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新一,先后畢業于河北工藝美術學校、天津美術學院、河北大學。師從孫其峰、蕭朗、溥佐先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河北省女畫家協會副會長,河北省美術研究所研究員,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顧問,京津冀文化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歷任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繪畫-系主任、教授。

唐風新韻美唯一
――品讀唐新一老師的工筆花鳥畫
文/吳建潮
繪畫,是傾訴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心語;是用以物賦彩的藝術形式,通過畫筆歌唱自己對人生如虹的迷戀;是人類用造型手段呈現的視覺文化對世界的解讀。而中國畫藝術注重的心境,更是畫家內心深處的思想審美與世界觀的折射!
當代著名女畫家唐新一的工筆花鳥作品,便是國粹繪畫中聚焦的靈魂!她的作品如同她的名字,傳承著唐風宋韻的高古,彰顯著新穎的特色和獨一無二的唯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
恩師唐新一,是我學工筆花鳥畫的專業老師,也是我的班主任。她嚴謹的教學風格,和對工筆花鳥畫的學術觀,讓我對老師無比崇敬而受益匪淺,無論人品和畫品,自己一直把老師作為榜樣。與幾十年前求學時的畫界相比,當今畫壇上過多地充滿了市場化的浮夸之風,許多作品或低俗、或做作、或重復、或浮淺、或怪異。而欣賞唐老師的作品卻是完全不同于其它,其作品始終在創作中樹立著對中國畫藝術的嚴謹性和學術價值觀,用認真思考的態度去傳承與革新,用肩負的責任感去弘揚和探討稱為國粹的中國畫藝術,且在她執著尋覓的藝術心路中,用新時代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魅力,升華出了能陶醉你心靈的、精美的成功之作。
讀唐老師的作品,滿目唐風宋韻撲面而來!詩情畫意里,洋溢著文人主義的高古和圣潔,唯美的色彩靚麗而闊靜,成熟馨香的墨色里,將傳統的繪畫語境盡情地融入于時代的脈搏中,以傳承和創新的思想形成的獨特風格,直擊您的靈魂深處;作品在細膩的渲染中,毫無其畫壇上許多工筆畫的拘謹之感,卻在工整的造型中蘊藏著寫意精神的所在,這一點在工筆花鳥中是很難把握的。而中國畫的真實與西畫相比,正是心境的真實,不是眼睛的真實,黃賓虹說“形得益于功夫,神得益于修養”正是國畫的核心精神。唐老師的作品正是形神兼備、重于心境的中國畫核心精神的體現。
在唐新一的作品中,令讀者有一種超以象外的神韻普照其中。心境的純美與靜謐,讓觀者有一種華年未央的內心愉快和審美享受,畫面的氣氛營造與技巧的運用,將中國畫的核心思想與藝術哲理,盡情書寫在了這如癡如醉的生活之美中。這造化至極的情景,交融幻化出了美麗的夢境,將花鳥草木點化成生命風景中的精神食糧,讓您倍感心曠神怡!讀唐新一老師的畫,像詩、像詞、像舞、像彈唱的古箏中柔合著動聽的輕音樂;那游動的線條與清純的水色,加之某種輝暈的營造和運用,讓人完全從客觀現實的世界升華到了心靈之中的文人主義世界里。老師用她對中國畫藝術哲思的深刻理解和時代的畫語,把生活中并不宏大,甚至并不顯眼的物像景色,通過藝術濾鏡的聚焦和解析,讓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用自然界局部的點點滴滴,用熱愛生活的盡善盡美,寫意出了跨越時空、天人合一的人文主義的情懷。回首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特別是唐代之前的本土文化藝術的精神世界,無不都是將大自然的華美與神奇,作為了本民族心目中的神圣信仰:山神、河神、木神等,都是華夏對自然魅力的敬畏。而唐新一老師的畫,我想恰恰是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哪怕是一草一木,在她看來都是如此多嬌而神圣,都是生命的風景,都是與人息息相關的和諧存在與靈魂對話!吳冠中說:“路邊的每一粒砂石,在我看來都是一朵朵盛開的小白花”,在唐新一老師的藝術世界里亦是如此,在她的眼目中,世界的一切定是賦予了思想的美好,而她的作品也一定是超越了草木生命的本身,超越了技巧的本身,是心靈深處美好的思想和人格修養的折射!
從唐新一老師的作品欣賞中,讓我們感受到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心構思創作的,都是完美的將技巧形式與思想修養高度的結合在一起,情景動容,物華天成。技巧只是為了創作而服務的客觀需要,即使再熟練的技巧,對于好的美術作品來說也是如此,決定一件成功的作品,或者說是成功的藝術家,技巧只是個必須掌握的基礎罷了,而“筆墨等于零”,只不過是將原有的繪畫技巧,進行重新組織和定位,用于時代的語境獲得新生。中國畫的最高境界不是功夫,而是修養,沒有藝術家高深的思想和修養去懷古唱今,就沒有藝術的健康長壽!藝術只有賦予了思想,融入時代的文化脈絡里,才是最美。將舊的東西放在博物館,不是揚棄,而是精心呵護與研究,為時代獲得傳承與發展的新空間,繪出歷史長河的新藍圖。
繪畫的最高境界是美,而不是漂亮,唐新一老師的畫當屬前者。春風秋月,初心依舊。在華夏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衷心祝愿唐新一老師的繪畫藝術波光粼粼,燦爛輝煌;長生未央,與華無極!
(本文作者:吳建潮,中國美協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文藝家書畫院院長,俄羅斯彼得羅夫藝術科學院院士)
唐新一作品欣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