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澄懷一一品賞張蘇閩先生花鳥畫
文/儒家(本名池哲儒,中國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蘇閩先生是周寧著名的畫家之一,他創作的花鳥畫風格獨特,生動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很喜歡他的花鳥畫,雖然我對于國畫知之甚少,講不出太多道道來,但基于本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愿意直白地談談我對張蘇閩先生畫作的觀后感。外行所言,若有錯漏,敬請斧正。

張先生的名字蘇閩隱含他與江蘇和福建都有交集。果不其然,張先生祖籍江蘇沛縣,生長在山高壑深水清的閩東周寧,久居獅城,一個海拔800多米,夏日有天然空調城美譽的地方。獅城有四景:獅子山、銀屏峰、仙人騎鶴、奇仙崗,可見本地處處仙山美景。張先生的畫室就在獅子山頂,一推門,遠處青山如黛,近旁花香鳥語,張先生專攻花鳥畫,真可謂天時地利。

現在練習國畫的人,特別是少年兒童不少,但國畫易入門不易精,要出精品,就得從小天天習畫,日積月累,而且光努力也還不夠,還要有些天分。張先生有一份正職,作畫屬于他的業余愛好,當然是一個非常投入的愛好。國畫幾乎人人都見過,有雅興的人還會在住家、辦公室掛個一幅兩副,或山水,或花鳥,但不是很多人近距離看過畫家作畫,我就有幸在張先生的畫室全程觀摩他作梅花圖。

只見張先生一邊用筆蘸墨,一邊在構思,半分鐘后,在宣紙上比劃幾下后,看來胸有成竹了,開始畫梅樹的枝干。在外行的我看來,作畫枝干頗像書法,輕重緩急,進退有據,下筆如有神。幾分鐘下來,主干分支已經畫好,整個畫面構圖巧妙、張弛有度、富有美感。接著,張先生開始用紅色點梅花,一朵兩朵,一束幾束,栩栩如生的一樹梅花就躍然紙上了。最后,張先生拿出絕招,在梅樹上畫了幾筆,一只鳴叫的小鳥就棲于枝頭了,達到“畫龍睛”的效果。張先生畫的鳥生動,毛茸茸的,真想用手摸摸它。正像畫上題詞一樣,一幅梅花圖帶來了“春消息”。

張先生作有許多花鳥圖,有菊花圖,有蘭花圖,有竹圖,但是畫得最多還是梅花圖,圖圖有特色,幅幅是珍品。“梅蘭菊竹”為“四君子”,是文人雅客喜歡表現的題材,張先生長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染,特別是對梅花象征的高尚品格表現出崇敬愛戴的情懷,所以潛心習作梅花圖多年。張先生的表現手法多樣,布局奇巧,疏密有致,線條流暢,筆法凝練。張先生畫的鳥與家禽栩栩如生,生動可愛。在他的花鳥畫里,或見一只兩只小鳥棲于枝頭,或一只兩只家禽戲于樹下,或幾只鴨子游曳水中。有“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白梅圖,有“梅花歡喜漫天雪”的雪梅圖,還有“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墨梅圖。還有張先生的圈花畫法,用筆輕快簡練,頗見功力。

除了花鳥圖,張先生還創作了不少古韻山水圖,還畫有多幅扇面殘荷圖,頗有味道。張先生經常與畫家朋友“游山玩水”,野外寫生,積累創作素材,豐富表現手法,磨礪筆法技法。張先生有今日如此高的繪畫成就,是他對國畫藝術的無比熱愛與幾十年如一日對繪畫技藝的孜孜追求的結果。我祝愿張蘇閩先生藝術之春長青,藝術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
作品欣賞









張蘇閩,字浚博,號獅子山人、閩人,別署悠然軒主人,1965年生于福建周寧,祖籍江蘇沛縣。2015年10月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高研班,2017年11月進修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綜合高研班。
現為北京郭石夫畫友會會員、北京5A畫廊藝術總監、廣西翰寶書畫院福建分院院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寧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寧德市政協畫院畫師、獅山書畫社社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