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李書成,男,漢族,1962年5月出生,海南文昌人,出生于海南石碌,全日制本科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省書畫家協會主席、廣東省宋慶齡基金會榮譽理事、廣東省社會組織總會常務副會長、廣東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廣東書畫藝術》雜志社總編輯、《廣州文摘報》顧問、中國人民大學畫院中國書畫課題班李書成工作室導師,曾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畫院副院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

《大世紀》油畫
在國畫創作方面,大膽探索以側鋒技法為主的藝術表現形式,所畫城市、山水重意趣而非形體,形散而神不散,以情運筆,以筆運墨,筆墨瀟灑靈動又不失力度。所繪物象速度感極強,動靜結合,都市生活節奏感噴薄而出,完美契合了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的時代氣息;山水之趣躍然紙上,寧靜而致遠。1991年在廣東畫院成功舉辦個人側鋒畫展,胡一川先生親筆題贈“梅花香自苦寒來”。《南方日報》評價“李書成側鋒畫開創了嶺南藝術新天地”。

《末班車》油畫
在油畫創作方面,學習借鑒法國后印象主義代表畫家喬治·修拉的“點彩”技法,探索性地將國畫的線條與油畫的色塊、光影和細節處理方法進行融合,獨創出“金屬晶體”繪畫技法:摒棄傳統油畫的大面積鋪陳,擷取國畫寫意舒展的線條作“筋骨”,下筆有力、筆畫短促、以方見多,借筆下蒼勁的力道與簡短精干的結構,賦予畫中物象硬朗堅固的“金屬”感。以筆為刀,對畫面進行明確切割,并以油畫斑斕絢爛的色塊作肌膚,在平面上層層堆砌,形成如同鉆石、水晶的立體結構;從整體出發,圍繞不同的物象主題對色調和光影不斷進行細微的調整,使得色塊之間不斷變化但又相互緊密連接,如“芯線”般迂回穿梭,呈現出“分而不散”的視覺效果,營造出各個角度之下均如“晶體”般通透、連貫的美感,形成辯證統一的畫面邏輯。“金屬晶體”技法的運用,可有效提升作品的張力,通過靈活調整金屬晶體的大小、形狀、色調和光影等因素,營造出或張或弛、或厚重或輕巧、或雄渾或通透等不同質感。

《清風》油畫
于1992年至1999年期間創作完成個人代表作品——油畫《大世紀》。畫作寬6.18米、高2.02米,囊括了20世紀至21世紀期間千余位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體育、宗教等領域影響了中華民族進程的偉人志士。畫中人物按照時間順序,以政治人物為核心,分置于長城、長江和黃河之上,整體構圖如一只蜿蜒騰飛的巨龍,場景宏大、寓意深遠,視覺沖擊力極強,飽含了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廣州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報道《大世紀》。《人民日報》評價《大世紀》為“見證百年歷史,薈萃風云人物,用畫筆繪就的史詩”。《人民畫報》曾用大版面報道《大世紀》,并評價其為“高處人生、筆透百年”。1999年4月,《大世紀》榮獲國家版權證書;2002年獲國家郵政總局采用,以明信片形式發行;2007年收錄于《廣東年鑒2007》。

《苗風》油畫
1991年,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李書成畫展”。2006年、2007年,作品連續兩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九次、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200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主辦“李書成畫展”。2017年,作品入選“北京名家作品展”。自1991年起,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數十次。
2009年,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收藏界關注的中國畫家·李書成寫實主義油畫》。2012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李書成畫集》。2014年,《美術》以副刊形式整版刊發《李書成油畫作品》。2014年,《榮寶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發《2014期刊推薦藝術家——李書成》。2017年,《收藏家》以副刊形式整版刊發《2017年推介藝術家——李書成》。2018年,《榮寶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發《2018年推薦藝術家——李書成》。此外,作品刊登在《美術》、《美術觀察》、《收藏家》、《榮寶齋》等國家級期刊和《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日報》等報紙媒體上,共百余次。

《田園往事》油畫
曾被《羊城晚報》評價為“畫壇怪杰”;曾被馬來西亞《中國報》評價為“畫壇拼命三郎”。2001年被中國文化部藝術市場司、天津美術出版社聯合授予“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2003年5月被《經濟信息時報》評為“學習‘三個代表’先進楷模”。2004年榮獲“首屆中國書畫收藏雙年展”銀獎、“中國山水二百家”榮譽稱號。2005年榮獲“中國山水畫四百家優秀作品獎”。2013年1月,《李書成畫集》獲評“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2012年度優秀作品獎”。2013年12月,獲評廣東省民政廳“二0一三年度廣東省社會組織模范個人”。2016年1月,作品《寥寥數筆速寫人生》獲評“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2015年度優秀作品獎”。2017年1月,作品《一畫一世界》獲評“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2016年度優秀作品獎”。

