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細雨中,“意象江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藝術大展”昨天在蘇州美術館開幕,呈現了顏文樑、吳大羽、劉海粟等七十位現當代藝術家以畫筆勾勒的江南風貌。從幾代藝術家的現代藝術中,觀眾可以探尋他們對江南文化的反映和觀照。展覽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脈絡。

展覽現場
記者在現場看到,美術館主展廳最長的一面展墻被漆成了紅色,墻上展陳著老一輩藝術家的重要作品——顏文樑《月夜泛舟》、吳大羽《乒乓男孩》、劉海粟《巴厘島風景》、趙無極《無題》、吳冠中《蘇醒》、任微音《雨中品茶》、丁天缺《風》等。這些作品或配著珍貴原框,或裝上玻璃保護罩,顯得十分莊重典雅。

丁天缺《風》 布面油畫 1990年

顏文樑 《月夜泛舟》油畫布面 1983年

吳大羽 《乒乓男孩》 油畫 50年代
在每位老先生的作品下方,都簡潔擺放出幾份文獻資料,如顏文樑編著《美術用透視學》與《色彩瑣談》、劉海粟編繪《色粉畫》與《木炭畫》、丁天缺譯《魏爾倫詩選》等。老先生的藝術遺產與人格精神是中國現代藝術的厚重底色,也為“意象江南”沉淀出幾代人的藝術文脈。圍繞這些作品和文獻的,是參展此次展覽的在世藝術家作品,涵蓋油畫、水墨與造型藝術作品,他們雖出生年代、背景不同,但大多成長或曾生活工作于江南。

展覽現場還展示著相關作品的文獻

展覽現場還展示著相關作品的文獻
策展人張立行認為,江南是中國現代藝術的發祥地,江南從民國建立新式美術教育始,就一直對歐洲流行的印象派及印象派之后的各種優秀現代藝術情有獨鐘。中國美術史上一系列如雷貫耳的現代藝術大師、大家,幾乎都與江南有著緊密聯系。這些藝術大師、大家的出色作品曾經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現代藝術的獨特和不凡,其影響力延綿至今,也對今天方興未艾的新時代的現代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啟蒙和推動作用。
“本次展覽試圖從現代藝術的核心命題之一‘抽象’展開。但我們不希望拘泥于傳統的‘抽象’藝術的狹義的邊界,而是更想強調‘抽象’所賦予藝術家更高更深的藝術概括力,更簡潔更自由的表現手段。不管是抽象還是半抽象,也無論是油畫還是水墨,展覽希望觀眾透過品種、樣式多元豐富的展品。領略‘抽象’所蘊含的本質的自在、象征的精神。所以,也就有了以‘意象’統括所有展品的想法,試圖從一個側面展現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脈絡。”張立行說。

吳冠中《《蘇醒》彩墨 1994年

任微音 《雨中品茶》 油畫 1979年

趙無極 《無題》 紙本水墨 1986年
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李超表示,江南作為一種文脈基因,傳承不息,在后輩的藝術家之中發揚光大。他們以海派文化的性格氣候的契合為內制,以形式語言的強調和重視外化,形成了上海美術的特有面貌。他們圍繞架上藝術的多種手段,實施多種視覺方式的兼容并蓄和趨時務新。作品中的中國意境與格調,既作為經典傳承的回應,又擔當文化創新的開拓。雖然今時的架上藝術,與前時的文化內涵和社會背景,發生改變,但就文脈傳承的創新基因與畫家主體的精神傳統而言,依然具有一定的歷史可比性。為此,以“意象江南”為題,不忘初心,凝練其中家國擔當與人文情懷,藉此作為向新中國70周年的獻禮之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