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東三環中路樂成中心space3藝樂成藝術空間,于2019年1月19日下午15:00開幕,展出雕塑家魏雪冰雕塑個展。??雕塑能夠非常直觀地令人感受到媒介的特殊性。媒介的普通放置可以表現直接而真實的感官感受,但藝術的塑造可以改變這種感知,形成一種視覺錯覺。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它真實的質感,它柔軟的表現,可以是用堅硬的材料完成的。此次參展的藝術家魏雪冰以單一媒介塑造對生物的感知,且欲使其呈現出柔軟的視覺錯覺。
魏雪冰選用玻璃鋼塑造的動物形象無限遠離與真實物質感的相似性,但同時也產生了另一種視覺錯覺,好像那不是堅硬的鋼材,而是紙質一般的柔軟。與古典雕塑的塑造手法不同,這是一種現代風格的雕塑形式,加深了觀者對形象的分離感。用堅硬表現柔軟,兩種看似對立的形式,在藝術家魔術般的創作中,體現著生命的抽象感受。 人們對于生命與媒介的認識通常局限于一種日常感知,世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那個樣子。而藝術家魏雪冰的創作充分闡釋著,藝術可以通過施加于媒介的手法形成一種轉換認知,這種轉換下的視錯覺,在向人們展示,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看世界就是不同的樣子。人們在看到那些形象的時候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動物這一生命體,而這般堅硬的材質竟也能表現如此柔軟的生命。同時,這種帶有抽象表現風格的獨特表達,闡釋了藝術沒有單一的標準,傳統雕塑藝術所推崇的真實感和崇高感不再是當下藝術世界的獨裁者。藝術中的多元塑造、多元表現,與我們當今社會景象的多元化相呼應。這種藝術的多元化也推動著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走向多元化的潮流,它展現的不僅是藝術的發展方向,也是當代社會與個人發展應有的趨勢。

魏雪冰
1975年出生于山東濰坊,定居北京。法國藝術家協會會員。大學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該校工藝美術系金屬工藝專業學習期間, 師從王培波,孫家英,杜洪宇等教授學習雕塑造型藝術,對當代雕塑藝術、城市雕塑及中國古代佛像藝術做了深入研究。2000年大學畢業后進入新聞出版署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從事美術編輯工作,期間為單位設計與制作大型圖書展覽。2002年前往法國巴黎學習和工作。在法期間,從事雕塑藝術設計和人像藝術繪畫工作,為巴黎多個藝術團體展示中國傳統繪畫、人像雕塑和書法藝術。先后到意大利、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摩納哥、圣馬力諾、梵蒂岡及法國南部尼斯、戛納、里爾、蘭斯、波爾多等地進行藝術考察研究,參觀各地知名美術館、紀念館與博物館,對歐洲雕塑藝術有較為深刻的了解。2007年回北京從事雕塑藝術設計與創作。

鼠象
玻璃鋼上色
50×60×22cm
2016年

不銹鋼虎
玻璃鋼上色
80x150x45cm
2016年

熊
玻璃鋼上色
40×80×25cm
2016年

猩猩
玻璃鋼上色
48×58×50cm
2016年

海豹
玻璃鋼上色
50×62×40cm
2016年

兔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