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月30日電 備受社會各界矚目的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銅“虎v(音yíng)”于2018年11月回歸祖國,12月,由國家文物局劃撥國家博物館收藏。經過緊張且嚴謹的研究、保護和策劃工作,“虎v:新時代?新命運”展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虎v”公開與廣大觀眾見面。展覽預計展期1個月。
經專家研究鑒定,“虎v”為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相關資料顯示,“虎v”原為清宮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v”即將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傳出,國家文物局立即開展多方面工作,推動“虎v”追索返還祖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虎v”返還工作逐漸出現轉機。4月底,境外買家表示愿將“虎v”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與文化和旅游部的直接領導下,國家文物局會同中國駐英國使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穩妥有序地開展“虎v”的鑒定接收工作。9月份,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團隊赴英對“虎v”進行鑒定。11月23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安全順利地將“虎v”運回北京。
展覽分為三大單元,第一單元為“西周禮器 皇家舊藏”,通過介紹“虎v”的銘文、器型、紋飾和器座,說明該器定名為“虎v”依據,以“v”與“B”的關系,詳解“虎v”獨特的造型及富于變化的各類紋飾,以所配的紫檀云紋靈芝形器座,彰顯其源于清宮舊藏的特殊身份;在第二單元 “山河破碎 流失海外”之中,圓明園曾作為“萬園之園”的輝煌圖景與被英法聯軍焚毀后的殘磚斷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扼腕嘆息又激憤不已。在對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參加燒毀劫掠圓明園的英國軍官哈利?路易斯?埃文斯的信件、家族檔案等大量歷史資料研究的基礎上,這一單元詳細追述了“虎v”被劫始末。在展覽的第三單元“跨國追索 回歸祖國”中,對“虎v”驚現英國拍賣行、我館政府積極追索、行業組織踴躍支持、國家文物局和國家博物館積極推進實物鑒定和捐贈接收直至最終入藏國博的全過程進行了認真梳理。
本次展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鮮有的以單一文物為主題策劃的主題展覽,全景式展現了“虎v”本身的器物特點和流傳歷史。
為了讓觀眾更加了解“v”這種青銅器種類,國家博物館特從館藏珍品中挑選多件同類型或同用途的器物供觀眾一同欣賞,同時還專門為“虎v”制作了虛擬展示,增強觀眾的互動體驗。觀眾不僅可以親眼目睹“虎v”真容,還可以通過虛擬互動展示項目仔細觀察“虎v”每一個角度的細節。
展覽位于國家博物館南12展廳,面向觀眾免費開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