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認知
藝術青云計劃第一期:二次認知
發起人:溫淺淺、張長收
主辦方:虛室合舍
策展人:張長收
參展藝術家:陳尚昌 方建喜 胡順香 李木子 曾樸 張子葉 張木
開幕時間:2019年3月23日下午3點
展覽時間:2019年3月23日-4月23日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新城國際22號102虛室合舍
戰略合作媒體:新浪當代藝術
項目介紹
我們常常形容一個人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叫“平步青云”,但是對于數以萬計的藝術家而言,這是一種奢求。中國乃至全球有太多的藝術天才被埋沒,有太多的藝術可造之材中途“夭折”,另謀他路 。
一則,藝術家太多,競爭激烈,沒有穩定的收入;二則,在藝術市場的洪流中,很多藝術家的作品被炒作得虛高,沒有一個相對標準的市場評價體系來保障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三則,有越來越多的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涌現在我們面前,但對于海量的藝術家而言仍是杯水車薪。
借此,我們發起“藝術青云計劃”旨在發掘有深刻的社會思考、鮮明的藝術觀念、嫻熟的創作技巧的青年藝術家,打造一個尊重原創藝術、推崇藝術新秀的平臺,并試圖構建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藝術市場評價體系。
第一期:二次認知
七位參展藝術家均專注于架上繪畫創作,但無論是觀念繪畫,還是抽象表現,都只是他們表達思想的物化形式,而在繪畫表象之下,是對于社會、歷史、情感、經歷的深刻感悟和二次認知。
何為二次認知?我們對于事物本體的認知屬于首次認知,是通過物質本身了解事物,而我們在事物本體的基礎上拓展或延伸出來的深層次認知屬于二次認知。
對于藝術家而言,其二次認知的過程可理解為隱匿于繪畫表象之下的深度思考,繪畫的形式內容成為了一種思想的載體,在藝術家假定的象征意義下,繪畫超越了本體。但對于觀者而言,二次認知的過程在于理解繪畫本體的基礎上產生的新的思考。
對于所有參展藝術家和所有觀者來說,如果他們的二次認知可以用曲線來表示,那么他們的曲線交叉點就是共鳴點,其實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產生共鳴是二次認知起到了關鍵作用。
有學者認為認知事物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物質思維,另一種是關系思維。簡而言之,物質思維是指事物的演變是由某種確定性的物質與物質之間相互作用引起的,而關系思維則是指物質間的某種相對關系相互掣肘而使得物質保持某種狀態,關系決定了物質的表現形態和發展演化。物質思維強調物質是第一性的,關系是第二性的,而關系思維則相反。
藝術家善于利用物質思維進行創作,強調材料本身的特性和象征意義,然而在二次認知過程中,關系思維則左右著繪畫本體的發展演變。
作品欣賞

陳尚昌《求贖》布面油畫 80x100cm 2013年

陳尚昌《捕風捉影》布面油畫 80x100cm 2013年

方建喜《背影No.2》 2019年 100x100cm 丙烯綜合材料

方建喜《背影No.3》 2019年 90x110cm 丙烯綜合材料

胡順香《我的貓殺死了我的鳥》100x80cm 2016

胡順香《未曾謀面的孩子》100x80cm 2015

李木子 《Origin O No.1》 120x110x9cm balck titanium steel acrylic 2018

曾樸 《2017heart 32》 布面油彩 50x50cm

曾樸 《2017heart 30》 布面油彩 50x50cm

張子葉 《模樣.48》 60x50cm 2018

張子葉 《模樣.49》 60x50cm 2018

張木《出口》 120x150cm 布面油彩 2015

張木《雨之二》 120 X150cm 布面油畫 2016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