品《夏首清音》榮獲中國美協主辦2010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并收藏。
2012年中國畫作品《夏首清陰二》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公望富春·中國山水畫作品展。
2013年中國畫作品《玄岳勝境》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泰山之尊中國畫作品展。
2013年中國畫作品《首夏清和》參加中國美協主辦2013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4年中國畫作品《夏景清幽》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泰山之尊中國畫作品展。
2014年中國畫作品《園清水凈》榮獲中國美協主辦“重溫經典”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并收藏。
2015年中國畫作品《山園棲隱》參加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江蘇賽區獲優秀獎。
2015年中國畫作品《嘉木繁蔭》參加中國美協主辦“中國夢·黃山魂”全國山水畫(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中國畫作品《山園清穆》參加中國美協主辦“水墨彭城·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中國畫作品《山園清穆》榮獲江蘇省首屆美術展金獎。
2015年中國畫榮獲沈周獎。
2016年中國畫作品《園清水凈》榮獲首屆屆蘇州市文華獎提名獎。
2016年中國畫作品《山園清穆》“時代風骨·中國精神”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6年中國畫作品《曲園清音》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2017年中國畫作品《曲園無塵》參加江蘇省第二屆屆美術大展。
2018年中國畫作品《山園棲隱》、《夏園煙曉》獲第四屆傅抱石·中國畫作品雙年展提名獎。
2018年中國畫作品《洞天一碧》榮獲第二屆蘇州市文華獎提名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