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舒拉在柴達木盆地
尹舒拉,曾任浙江美術館副調研員、典藏部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畫家。近年來,尹舒拉赴新疆、西藏、青海、云南等邊陲寫生,創作了大量關于邊疆山川、民族風情的寫生作品。2018年,尹舒拉向浙江美術館捐贈其寫生作品30件。為答謝捐贈,于四樓藏品陳列廳、11、12廳舉辦在“那遙遠的地方——尹舒拉寫生作品展”,展覽分為“絲路回響”、“可可西里”、“西海情歌”三板塊。作者還嘗試運用了各種不同材料以及ipad繪畫系列,如水彩紙和蠟筆、油畫棒、色粉筆等,使作品更具異樣的藝術感染力。展出其采風作品146件。

展覽時間:2019年3月7日—4月7日主辦單位:浙江美術館展覽地點:浙江美術館(杭州市西湖區南山路138號 )11號、12號展廳、藏品陳列廳開幕式:2019年3月8日14:30開幕地點:浙江美術館4F藏品陳列廳
展覽版塊
展覽由“絲路回響”“可可西里”“西海情歌”三版塊組成,展出紙質作品145幅、iPad繪畫和動畫作品30多件。其中大多數是描繪人文風情的作品,有助于我們通過繪畫作品了解祖國大地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誼和幸福安康的生活。
1、絲路回響
據說我的先祖來自西域碎葉城,這也許是我去了N次新疆的理由之一。初到新疆的感覺,完全超出了我對于生活環境的認識和體驗,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環境,所以我幾乎沒有心思畫畫。
這些以阿克蘇地區為主的寫生,畫于2017年秋天。所用材料是水彩畫紙和蠟筆、油畫棒、色粉筆等等。我之所以采用水彩畫紙的目的,是覺得它的粗糙肌理,比較適合表現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塔里木河一帶那種超出物象本身,的被哲學家榮格叫做“集體無意識”的東西。我選用蠟筆、油畫棒、色粉筆的理由也是這樣,新疆的陽光、風沙、牛羊、奶油、歌舞、慕薩萊思、十二木卡姆,要是沒有與之相應的材料是很難表現的。
同樣,當我游走在沉重厚實的黃土高坡和光怪陸離的彩云之南的時候,考慮到行色的匆匆與水街夜市的風物變化,我選用了IPAD。我覺得IPAD用繪畫表現這一片承載著中華文明厚土的時候,它那復雜又敏捷的反映,不被打折的光與色的呈現,讓人想起我們的繪畫從半坡走到今天的燦爛輝煌。
2、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的巴顏喀拉山,發源了黃河、長江、瀾滄江,是千千萬萬吸引我的理由里的主要理由之一。青藏高原稀薄的空氣、無垠的山巒、變化多端的天氣、危機四伏的前路和絢麗的色彩、隨手可以摘取的云朵、遍地鮮花、野草、野牛、野驢,被稱之為可可西里精靈的藏羚羊,讓人萬里奔波疲憊之后,得到慰藉和難以體驗的歡愉。
可可西里是無人區,我之所以畫了那么多的人,是因為那里的人每一次相逢,既是久久的渴望,又是每一次相逢的綿綿的惆悵。那里的人,很真切、很辛勞、很樸實、很親熱,要是將他們和我們做一番比較,他們距離上蒼和神靈比我們近得許多。我至今還常常夢見自己木然地立在一條河的此岸,可可西里就在河的彼岸。河里流動著斑斕的色彩,天空飄落片片雪花,那雪花落到河里開出各色各樣的蓮花。
3、西海情歌
用宣紙和毛筆記錄大西北所見,并且還要讓讀畫者超越對文人繪畫的解讀經驗,帶著他們的思緒走進一種蒼涼遼闊的洪荒世界,這需要畫家的智慧和勇氣,不僅僅是技法。
這些年,我去過不少大西北的地方。每一次動手作畫之前,我總覺得自己力不從心,因為眼之所見和心之所向、手之所及都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錯位。尤其是有一張巴掌大小的宣紙,一支細如香頭毛筆,想表現大千的喜怒哀樂,談何容易。
行走大西北快半個世紀了,畫了不少畫,越畫越感到畫的虛弱和無奈。在無垠的曠野上,一朵云、一滴水、一縷陽光、一陣微風、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記歌謠、一竄經誦、一鬼哭狼嚎,似乎都能讓你熱淚盈眶。
部分展品

繪制唐卡 10.9cm×15.4cm

山岡上那朵云 18cmx 25.5cm

十二木卡姆 15cmx24cm

溫宿大峽谷 18cmx 25.5cm

一個人運輸隊 15cmx24cm

長袖舞鍋莊 10.9cm×15.4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