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與古會·熊岱平-魏晉迎新春書畫雅集
開幕時間:2019年1月19日(周六)15:00
展覽時間:2019年1月19日—2月19日
展覽地點:南京大師畫廊(南京市瞻園路秦淮古玩城一樓106號)

親近傳統,以得真氣
熊岱平、魏晉是我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兩位青年才俊。眼下他們又要辦展和出書了,我由衷地高興。因為我著實地看到了他們前進的腳步,看到了他們經過努力獲得的新的收獲。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親近傳統,深入進去,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這與許多大家的路子是相通的,比如張大千早年就致力于石濤、八大及漸江、石溪、老蓮、青藤、白陽諸家,后又上溯宋、元,加之汲取敦煌壁畫之長等,最終漸入化境的。
我與岱平曾討論過路子怎么走的問題。從畫山水的角度看,通常許多人都是先從《芥子園畫譜》開始,再臨摹一些古代經典,然后,大量地寫生,通過寫生進入創作。這個路子是不會錯的,關鍵是臨摹用力多少的問題。從我了解的情況看,多數人通常不會長時間沉浸在傳統中,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之后,就開始走“自己的路了”。這很符合當代人的心理,他們有很多理由這么做,比如要學的東西很多,包括掌握一些西畫的東西、學一學形式構成等等。而岱平則認為:“中國傳統山水畫是一部難以窮盡的大書,每一頁都精彩絕倫;許多大家都有自己的體系,淺嘗輒止是無法進入并得到精髓的?!彼f得一點不錯,就畫法而言,光清代諸家就流派繁多、各臻奇妙。如石濤的濕筆濃墨、石溪的渴筆皴擦、龔賢的漬墨積染;漸江的簡筆淡墨、戴熙的以擦皴代、程邃的渴筆焦墨等。這只是畫法,還有意境的創造,如何引人入勝、表達自己的品格意趣和審美理想等,更是無窮無盡。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要去學,我們也主張學古不泥古,更不是復古。但內心的體味是要通過手中的畫筆去實現的。事實上,我也看到了這個結果,同樣是擬古的畫作,岱平近期的作品顯然就比先前豐富得多,他在傳統的學習中循序漸進樂而忘返,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清新、明朗、雅麗和靈動的意趣。也就是我在前面說的“漸入化境”,雖不能和張大千比,但那個路數是相同的。岱平是個有天分、有見地、有抱負的畫家。

熊岱平與魏晉合作
不知道魏晉愛好書法是不是因為受到自己這個名字的暗示和影響。決心不辜負這個名字,我想是一定的。魏晉的書法主要是小楷,寫得清爽勁力、頗見功底。說起小楷,又與魏晉這兩個字聯系在一起了。小楷最早出現在東漢末年,三國魏的鐘繇是個承前啟后的大家,但真正成形完善卻在魏晉,其代表當然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代表作王羲之有《樂毅論》《黃庭經》,王獻之有《洛神賦十三行》等,他們的小楷,無疑也是構成“二王”整體成就及魏晉法度的一部分。之后,隋唐人的寫經和墓志都有出色表現,但最搶眼的我認為還是元明時期,趙孟頫、文征明、黃道周、倪云林等,都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杰作。我說這些,是想表明,在中國書法中,小楷也是一個龐大的體現。魏晉游弋其間,可見其內在有股子心勁。細細讀來,其取法多在“二王”、唐人寫經及趙孟頫和文征明中,今人管峻也對他有較大影響,管峻從上述諸家中也得益匪淺。小楷講究精,趙孟頫說:“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書之道也。一毫之過,同于不及。安得天下之精一于中者,而與之語書哉?!倍_到精,必須是千錘百煉,做到心手雙暢。小楷要寫得不俗,然不俗必要見識,民間擅書者不少,往往功力不菲,本人有民國時手抄中醫藥方一冊,書者寫得十分熟練,也筆筆到位、字字工整,如從練字的角度,可作范本,但就是多有匠氣,而少文采。魏晉的小楷,寫得規范卻不呆滯、熟練但不油滑,最重要的是,和熊岱平的繪畫一樣,從里到外透著一種清雅和曠朗的氣息。
二位都很年輕,倚馬可待。我有一個重要的經驗,那就是,對年輕人不敢忽視。更何況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負且又勤奮踏實的年輕人。因為一切都在動態之中。
吳國平寫于東郊小筑
熊岱平作品欣賞:






魏晉作品欣賞: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