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花梨“金玉滿堂”
近年來,在藝術品市場上,古典家具越來越受到重視,從小眾門類成為一個專項。2018年度,中國10家大型拍賣公司開設古典家具專場6個,上拍225件(套),成交144件(套),成交率64.00%,成交額2.97億元;較2017年成交量增加57件(套),成交額增長14.23%,共有7件(套)拍品成交過千萬元,較上年增加2件(套)。
在古典家具中,明式家具一直是市場關注熱點。如2018年中國嘉德“清雋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專場,一件明晚期黃花梨高束腰三彎腿榻,以3105萬元成交;明晚期黃花梨“金玉滿堂”夾頭榫帶托子翹頭大案,以2702.5萬元成交;北京保利的“逍遙座――十面靈璧山居甄藏重要明清家具”專場,一件明末清初黃花梨麒麟壽字紋圈背交椅,以2737萬元成交……
明式家具是我國明代形成的一項藝術成就,被世人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清秀、簡明、淳樸,卻從不缺乏審美意趣,如同木器的詩篇。在晚明文人的眼中,家具是可以品評、鑒賞的雅玩,它們身上體現的,不僅是物質的精巧,更是精神的附著。在造型上,講求物盡其用,處處簡潔利落;線條舒展流暢,一氣呵成;造型透氣,比例適度;顏色素雅端莊,盡顯木材的本質本味,絕無多余粉飾。偶爾添加的幾筆畫作,也雕飾得委婉含蓄,點到即止。所以明式家具少有匠氣,而透著一種虛無空靈的禪意。明朝人大概早已看懂了大道至簡的美學之道,他們堅信比之于鏤金錯采,出水芙蓉的單純是一種更高的審美境界。

江南明式櫸木燈掛椅 清早期
明代文人士大夫是明式家具風格的奠定者,一案一幾、一桌一椅,明式家具中沁出的“士”氣與“風”度,一如文人的孤傲清高。行云流水的線條,接合牢固的榫卯,挺拔明快的框架,給人以蒼勁的力量感,仿佛鄭板橋筆下千磨萬擊仍然堅韌不拔的竹子。這等錚錚風骨,融入木器之中,塑造了中國文人的美學空間。
世界名椅收藏家和研究者日本的織田憲嗣曾說:“椅子具有自成一格的完整美感,具有支配空間的力量”。這種說法用于形容明式家具,尤為恰當。這種美學也影響著后世的設計方向和生活格調。上世紀60年代,美國總統大選有一場轟動的電視辯論在兩位候選人肯尼迪和尼克松間展開,這是兩人交鋒的最后一個回合。自信又親和的狀態,使肯尼迪最終擊敗對手。實際上,在競選的籌備過程中,肯尼迪就做了細致準備,包括服裝、造型,以及一把舒適輕便的椅子――為當時背部有傷的他提供了最舒適的狀態。這把椅子,正是“椅子大師”漢斯?韋格納(Hans Wegner)的作品――“圓椅”,而其造型靈感,則來自于中國古代圈椅――中國明式家具的代表。
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明式家具的擁躉甚眾,一把名椅,一方名案,更是被珍視的藝術杰作。內斂、質樸、極致、完美,品味明式家具的美,能感受到文人的風骨與品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