《顏香》油畫
油畫語言的探索
——讀李書成油畫新作有感
作者:賈德江
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當代中國,面臨著從價值標準到思想觀念的巨大變化。反映在當代藝術的面貌上,則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總體態勢,藝術表現手段極大豐富,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同時人們浮躁和追慕時尚的欣賞眼光不可能不影響藝術家。在這樣的時代,堅守藝術精神之境的追求,就顯得十分的難能可貴。成長并成熟于這個時代的李書成一直潛心于寫實油畫創作的表現形態,致力于油畫語言精神的研究和探索,從而確定了自己的藝術道路。

《紅韻》油畫
李書成的油畫創作涉獵的題材廣泛,既關注宏大敘事和革命歷史題材的表現,也鐘情于去描繪那些居于文化邊緣狀態的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時而他也對生活在他周圍的人和事抱有濃厚的興致,時而他又去追憶遠去歲月中的清宮佳麗,還表現令他感動的山鄉村寨的美景。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或純真雅麗,或端莊沉靜,或堅韌滄桑,其豐富的內心世界躍然眼前。顯然,對人本質的尊重和認同,對繪畫基本功能的肯定和運用成為李書成油畫創作的原則。從近期作品看,他的油畫語言在深入探索中,創造了一種他稱之為“金屬晶體”的表現手法,即以短促而有力的筆觸,形成酷似鉆石、水晶的肌理結構。

《荔枝樹》油畫
這種似網非網、大小不一的晶體塊面,不僅分而不散,而且呈現出切割般的交錯銜接。這里需要運用色調與光影的細微處理,取中國畫中不同的線型、線性,通過顏料的不斷堆積重疊以突現不同物象的質感、光感、體積感,構成了他的每一件作品耐讀、耐看的重要元素。
李書成執著于自己的藝術理想,不懈地探求繪畫的本質及其內涵意義,用手中之畫筆展現生活之真,展現人的內心世界的豐富情感,并以獨具的表現技巧將這種生活之真升華為藝術之美,其中蘊含的圣潔與真誠,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精神享受和藝術陶醉。

《英雄頌》油畫
形型而上 意著山韻
作者:李書成
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氣息,兩種不同的藝術載體,從表達形式、文化底蘊到審美哲理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
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是描繪自然風光的不同繪畫種類與手法。西方風景畫著重于實現對客觀世界物理形式和諧的把握,在理想的視覺形式中表現主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其由宗教、人物繪畫背景的形式萌芽,到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種,經歷了從古典主義到新古典主義,從浪漫主義到自然主義,從現實主義到印象主義的歷史演變過程,并隨著繪畫材料的不斷豐富和繪畫技術的不斷改進而不斷完備成熟。光與色的變化、光與影的搭配,處理客觀空間、再現客觀景物,理性造型客觀景物、感性造型畫面景物,這些都是西方風景畫強調的重點。

《高寒青寨》油畫
中國山水畫以情趣入筆,主觀性強,以畫面直抒胸意。在構圖與用筆上無不滲透出個人的意緒,烘托出內心營造的意境。山水畫考究用筆技藝,表達手法以及墨色與丹青的參染,由畫面美而意境美,不單是用筆上的寫意,也是內心思想與個人情操的描寫。
西方油畫傳入中國已有百年之久,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思想不斷解放,中國油畫家在創作之時逐漸融入中華民族藝術文化,中國油畫發展步入民族化必然趨勢。

《壑山滿秋》油畫
在探尋畫面表達和造型特點個人化的基礎上,執著自然風光、傳達自身意想是我孜孜探求的以西方風景畫表達中華文化精神、體現民族特色的創作方法。如何令西方風景畫既能更加和諧地民族化,又能創造更新的美感?以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描摹山水景況,以“金屬晶體”技法捕捉山水造型特點,便形成了我在探索山水油畫中的一種形式。“金屬晶體”技法,傳達出生命與思想之重、人與道之厚實。山,中華民族文化中力量的體現;我在作山水油畫時一直強調畫山要穩如泰山,需充滿生命的力量感;畫水要著力于意的描繪,描畫水的靈氣。

《珠江源》油畫
生命的力量感是美的體現,向來為人們所贊美。以所繪物體摹出人生觀,和諧融入民族藝術文化思想,一定程度上摒棄了西方風景畫里客觀再現構圖、山水和樹木的特點,以造型寫實的山、道法自然的木與寫意恬然的水創作,即為我個人山水油畫之模樣。
形型而上,意著山韻。以西方風景畫的表達語言和技法,結合民族深厚文化底蘊,以油畫寫出人文思想,將人文思想透進油畫,在不斷探索、不斷精進的前路上寫山畫水、摹繪新天地。

《凈土》油畫

《山寨和風》油畫

《遠方的村莊》油畫

《天象》國畫

《古老山村》國畫

《夢境山寨》國畫

《山寨夢幽》國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