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可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交流部主任、畫家、研究員、博士后導師。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91年于南京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并留校任教,2004年攻讀博士學位。
繪畫作品曾參加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美展,以及諸多重要展覽并多次獲獎。近年的主要展覽活動有: 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萬象隨心”個人作品展和此展研討會。參加“新中國美術家——江蘇畫家15人進京展”,2014年在煙臺美術博物館等地舉辦“悠游——尚可中國畫作品展”,在南京舉辦“詩性的表達”尚可作品展,在南京等地舉辦“尚可教授師生作品展”,2015年在南京舉辦“尚可中國畫精品展”。2016年在泰州美術館舉辦“祥泰之春”書畫作品展,在淄博舉辦“非常彩墨”三人展。2017年參加“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一帶一路”主題美術作品展,“東方藝術之源”全國名家邀請展。
出版的理論著作、編著以及繪畫作品集計15種,其中,出版的著作有《走向多元》、《藝術與思想——繪畫理、法漫議》、《由解讀到重構》、《歷史經驗的詰問與觀照》等。出版個人作品集主要有《尚可作品集》、《當代名家工筆人物精品·尚可》、《尚可線描精品》、《當代中國畫名家·尚可》、《中國水墨收藏尚可卷》、《真幻之間·尚可作品集》、《尚可中國畫作品集》等。中央書畫頻道、北京電視臺、江蘇電視臺、南京電視臺等媒體曾介紹其藝術探求。

畫家尚可所營構的夢境
尚可的繪畫既沒有完全阻隔傳統,又在觀念與語言上實現著對傳統的蛻變,這種平衡的處理,裹夾著他對現實生活的獨特體驗、對藝術語境的回應以及對變化中國畫的思考,這些既造就了他探索的深度,也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品味與當代審美價值。其作品既含括關注現實人生的獨特營構,也有如夢般的非現實幻境體現,在實象與幻境變換創造的作品中,體現著畫家對客觀世界以及人類生存環境的深層認識。相對而言,尚可的創作更傾心于想像世界中的漫游,這不僅因為想像世界的無中生有會使畫家有著藝術表現的無比自由度,而且也將帶給受眾以心靈的向往。因此,尚可的創作乃隨心而繪,于工寫互用、中西互融之間,巧妙地表現著當下日漸變化的美麗鄉村和浮華擁擠的都市生靈。其畫中人物奇與趣并存,悠游與不安的情態時現,和著那些仿佛在言說著什么的枝葉、鳥獸、山野,或者都市歪歪扭扭的高樓大廈,它們相互交錯,復雜糾纏,看上去極其感性甚至不合情理的穿梭、破壞,卻又意想不到的相合妥帖,構成了畫面超時空的意味或非現實的幻境。在這些圖景營造的背后,不僅反映出畫家對當下人與自然關系的隱憂和隱性人性的深層次體現,也顯示出作品藝術性的含量。

尚可-難眠系列。(210x70cmx6)

難眠系列

難眠系列
尚可的繪畫在思想觀念和藝術表現方面有著創造性的拓展,整體而言,在時空、造形、色彩以及意趣等方面,均力求對傳統實現進一步的變異,同時置入當代生活境遇、中西方文化與藝術的養分,并將之統合、融鑄,混化無跡,完善著作品的個性特征,風格更趨于成熟,視覺魅力更為獨特。他模糊了工筆與水墨的已有概念所指和固有樣態,將多遍渲染的刻畫與筆墨書寫的放縱互相交織,形成收放有致的畫面靈變。對待造形的問題,則體現為依視覺感性而行的方式,著意于描繪自認為有趣或者說感興趣的部分,并以視而不見的心態弱化其余,因此其造形常常給人以“未完成感”,改變了慣常的面面俱到的表現模式。那種有意削弱畫面中某些形的細致刻畫,而變為對筆墨趣味的強調是畫家藝術思維的指向,也就是說作品中局部形象的表現是否具體被有意忽視,往往代之以筆墨所構成的點、線、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一定的抽象意味或裝飾情趣。其次,其造形強化“團塊”感,多以暈染來造像,并巧妙運用傳統“經驗”塑形方式與西方繪畫手法,用平面化的視覺呈現組合形象元素,畫面形態由“傳統”生發出“現代”之旨趣。
作品欣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