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介
傅書中,1954年生于河南。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外國留學生導師,對外漢語系特聘教授,伊朗德黑蘭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伊朗文化科技部藝術研究院院士。2012—2014年被人民藝術家協會評為“十大年度藝術家”稱號。2016年11月被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聘任為研究員。師從:孫其峰、張憑、周彥生教授。主攻山水、工筆花鳥,兼擅書法、寫意花鳥。
作品曾被伊朗總統府、土耳其國會、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伊朗德黑蘭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國駐中東地區國家大使館收藏。

胸中丘壑天籟回聲——傅書中焦墨山水畫的探尋之路
品讀傅書中的山水畫,仿佛其筆下能驅山走海,聚散風云,神思融趣,另我耳目一新。尤其是那用筆蒼辣鋒轉的焦墨山水畫。干裂秋風,縱橫萬狀。黑墨團中,虛實藏露。煙云浩渺,俯仰其間,而嘆造物之雄奇。
追溯畫家的山水畫探尋之路,應該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的。那是他第一次走出中原,到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為了報考研究生,學習了大量的美術理論及石濤的山水畫創新思想。系統的臨摹了唐、宋以來的各大名家技法及作品。同時嶺南畫派的關山月、黎雄才、林風俗、陳金章也對其有較深的影響,為以后從事山水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244×120cm 2018年
“登上黃山不看岳,華山歸來不看山。”中州山水一直是他心中深深的眷戀。廣州美院學習完畢,就一頭扎進了連接關中和漢中的八百里秦川。在美院學習荊浩、關同、范寬、李成、郭熙的皴法和創作思想開始在胸中發酵,他六登華山,九進終南,風餐露飲,夜宿關中,飽覽妖看。終南山的清邁雄渾,華山的奇肆偉岸,太行山的幽深奇崛,層巒疊嶂,萬壑千巖,在畫家腦海里逐漸筑成了神州山水的大意象、大格局、大氣派。三年時間里他往返于,漢中、關中、太行執著的寫生,積畫稿千余。同時游學于西安美院、天津美院、北京畫院。終于在八十年代末客居北京,拜中央美院的山水畫教研室主任張憑先生為師,把山水畫創作為自己終生的主攻方向。在教授悉心的傳導下,數年下來山水畫風格初見端倪。

《江山如此多嬌》244×120cm 2018年
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山水“筆意清潤”多用吳道子“水墨渲淡”之法。從而被董其昌奉為文人畫南宗的創始人。但真正的傳統山水畫最高成就畫家有自己的清醒認識,他在創作中這樣提到“相傳摩潔山水長于水墨而疏于丹青。元章淋漓而過于渾融。太行洪谷子、秦山老關同取二者之長,變為水墨丹青合體,視為山水畫正宗。”這里講的不是南宗,也不是北派,而是中原山水的獨立風貌。
堅守著中原山水的獨立風貌,努力借鑒南宗、北派各家的筆墨之長,讓作品遠離感官的形色悅目,讓沉思的玄機直達心性。筆觸的酣暢,心境的高華是傳達“詩意渾成”境界的通途。“詩意渾成,心境高華,筆墨酣暢,直達心性”字里行間透著作者對大自然的真誠,更透著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同時也為自己山水畫創作風格定了基調。

《關山夜雪圖》178×90cm 2017年
當下的山水畫創作格局,表面上看欣欣向榮。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眾多的畫家不安份起來,“現實與應急”帶來了發展的困擾。哪家山水畫有市場,群而攻之,筆墨相差無幾,不看作品題款,難識畫者其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不良狀態。二十年來卓有成就的名家,被淹沒了。而留在人們心中的仍是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陸嚴少。難道這不另人深思嗎?

《關中秋意圖》272×204cm 2005年
畫家認識到了這切腑的痛點,決然地離開這紛雜糾葛的環境,去尋找自己能潛心而又相對封閉的伊朗德黑蘭大學任教職。在那里,他可以不被干擾,用放大鏡去悉心研究黃賓虹的筆墨,研究傅抱石、李可染、陸嚴少等前輩的藝術特點及創作思想。悉心研究中國畫古代各流派的是非曲直。大使館文化處圖書室成了他的研究所。十年下來,理清、審視、研討、開拓。加上對世界各國地貌和風土人情的了解,一種別開生面的焦墨山水畫風格。終于形成了。

