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明煥
1946年5月生,江蘇常州人。著名畫家吳青霞、戴元俊入室弟子。擅長繪畫鯉魚、花鳥,被譽為龍城鯉魚王。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研究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花鳥畫研究會會員、武進書畫院畫師、常州太湖灣畫院院長、江蘇省民建畫院畫師、民建常州市委文化委員會委員、常州市名人研究會理事等。
繪畫作品多次參加各級美展,其中《綠色紅露》、《荷》1985年入選江蘇美術書畫展;《鯉魚圖》2012年入選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25周年作品展、常州首次進京美術展;《碩果累累》2014年入選江蘇省民建組織成立60周年書法美術作品展暨大型畫冊。出版有《許明煥畫集》。
許明煥自幼愛好藝術,17歲初中畢業后,參與制作黃楊木梳,在木梳上用烙鐵燙上精美的圖案,使之更具藝術價值,他一邊烙鐵作畫,一邊細細琢磨著藝術。1977年,許明煥師從知名畫家戴元俊,學習花鳥畫。戴元俊的畫中,以墨牡丹最為突出,許明煥從臨摹開始,認真習練,得益匪淺。在戴元俊老師的指點下,許明煥的藝術之筆得到了很大提升。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許明煥的花鳥畫已頗有名氣,此時他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老師戴元俊以“戴牡丹”馳名,牡丹是其最大的特色,那么自己呢?一次,許明煥到香港探親,參觀黃永玉的畫展,看到深受人們喜愛的畫作,許明煥再次深思: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今后的藝術道路該如何走?

“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向藝術大師黃永玉學習。”許明煥想到,自己年輕時就養成并保持至今的一個習慣——釣魚。喜歡釣魚,能在釣魚的過程中觀察魚的各種形態,還能看到釣到魚時,魚從水中躍出的一個個瞬間,這些鏡頭都深深映入他的腦海。在長期的釣魚活動中,他熟悉了魚的各種動作,還常常到荊川公園,細細觀察河中嬉戲的錦鯉,一邊觀察每條錦鯉的肢體語言,一邊研究魚的生活特性,并將它們活動的細節認真臨摹下來。

除觀察活魚外,許明煥還注意收集各種有關魚的畫冊和拍賣圖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市場上拍賣圖錄并不多,他想方設法尋找各種資料,找到了潘覲貴、吳榮康等名家的魚畫,并從中得到了不少啟發。有一次,他在本地書畫家程舍予處看到了一本有“鯉魚吳”之雅稱的常州吳青霞的魚畫冊,當聽說吳青霞藝術館有這本書時,許明煥專程到該館取到了一本,回到家,他就開始研究這本畫冊,并試著臨摹了一批畫作。

一邊臨摹,一邊找機會拜訪這位老鄉。2006年仲秋的一天,許明煥來到上海巨鹿路,找到了吳青霞家,年事已高的吳青霞老人仔細看了許明煥帶來的作品表揚道:“你畫得比我好!”許明煥知道,這既是前輩的謙遜,也是對自己的鼓勵,心里暗暗地想,今后還要繼續努力。由此,許明煥成為吳青霞的關門弟子。

藝術,需要吸收他人的長處,更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位畫家都有著自己的風格,如吳青霞的魚,就以墨色的魚畫為主,那是在宣紙上先用赭石、藤黃打底,再填上墨色,用數小時畫成。“在顏色上再用墨色,這種畫法難度很大,也很難掌握,也只有吳青霞能如此揮灑自如”。許明煥說,他自己畫的魚,以小寫意為特色,點線面結合,使畫面產生一種生動感,在魚鱗的處理上,他吸收了吳青霞魚鱗的畫法,但畫法更加簡約,而魚的嘴唇用生黛加以勾勒,他還研究水草擺動時的畫法、魚在水中游的姿勢,以求畫作更具韻味。許明煥請人雕了枚閑章“羨魚軒”,每有得意作品,即蓋上此印。

魚線條優美,在水中靈活游動,象征順利和喜慶;鯉魚躍龍門又表示勇敢向上,要有所作為。許明煥既羨慕魚這種自由快樂、與世無爭的豁達個性,又贊賞魚這種靈感動物給人類帶來的美好祝愿,使人類時刻感悟和諧進取的信息,魚之性情在他的畫筆下展現儀態萬種。許明煥借魚畫人,畫他的理想,畫出了他對自然、對生命力的一片熱情。
許明煥作品欣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