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陶峰,曾用名邱陶豐,一九三五年生,廣東揭陽市人。任上海中國畫院高級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少年時即愛丹青,一九五七年至上海,仍勤習不綴,在各類畫賽中脫穎而出,于一九六零年遴選而入上海中國畫院深造研習,為該院院長。著名山水畫大師賀天健收為入室弟子,受其悉心教傳。畢業后,留院任專職畫家。

六十年代,作品《一定要把它實現》、《革新迷》分別獲上海青年美展、上海青年美術創作比賽一等獎,并參加全國美展。七十年代以后,有合作組畫《荷樹》入選全國美展,代表作《峽江黎明》、《家山夢雨》等參加國內外多次展覽并編集出版;《東方欲曉》為日本西武百貨藝術科收藏并出版。一九八四、八五、八九年及九零年先后訪問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主要作品如《春山積翠》入選在韓國及香港巡回舉辦的“90年代中國畫代表作家展”,并為韓國經濟新聞社收藏出版;《空谷鳴泉》入選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五省當代中國畫聯展”,由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收藏。一九九六年于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辦大型個人畫展。作品及藝術傳略收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山水卷》、《世界美術家傳*華人卷》、《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曾接受《美術》雜志的專評介紹,和上海有線電視臺、上海教育電視臺的個人專訪,錄制“邱陶峰的山水畫藝術”等節目。

其藝術風格,早年秉師訓,廣游歷,并遍臨郭熙、王蒙、黃公望等諸宋元名家巨跡,以求會其神于心;運其技于手。創作作品多宏構大制,用筆謹嚴,具雄奇峻偉之勢,時代氣息鮮明,而筆墨之樸健、蒼厚、質篤又追步宋元精神。八十年代后,師古人、造化與師諸心漸趨為一,追求情隨筆遠、自然天成,畫風愈加以蘊蓄、寬和、淳樸、清靈見長。尤其近年,力主新探,在原先講究功力蒼健用筆圓遒,設色古雅華滋的基礎上,兼之以潑墨、潑彩,于水、墨、色的交溶碰撞之間,呈現自然界一派云霞明幻、煙水氤氳的清光百態。其主張先筆得形,潑灑后復以精煉的線條勾皴點醒,故于大塊墨彩與筆法協調駕馭方面頗有心得。尤擅表現五岳峨眉、黃山諸勝、閩浙富春山水的煙嵐意境。

編著出版有《賀天健課徒畫稿》、《邱陶峰畫集》(新加坡版)、《邱陶峰》(上海版)等。曾于香港《名家翰墨》、《龍語》等學術雜志、報刊發表文章。現又兼為新加坡中華美術研究會永久會員,廣東揭陽市畫院顧問等職。
陶峰近年尤追求新探,作畫主力先筆得形,以墨得韻,于水墨渲染間,而煙云氤氳,水氣朦朧之佳境畢現矣。——唐云
天地以靈氣而生物:畫人以靈氣而成圖。張大壯老畫師在世是曾月旦畫院諸英彥,言道:“邱陶峰倒有好筆性。”其山水,底蘊厚,氣味醇,和市上講究色相,迎合時賞,緊趨潮流者有別。陶峰六十以后的山水,可以言境界。諸多近作,寫得筆寬和,意迷邈。墨滋嫣,水清華,在當今寫意山水畫中,別列靈裁。——邵洛羊
如果說,賀天健的山水畫,能于理法謹嚴中具有精神活潑之機,跌宕雄奇,不落巢穴,那么邱陶峰的作品,則已能于淳樸中見清空,在潑灑中具精妙,味醇韻遠,澹蕩清華。——薛永年
唐云當年曾評云:“陶峰弟正在盛年,有此筆墨,日后精益求精,未可量也。”東晉陸機曾云:“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而今邱陶峰“驪珠在握”,正可大展身手。——丁羲元

簡 歷:
1960年 進上海中國畫院。作品《一定要把它實現》、《革新迷》分別獲上海青年美術創作一等獎,并入選全國工人美展。
1977年 《革命圣地》合作組畫入選全國五屆美展。
1978年 作品《峽江黎明》參加江蘇、上海兩院聯展并收入上海人美出版社出版的《上海中國畫選集》。
1979年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
1980年 作品《東方欲曉》入選上海畫院作品展,收入上海人美出版社的《上海畫院作品選》。
1984年 于新加坡友誼展覽中心舉辦個展。
1985年 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精武山展覽館舉辦個展。
1988年 編著《賀天健課徒畫稿》,由上海人美出版社出版。
1989年 于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舉辦個展。于新加坡出版《邱陶峰畫集》。作品《家山秋意》參加國際潮人書畫大展。
1990年 應邀到日本舉辦聯展。作品《歸帆》參加日本橫濱、上海藝術交流聯展。作品《春山積翠》入選韓國“’90現代中國畫代表作家展”,由韓國經濟新聞社收藏并出版。
1991年 作品《空谷鳴泉》入選北京、上海、江蘇等5省市當代中國畫聯展。由劉海粟美術館收藏。作品《秋塘雨露》參加前蘇聯、波蘭、瑞典、上海藝術交流聯展。
1996年 于劉海粟美術館舉辦個展。
1997年 作品《最佳還是故鄉山》參加國際潮人書畫大展。
作品欣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