《太白飛雪圖》244×120cm 2017年
清醒地認識焦墨山水畫藝術的特點,是我們把握研讀畫家作品的法門。畫家在自己一幅創作中這樣題到“焦墨山水筆墨相用易,枯淡相成難。黑白相成易,干濕相用難。非老手而不能為。”中國山水畫歷史上能畫焦墨者少之又少。能把焦墨點線、干濕、枯淡用到爐火純青者更是鳳毛麟角。所以焦墨山水畫的筆墨仍有開拓空間。研讀畫家的焦墨山水畫,萬點俱黑卻靈光無限。用線老辣而吞吐自如。黑白相用到極致。白如煙霞撲面,黑如群山鑄鐵,詩意渾融,氣概成章。更可喜的是他把傳統幾十種皴法捌開、揉碎、分解、提煉形成了自己的筆墨語匯。

如畫家所說,他去過二十幾個國家,地貌各不相同,例如,新疆的戈壁,埃及的沙山。伊朗的鹽海。都有獨立特殊的地表肌理,如不是親眼所見是根本無法想像用其點線的。為了畫新疆的戈壁,伊朗的鹽海,他廢寢忘食,幾經往返,反復實驗,創出戈壁皴,茅地皴。聚雨點,沙坑點,鹽海嵐。這些方法非焦墨而不能為,察傳統而不可見,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特別是這些方法己經不局限于中國的宣紙上,伊朗產的棉花紙,巴西產的甘蔗紙,臺灣產的麻紙,埃及的水草紙,都是畫焦墨山水畫的佳品。這正是行萬里路的新發現和對焦墨山水畫技法的新貢獻。

已經看不出畫家焦墨山水畫的地貌出處,有伊朗高原,埃及沙山,歐洲阿爾卑斯山,尼羅河,多瑙河,來茵河,賽納河都匯流到畫家營造的筆墨天地里。
在伊朗,畫家和德黑蘭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扎德剛先生相約到北方寫生。院長開上私家車,寫生的畫具拉了半車子,卻見中國畫家只帶了一張六尺紙和一支毛筆一瓶中國墨汁,畫具如此簡便好生奇怪。等選好景,左等右等,中國畫家不開筆,院長整用了四個小時畫了一幅印象派風景。而在夕陽西下時,中國畫家凝神靜氣,如囊中探物,連山接海,回望白云,分野陰晴,寫出一幅逆光焦墨山水畫,院長驚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太神奇啦。

“夢寫家山亂皴法,披麻折帶任游俠”十多年來他走遍了世界的山山水水,卻魂遷夢繞著祖國的壯麗河山。他說從65歲—75歲再下10年功夫,去打造自己心中的個人風格,五十年磨一劍,能成器乎?
如今畫家己回到北京,就職于外國語大學的中文學院,除每周十幾個課時教學任務外,仍在不間斷的進行山水畫的學術探索。畫家以自己獨立的視角,細微的觀察為人們奉獻出一幅幅凝重肅穆,氣勢恢宏,動人心魄的作品,“像無數散落在泥土上的桃花,像風中的蘆葦,刮來了一派鄉思。畫家的辛勤耕耘,對世事從容淡定的生活態度才是造就大器晚成的必由之路。

縱觀傅書中的山水畫,除焦墨山水畫的特立獨行外,設色山水畫也精彩紛呈。他的代表作《晉陽春潮圖》、《王維詩意圖》、《關中秋色圖》、《終南山初雪圖》都以尋丈尺幅構成了八百里秦川山水的四時風光,只有走進這祖國山河的四時風光,才能領略到畫家對大自然的虔誠。領略到畫家為祖國山河立傳的膽與識。
我們祝福畫家有一個好的體魄,期待那更高更遠的壯麗山河。我們堅信畫家的胸中丘壑,一定會報以天籟回聲。

清馨寧靜 純凈瑩明——傅書中工筆花鳥藝術賞析
20世紀以來,工筆畫藝術的發展經歷了舉步維艱、曲折坎坷的歷程。在社會動蕩、缺乏安定的客觀條件下限制了其發展。另外,文人畫占據主導地位,人民對工筆畫也存在錯誤的認識。20世紀80年代開始,工筆畫的發展才蔚成風氣,以喻繼高為代表的一些工筆畫大家的作品開始受到藏家的青睞。
賞讀畫家傅書中的近作,我們可窺見畫家創作時的心跡。整體上,他的畫是傳統的。作品經營、色彩組構與現代人的審美觀念非常契合,特別是他近期的新作,畫面更豐滿,內容更充實,率意質樸,充滿生機,筆墨精到,更富中國畫的意境美。

傅書中擅長畫工筆花鳥。他的作品清新典雅,很像雅俗共賞的小詩,沒有波瀾的壯闊,也不見繁復的鋪陳,然而清逸、寧馨,意到筆隨,既入俗賞,又多雅趣,極具引人興味的藝術魅力。仔細品讀,可見微妙的和諧,吟唱著在走向物質文明中回歸。
精神家園的心曲。從他的畫中可洞察其內心的純凈瑩明,纖塵不染。筆者從其對擺脫了煩瑣的俗務之累,能潛心創作所流露出的那份恬淡心境中,呈示出的清逸幽雅淋漓盡致地體現到其畫作中。

