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www.fuwenjun.com
郵箱:fu1955@qq.com / info@fuwenjun.com
傅文俊,1955年生,中國當代藝術家,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主要從事攝影、裝置、雕塑和油畫的藝術創作,提出并創立了“數繪攝影”藝術流派。
傅文俊以他的數繪攝影,探索攝影與中國畫、油畫、雕塑等其他藝術形式進行對話,在當下的數碼時代拓展攝影藝術的邊界。
其作品多呈現藝術家對東西方歷史、文化、人文方面諸多問題的思考與反思,包括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間的相互關系、中國傳統在快速變革社會中的遺存與傳承、中國社會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等等。
中國美術館、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香港大學、圓明園遺址博物館、今日美術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廣東美術館等機構曾舉辦傅文俊個人展覽;他受邀參加薩萊諾當代藝術雙年展、基安恰諾國際藝術雙年展、萬國雙年展、羅馬視覺藝術三年展、倫敦藝術雙年展、首屆地中海國際藝術雙年展、意大利三年展、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第十八屆塞爾維爾雙年展、德國北部藝術區國際藝術大展(NordArt)、“未曾呈現的聲音”第55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平行展等重要國際藝術展覽。
曾獲得阿根廷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金獎、埃菲爾鐵塔大展“世界最佳藝術家”獎、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洛蘭佐國際藝術大獎”、全球藝術獎等國際藝術獎項。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今日美術館、圓明園遺址博物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美國肯尼迪家族、聯合國世界人民理事會、大足石刻博物館、重慶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法國國家美術家協會、埃及艾哈邁德·邵基博物館、等藝術機構和藏家收藏。
主要個展
《再次進場——傅文俊數繪攝影作品展》(重慶美術館,中國重慶,2019)
《相機繪畫:傅文俊的攝影創作》(香港大學,中國香港,2019)
《這是攝影嗎——傅文俊數繪攝影個人展覽》(戴爾瑞藝術中心,美國博爾德,2018)
《傅文俊:數繪攝影的寫意方式》(四川美術學院,中國重慶,2017)
《內心的自省:傅文俊數繪攝影的藝術表達》(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西班牙巴塞羅那,2017)
《和而不同:傅文俊數繪攝影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2017)
《迷思之像——傅文俊抽象觀念攝影作品展》(廣東美術館,中國廣州,2015)
《攝影敘事——傅文俊觀念攝影作品展》(聯合國總部,美國紐約,2015)
《精神的圖示》(北京圓明園遺址博物館,中國北京,2010)
《走過場——傅文俊歷史觀念攝影展》(今日美術館,中國北京,2010)
主要群展
棕櫚灘現代+當代藝術博覽會(美國棕櫚灘,2019)
“藝術邁阿密”國際藝術博覽會(美國邁阿密,2018)
薩萊諾當代藝術雙年展(意大利薩萊諾,2018)
典亞藝博(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國香港,2018)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展覽中心,中國上海,2018)
基安恰諾國際藝術雙年展(意大利基安恰諾美術館,2018)
藝術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德國慕尼黑,2018)
世界藝術迪拜(阿聯酋迪拜,2018)
萬國雙年展(圣瑪利亞米塞里克爾蒂亞學院,意大利威尼斯,2018)
2017俄羅斯聯邦世界杰出藝術展暨中國藝術家國際巡展(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研究博物館,俄羅斯圣彼得堡,2017)
羅馬視覺藝術三年展(意大利羅馬,2017)
倫敦藝術雙年展(英國倫敦,2017)
首屆地中海國際藝術雙年展(意大利帕勒莫,2017)
意大利三年展(意大利維羅納,2016)
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中國廣州,2015)
第十八屆塞爾維爾雙年展(葡萄牙塞爾維爾,2015)
北部藝術區國際藝術大展(NordArt)(德國比德爾斯多夫,2015)
首屆世界攝影組織-上海藝術影像展(Photo Shanghai)(上海展覽中心,中國上海,2014)
“未曾呈現的聲音”(第55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意大利威尼斯,2013)
“觀念維新-中國當代影像簡史”(北京寺上美術館,中國北京,2012)
第4屆廣州三年展項目展“去魅中國想象”(廣東美術館,中國廣州,2012)
2010法國巴黎自由藝術家會展(巴黎大皇宮,法國巴黎,2010)
“焊接”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巡回邀請展(海牙美術館,荷蘭海牙,2010)
第35屆日本東京都美術館東京都AJAC現代美術展(日本東京都美術館,日本東京,2009)

《食色No.1》傅文俊 數繪攝影 60x60cm 2017-2018

《食色No.2》傅文俊 數繪攝影 60x60cm 2017-2018
王林,批評家、策展人,四川美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安美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說到傅文俊的數繪攝影,自然會提到他的幾次個展,前后題為《相機繪畫》、《數繪攝影的寫意方式》、《走過場》等等,這一次叫做《再次進場》(2019年1月16日-27日,重慶美術館)。可見他的態度是在當代藝術中進進出出又出出進進,意旨在“我之為我,自有我在”。恰恰是這一點,保證了他從紀實攝影開始,一路走來,其創作歷程從符號拼接到圖像組合,從電腦剪輯到數碼繪制,漸始進入“從心所欲不逾距”的自由狀態,其具象與抽象、圖形與構建、拍攝與制作、形色與調性,取得了相當的自主與自治。從本展五個部分的安排即可見出端倪:
《錯位》是綜合性的,有復合型的圖像處理;
《食色》是一組風格化的抽象作品;
《F1》是由白描與淡彩組織起來的主題人像;
《問茶》可謂幾何化形式構成;
《景觀》則重返具象,但不同的是現實與超現實互助的全景式壁畫構圖。
總體說來,傅文俊作品有一種復調性質,這和他在世界各地采集圖像資源有關,他對瞬間抓拍的敏感來自中外文化的復雜感受。本來,圖像的拼合很容易流入簡單化與浮淺化,但不,傅文俊有著在攝影藝術中追求知識重建的野心,試析《問茶》之所為:盡管作品不無對于文化碎片的種種反應,有如我們對現實問題的感受,但當傅文俊用理性化幾何抽象重組畫面,并在動態化的色彩組織——凡·高式的黃藍色彩互補強化——表達感覺性之時,他超越了東西文化的糾葛。在這個時候,藝術不是理解,也不是感覺,而是具有文化自主與語言自治意識的個人創造,因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它”——藝術乃是人生對于世界的“深刻的感覺”。

