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武漢美術館7號實驗空間項目:一切如常——譚坦作品展”在武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是“7號實驗空間項目”的第五場展覽,展出藝術家譚坦20張色粉作品、15張油畫作品,呈現其“一切如常”的創作狀態,以及在此狀態下“無需任何批注,直接打動人心”的作品。

“武漢美術館7號實驗空間項目:一切如常——譚坦作品展”嘉賓合影

“武漢美術館7號實驗空間項目:一切如常——譚坦作品展”展覽現場
譚坦,1990年生于北京。201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學士學位,并于2011年獲得國家級獎學金。2013年畢業于倫敦藝術大學書籍藝術專業,獲碩士學位,碩士畢業作品被選入優秀畢業生作品展。現任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教師。

本次展覽策展人荊菲致辭

武漢美術館藝術總監高小林致辭

本次展覽藝術家譚坦致辭
“End of the road”是譚坦2013年回國后創作的第一批作品,靈感來自于英國的一個音樂節,本次展覽策展人荊菲在介紹這批作品時用了一段感性的描述:“每當看到這批作品,我仿佛可以置身其中,帶著遮陽帽躺在那片舒適的草坪上,聆聽來自舞臺上的音樂和周圍的歡笑”。


“武漢美術館7號實驗空間項目:一切如常——譚坦作品展”展覽現場
如果說在譚坦2014年至2016年的油畫作品中,我們還能看到具體的形象,荊菲認為,2016之后譚坦就拋棄具體的客觀物象和情節表達,開始了下一個旅程——“譚坦經常在之前的畫作上或是空白的畫布上捕捉只有她自己才能看到的“沖動”,她會先用鉛筆勾勒出大概的輪廓,然后直接填色,有時她的捕捉是反復的,我們可以從畫面中尋找到這些蛛絲馬跡,前幾次疊加的色彩和造型成為作品完成前的準備。


“武漢美術館7號實驗空間項目:一切如常——譚坦作品展”展覽現場
旅行是譚坦創作的重要素材。在“歐洲系列”中,有藝術家對當地自然和人文的感受,特別是在“美術館系列”中譚坦記錄下了許多作品和觀眾,同時也記錄了當時的自己。“毛里求斯系列”迎面吹來的異國風情展現了譚坦十分的感受能力,四處可見的棕櫚樹和日光下的車輛仿佛是某個電影中出現過的一個個鏡頭,畫面鋪滿迷人的故事。

“路的盡頭”之二十一 布面油畫 30x40cm 2014年

旋轉呼啦圈的女孩 布面油畫 50x70cm 2016年

小柔板 布面油畫 60x80cm 2016年
“7號實驗空間項目”是武漢美術館2018年發起的青年藝術家個展項目,武漢美術館藝術總監高小林介紹說:“發起這個項目的初衷是希望它不僅可以為青年藝術家個人展示的空間,也是不同觀念、不同背景的青年藝術家們交流的平臺”。

自畫像 布面油畫 40x30cm 2018年

坐著的女人 布面油畫 60x80cm 2016年

蓬皮杜美術中心之一 紙本色粉 27×18cm 2017年
自2008年新館對外開放以來,武漢美術館除了先后舉辦的“從風景到人文風景”(2011年)、“創異的喜悅”(2012年)、“漸”(2013年)、“氣候”(2014年)、“解放的皮膚”(2016年)等5屆不同主題的“江漢繁星計劃:青年藝術家研究展”之外,還在每年度的展覽計劃當中列入青年藝術家的個展或群展項目,如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舉辦的“湖與湖面的光——李繼開個展”“超弦——林欣個展”“心有靈犀——徐冰的碩博研究生作品展”。

紫色的攀爬者 布面油畫 60x80cm 2016年

崇善路 紙本色粉 38.3x28.2cm 2018年
高小林表示;“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注,為其提供一個對外展示的空間,搭建一個作品與觀眾之間的平臺,一直是武漢美術館的學術取向之一。通過美術館不斷地展覽視覺呈現,以青年藝術家的作品視角切入當下現實生活,以此來反映這個時代的藝術形態”。
據悉,本次展覽自2019年3月6日展至3月24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