傅書中工筆花鳥畫的另一特點是用筆用墨的空靈飄逸。他的工筆畫沒有常見的“工麗近俗”之氣,卻具寫意花鳥的率意酒脫,即使歷時數月的精工細描,他都能保持畫面最初創作形成的激情和靈動,這在工筆畫家中實不多見,的確難能可貴。傅書中的作品既能“盡廣大”,又能“致精微”,其畫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筆畫,也不同于半工半寫之作,具有其獨特的個性筆墨語言。
筆墨的粗與細,枯與濕,濃與淡:色彩的黑與白,紅與綠,黃與灰等等,都成了他“杏花春雨江南”般的婉約、優美、典雅。此外他對待藝術嚴謹縝密的創作精神和畫家那種穆如高貴、古典的藝術情懷,寧靜淡泊、優雅含蓄、內斂慰藉、淡定從容的性格特質,無不為其作品平添了一份清雅淡宕的獨特魅力。

尋繹傅書中的藝術人生歷程,筆者聯想到王安石的一段游記:“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藝術的尋幽探勝之旅中,傅書中不滿足于“夷而近”,他更向往的是“險以遠”,以期到達“奇偉瑰怪”的“非常之觀”。
辛民(藝術評論家)
2011年5月

李準:
傅書中得力于家學和中原文化的滋養,具有較深的民族繪畫根基,并能根據個人的獨特天賦,繼承創新,去走自己的路,其工筆花鳥畫,淡雅清新,朦朧飄逸,如同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其巨幅山水,凝重肅穆,氣勢恢宏,動人心魄。

舒乙:
在傅書中的作品里,他找到了一些自己偏愛的題材,譬如芭蕉,葦,荷,石,月,烏鴉,鴻鵝,大雁;他在工筆畫中嘗試運用山水畫的構圖;他固定在六尺巨幅上用大筆作寫意畫;他在工筆畫中刻意追求反華麗和反新艷。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心境和飄逸瀟灑的跳動,給工筆畫帶來鮮活的靈氣,這非常難得,也很新穎,仿佛在氣質上溝通了工筆和寫意兩大陣營,極為可喜,我極推崇此種“帥氣”的工筆。他的創作是別人沒有的,完全是由生活中體驗而來的題材,或來自河南老家童孩的回憶,或來自日常細微而又獨特的觀察,凡是這類創作,無一例外都好。像無數散落在泥地上的桃花,像風中的蘆葦,刮來了一派鄉思。它們都是妙畫,令人叫絕,己經稱得上是很有收藏價值的上等作品了。

伊朗國家總統哈塔米在會見傅書中時的簽字:“文化使者,藝術家風范”。
伊朗國家美術家協會主席,哈里米:
大自然是人類的主宰,是人類的真主,畫家傅書中先生把自己的主宰畫得如此壯美,表明了他內心的虔誠和熱愛。
德大文學系教授,語言教育中心院長,蘇圖德博士:
我喜歡傅書中先生的畫,就像喜歡他的人一樣,納言而內穎,澎湃而流動,中國有句話叫“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和水的睿智降生到畫家創作世界里,再把創作帶到詩的天國。傅書中是中伊兩國文化使者,是科技文化部近十年來請的最優秀專家,我更為我有這樣一位中國朋友而感到自豪。我看到了他給哈塔米總統畫的巨幅畫像,真是了不起,僅僅只用了水墨和一點赭黃,我們的總統便向我們走來。

德黑蘭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扎德剛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從小就聽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文明古國,對它的向往,在夢里使我流連不已。如今,我們從它的懷抱里,迎來了它的赤子,他給我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作品。那花和鳥的傳情,那山和水的壯麗,我想,傅先生在中國也是最卓越的。我感謝科技文化部為美術學院請來了這么不同凡響的教授,為有這樣的同事,讓我們喝彩。祝福他在伊朗幸福。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王鏞先生:
傅書中的工筆花鳥畫,設色淡雅,格調清新,有一種青春的朝氣和陽光的感覺。具有較強的現代感,作品《德黑蘭的倒影》,在野鴨浮游的水中波動的樓房倒影,營造出空靈澄澈的意境。與傳統工筆重彩拉開了距離。吸收了水墨寫意畫包括傳統文人畫以淡為宗,以雅為尚的審美觀念。不失為中國工筆畫,現代性的一種創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