《食色No.3》傅文俊 數繪攝影 60x60cm 2017-2018

《食色No.4》傅文俊 數繪攝影 60x60cm 2017-2018
何桂彥,批評家、策展人,現任四川美院美術學系副主任,教授:
在當下手機傳達的圖片信息豐富且多元,圖像媒介在生活中的意義愈加深入,更加生活化。圖像的閱讀并不簡單,我們今日的觀看方式是受了視覺圖像影響的。傅文俊的作品已經不是簡單的攝影,而是數碼技術背后的藝術。他的作品對原有的日常化觀看進行了解構,是形式的變化,裝裱方式是表象,與這次展覽圖像背后的觀看邏輯是一致的,包含了藝術家在背后的努力,而觀看也是藝術的一部分。

《食色No.5》傅文俊 數繪攝影 60x60cm 2017-2018

《食色No.6》傅文俊 數繪攝影 60x60cm 2017-2018
尹丹,清華大學博士,副教授,批評家,策展人:
傅文俊先生的作品體現出一種明顯的矛盾性或雙重性:繪畫性及劇場化。就繪畫性而言,所謂的“數繪攝影”將數碼技術與畫意性相結合,在此攝影素材被進一步平面化。復雜的多次曝光,實際上消解了繪畫的空間感。他也注意在作品中體現對傳統文化的追溯,但這種追溯并非是“剪刀加漿糊”式的符號拼貼,而是以一種“轉譯”的方式對水墨畫筆法(如圖像的流動感)及傳統美學意趣(如圖像的交融感,大象無形之趣)進行追溯。之前的大足石刻系列,反倒是這種無形、無像的風格更容易傳達出歷史的蒼涼感與崇高感。
就劇場化而言,傅文俊先生在三維空間中采用雙層圖像的方式打破平面性,形成一種圖底關系。劇場化是1960年代以來當代藝術突破繪畫平面性的重要方式,強調人在真實三維空間中與作品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欣賞這批作品時,會發現雙重圖像所產生的陰影將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觀者在移動頭部的過程中,看到不同的陰影效果,對作品的感受也會截然不同。

《問茶No.1》傅文俊 數繪攝影 30x30cm 2018
鄧旭,青年批評家、四川文理學院美術館館長:
傅文俊的作品從“時間的片段”中剝離出“空間的薄片”,最后疊加形成一種“時空的縮影”,從題材內容、形式語言、甚至裝裱裝幀都共同構成作品完整意義的生成,這種時空意識,實現了靜態圖片的時空轉化。這種“時空記憶”,呈現出碎片狀、扭曲狀、拼貼狀,如同我們的夢境,并不是真實,但是又來自真實,形成一種亦真亦幻的“時空記憶”,在不斷“越界”中,完成對固化體系的不斷突破。

《問茶No.2》傅文俊 數繪攝影 30x30cm 2018
馮大慶,青年批評家、策展人:
重慶作為當代藝術前沿的城市,在攝影藝術中的前衛性嘗試卻不多見,傅文俊的嘗試十分具有新意,將自己的關注點放置在當代視覺文化上,在當下,視覺成為一種文化,在傅文俊的作品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十分值得揣摩。傅文俊運用傳統與現代手段的結合,也體現了我們對技術的認識。創作時,要尋找新的突破要嘗試新的技術。而一旦新的技術出現了,也會改變創作的觀念,這是互相影響的過程。傅文俊在創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去創新,還有很多拓展的空間,總體而言在視覺文化上給我們一種啟發。

《問茶No.3》傅文俊 數繪攝影 30x30cm 2018
孔維強,四川美術學院當代視覺研究中心:
傅文俊的數繪攝影通過后期處理,改變了圖像內部的關系,去掉了內部空間的光影,也就是去掉內部空間獨立性,讓圖像空間和現實空間串聯,成為一個圖像鏈。他的這些作品壓抑色彩,把鮮亮的色彩壓抑。中國傳統文人有對色彩的壓抑,用灰的成分來干擾它,這是人的意識加入圖像的調動方式,人內心與圖像互動的技術手段和邏輯手段。這些作品中圖像體量轉換為一系列正方的形狀,把表面漸變的灰度,變成一系列沒有漸變性但有邊界性的線索,目的是要圖像內部原來的統一性變成兩個沒有統一關系的、并行的元素,一個是色彩的,一個是造型的。本來是統一的,變成兩個獨立的共同趨勢。

《問茶No.8》傅文俊 數繪攝影 30x30cm 2018

《問茶No.12》傅文俊 數繪攝影 30x30cm 2018

《問茶No.22》傅文俊 數繪攝影 30x30cm 2018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