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花神圖》 張大千
鮮花芬芳美麗,與人類朝夕相伴,是美化環境的點綴之物,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情趣。在我國民間,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為百花生日,俗稱“花朝節”、“花神節”,也有的地方以農歷二月十二和二月十五作為花朝節的。每到這個節日,人們結伴赴郊外踏青賞花,女孩子剪五色彩紙,用紅繩系于花枝上,名曰“賞紅”,有些地方還要舉行廟會,以及在花樹上張掛“花神燈”、“裝獅花”等傳統民俗活動,來慶祝百花生日。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這首清代詩人蔡云的《吳Q》,道出了春天里百花盛開為花神祝壽的內涵。民間傳說中,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一年十二個月分別由十二花神司理。
關于十二花神的傳說很多,多以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名人代表。如全男花神:一月蘭花神屈原、二月梅花神林和靖、三月桃花神皮日休、四月牡丹神歐陽修、五月芍藥神蘇軾、六月石榴神江淹、七月荷花神周敦頤、八月紫薇花神楊萬里、九月桂花神洪適、十月芙蓉花神范成大、十一月菊花神陶淵明、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孫。全女花神則有:一月梅花神江采蘋、二月杏花神楊玉環、三月桃花神戈小娥、四月牡丹花神麗娟、五月石榴花神公孫氏、六月蓮花神西施、七月玉簪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綠珠、九月菊花神梁紅玉、十月芙蓉花神貂蟬、十一月山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甄宓,古時四大美女均名列其中。此外,有關十二花神的說法還有男女花神混雜等多個版本。
這件張大千的《十二花神圖》軸,縱164.5厘米,橫82.5厘米,紙本,設色,繪的是全女花神。款識:“華神圖,乙酉春日寫奉圭衢吾兄清供,大千張爰”,鈐白文“張爰”、“師萬物”及朱文“摩登戒體”等印。畫面色調寧靜祥和,只見十二花神皆高髻墨染、蛾眉鳳眼、鼻梁秀挺、唇若涂朱,面龐豐盈飽滿,神態自若。或正面,或側面,或扭身相對,或輕移蓮步緩緩走近人群,動靜不一,毫無忸怩之態,顯得優雅大方、雍容華貴。眾花神各持一枝鮮花,簇擁在一起,有的在相互交談,有的在一旁傾聽,有的目視前方若有所思,呈現出一片和諧融洽的氣氛。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或豐腴,或纖瘦,均腰系紅腰帶,長裙曳地,花團錦簇,分外妖嬈,令人賞心悅目。除了十二花神外,畫面上沒有其他任何景物,卻一點也不單調,充滿活力,洋溢出一縷濃濃的藝術情趣。
張大千是中國近現代畫壇上杰出的藝術巨匠,山水、花卉、人物、走獸、蟲魚無一不精,人物畫工寫結合,筆簡墨淡,風格清潤健雅,明麗秀逸。這幅《十二花神圖》設色清雅溫潤,構圖飽滿而又明快簡潔,十二位花神占據了全幅的主要空間,人物雖多卻一點也不臃腫,反而使主題更加鮮明突出。張大千的仕女畫頗具功力,在此圖上,人物造型生動準確,舉止神態刻畫傳神,描繪人物輪廓和衣飾的線條采用細筆勾勒,綿密強韌,皺褶細致明晰、勁健有力而又富有彈性,烘托出女性婀娜多姿的美感。畫左側有一行小字:“心德、心智畫裙花”,張心德是張大千兄長“畫虎大師”張善孖之子,張心智則為張大千之子,二人曾跟隨張大千遠赴敦煌學藝,此畫人物衣裙上的花紋即為心德、心智二人所繪,紋飾細膩規整、謹嚴有方,為畫面增色不少。一幅畫軸,兩代所繪,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根據畫上款識,可見此畫繪于1945年春天,此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也正是中國人民八年抗戰迎來最后勝利的黎明時分。張大千對日寇的燒殺搶掠深惡痛絕,曾大義凜然,拒絕擔任日華藝術畫院院長及日偽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的職位,并拒絕借出所藏明清書畫,被日本憲兵隊關押一個多月,后來化妝逃出北平,表現出了中國知識分子高尚的民族氣節。當時他遠赴敦煌臨摹石窟壁畫,歷時三年,畫風更趨成熟老到。正值萬紫千紅的美好春天,面對祖國即將脫離外侮的大好河山揮毫潑墨,借民間十二花神的題材,張大千創作了這樣一幅充滿吉祥喜慶色彩的作品,令飽受戰亂之苦的國人有了眼前一亮的感受。
作者寄情于畫,特意將“花神”改為“華神”,則有祝福中華必勝的象征寓意。在欣賞古代花神風采的同時,領略作者賦予畫意的更深的精神內涵,更是令人振奮。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