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前言
文/洪峰
城市雕塑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建設中取得最值得矚目的層面之一。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節點,可以說雕塑藝術形式及語言的發展與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與技術影響具有同步性與驗證性。冰雕雪塑作為黑龍江名片,被世人矚目。無論是城市公共雕塑,還是冰雪藝術,我認為成功的創作根基應該還在架上雕塑,所以說雕塑語言與藝術形式的錘煉推敲,是成為高品質作品誕生的前提。黑龍江省雕塑雙年展成為不同藝術家思想碰撞交流的峰會,其意義應該就在于此。
本屆雙年展共征集作品140余件,經專家評審團評選,精選出128件入選、獲獎和特邀作品,其中金獎2件、銀獎4件、銅獎6件、優秀獎16件、入選37件,這些作品代表了黑龍江省近期雕塑創作的整體面貌,特邀雕塑家作品橫跨17個城市,20所全國知名藝術高校,這里包括寶島臺灣及俄羅斯知名雕塑院校,這種藝術縱貫線代表黑龍江藝術工作者的一種開放與學習的態度。
近觀本屆雙年展的作品,無論是在審美觀念還是形式表現上,都初步形成具有黑龍江地域特色的雕塑表達方式。這種地域特色主要表現在藝術語言追求厚重、樸實的精神品格,在形式塑造上趨向簡約、概括的造型語言,表現材料上有采用激光與3D數字等新觀念、新技術語言。正是這種新的創作模式,使得黑龍江雕塑具有“北方地域”特征。黑龍江雕塑的藝術特征也是“新具象雕塑藝術風格”得以成立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黑龍江雕塑不斷有新生力量參與創作,他們是黑龍江雕塑的有益補充和生力軍,也是黑龍江面對時代對文化建設要求,對梯隊建設的培養。第二屆“黑龍江雕塑雙年展”的舉辦,不僅是對黑龍江本土語言的集中展示,而且是全國兄弟院校雕塑峰會的集結,和而不同,是黑龍江雕塑發展學習的一次重要機會,是精神家園建設的補充。相信它會成為黑龍江藝術的一個名片,給觀者精神以慰籍,為雕塑這一古老藝術門類的存在與發展尋找新的契機。

開幕式嘉賓合影







展廳布置







部分參展作品

《美學漫步——宗白華》尚榮

《囡囡》李煊烽

《夢》李烜烽

《大禹治水》洪峰


《無聲系列》鄭宏南

《文天祥》王超

《遞不出的書信》趙木頭人

《花間笑》汪沐川

《花源記—暗香》汪沐川

《一蓑煙雨任平生》羅幻

《小公主瑪格麗特》孫鵬

《瑪琥》齊祥德

《空房間》彭漢欽

《關漢卿》馬麗

《形 · 色》韓璐

《驚蟄》郭天亮

《脊梁 — 和美家園》付磊磊

《魯智深》方宇

《風雪鑄魂》陳繼龍

《行空 · 域》白彧

《看山還是山》羅瑾

《七彩虹》吳志廣

《被隱藏的男人體》周子正

《知青印象》于猛


《摩天手》鄭志勇

《融合·匯聚》李慧星

《北方的童話》王毅

趙宏宇《十方》

《樂唱和音》李澤林

《夜》劉茂松

《黑土地》劉延久

《清晨的曙光》張鑫

《清·自清·其二》劉國明

《孕》沈升衛

《切·格瓦拉》孫維廣

《未知》孫朝剛

《混沌》孫朝剛

《早春暖陽》王天進

《重-遷》奚朝陽

周丁懿《均 · 恒》

《天末涼風》鄧佳/劉洋洋

《醒》宋友忠

《金土地 黑土地》張天奎

《黑水傳說》陳鵬

《飛翔系列》韓振坤

《秋的物語》于良文

《祥云》季國輝

《齊白石像》羅雯珂

《小兵》王建華

《國之精神》徐朝

《紙飛機》王松引

《晨坐》龐宇

《怒》葛一航

《中國抗戰活化石—付新德》

展館外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