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于12月7日拉開帷幕,一時觀者如云,形成天天爆滿的奇觀!董其昌為何如此吸引人,他二十二歲學畫,天才縱逸,中年始悟禪理,逐漸自成一派。其繪畫以董源為宗,以黃公望為脈而融會貫通,洞察前賢優劣,以禪宗南北宗論提出畫學“南北宗”的畫史觀,并以創作實踐印證其理論,所達畫學文化之高度,足以媲美元四家及上追晉唐宋各大家,無可爭議地載入了中國杰出文人畫家的史冊,亦是文人畫論史上的又一個高峰。董其昌“筆墨論”的提出,翻開了文人畫史的新篇章,他以“畫禪室”為書齋名,經手過眼唐宋元巨跡無數,所教授的弟子藍瑛,龔賢,王時敏,王鑒均成為一代宗師!造就其于畫史上集其大成,承上啟下的重大歷史性意義。其后,清初四高僧、四王吳惲、金陵畫派、新安畫派,乃至晚清近三百年的畫壇,大都在其理論影響之下而發揮,形成了一個群體性的文人畫創作高潮。







Lot8002
董其昌(1555-1636)
楷書《汪然明綺集引》冊七開
泥金箋 冊頁
釋文:
《汪然明綺集引》:汪然明為西湖寓公,主盟風雅。鄭莊之驛不虛。太丘之道甚廣。勝流韻士之外,間有魚玄機、薛洪度一二輩,亦入游籍,故稱詩以綺名。客有評者曰:陶元亮閑情一賦。昭明惜之。王介甫軒輊李杜。謂李詩強半酒色。然明非有童心,本無惑溺而若自見其瑕者何也,予曰此西湖故事也。不聞蘇子瞻之守杭乎。夫其深入禪悅得無礙慧,忠義直節鐵心石腸,而周韶龍靚手錄其詩,時多艷曲,公豈不能為莊語耶,海納細流量也,磁石吸鐵類也。淤泥之中能取蓮花鑒也,當門之蘭護如頭目激也,且夫冕而椎孰與鬌而慧我,為匿瑕而使人匿彩忍人也,憐才者之所不敢出也,知此者可與言然明之綺矣。吾懼讀詩者以綺,知然明而以香奩比紅之綺同類,而并稱之也。故為之解嘲如此。若其詩之色澤高華。旨趣雋永。余友陳仲醇黃貞甫論之詳矣。
題識:天啟二年,歲在壬戌仲春之初,書付孫延年藏習。此書學鐘太傅尚書宣示表,看書者青浦陳開令、諸元威皆拏舟送予北行者。思翁初五日識。
鑒藏印:伯陶所存、載卿經眼
題簽:董文敏公神品。沈氏珍藏,叔均題簽。
著錄:
1.《董思白集》崇禎六年刻本,陸云龍(明)輯。
2.《容臺集》,崇禎八年刻本,董其昌著。
3.《董其昌全集》P148,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12月。
4.《延清堂法帖》卷六,陳鉅昌(明)輯刻。
說明:
“書付孫延年藏習”應該是指交由他孫子董延年收藏,可見對此文之看重!
20.3×10.2cm×7
估價:RMB300,000-400,000
《汪然明綺集引》賞析
“幅巾道服自權奇,兄弟相呼競不疑。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這是王國維先生題柳如是的詩。柳如是和錢謙益的戀情是明晚期的一段傳奇,歷來被文人大儒所關注和研究,但很少有人知道,柳如是和錢謙益的紹介人是汪然明。 汪然明(1577-1655)號松溪道人,字汝謙,徽州歙縣人,自徽遷杭,業鹽桐江,遂家錢塘。萬歷丙子貢生,善詩文,好戲曲,精書畫鑒賞。在西湖有一西溪橫山別墅,并有一大型書畫舫名“不系園”,長六丈二尺,廣五之一,“中置家童二三,擅紅牙者,俾佐黃頭,以司茶酒”。進入“不系園”要有四種身份“名流、高僧、知己、美人”,因此江南一帶文人名流如董其昌,陳繼儒,李漁,錢謙益,以及佳人才女王修微,楊云友,林天素,柳如是等成了“不系園”的常客。柳如是來到杭州,便是借住在汪然明的西溪別墅裡,并在這裡和錢謙益相識。汪然明還出資給柳如是出過兩本尺牘和畫冊,分別是《月堤煙柳圖》和《湖上草》,柳如是也給汪然明寫過幾首詞,如“但離別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則為劉阮重來耳。秋間之約,尚懷渺渺,所望于先生維持之矣。便羽即當續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斷鴻聲裡,弟于先生,亦正如是”。可見兩人關係非同一般。
董其昌與楊云友也是在汪然明的“不系園”訂下月下之盟,《綺集》所收錄的正是“不系園”的眾賓客和名妓歡詠之文集,由陳繼儒親自審定并作序,董其昌為之作序便是理所當然了,稱汪然明“西湖宴會,主盟風雅”。董其昌書法四體皆能,對自己的小楷相當自負,書法晉人,所臨王獻之尤多,《綺集引》用小楷工整寫于金箋上,這在董其昌的作品中也極罕見,《綺集引》不僅為董其昌的一篇重要文章,也見證了晚明一段風月的歷史,同時也是一篇極有研究價值的重要史料!
董其昌是晚明山水畫家中的巨擘,精鑒賞,富收藏。《明史》評價董其昌:“性和易,通禪理,蕭閑吐納,終日無俗語。”

Lot8001
董其昌(1555-1636)
仿張僧繇筆意
設色絹本 鏡片
題識:惠崇有江南秋,余以張僧繇筆法仿之,玄宰。
鈐印:董其昌、太史氏、畫禪
張廷濟題邊跋:六朝書跡每多險怪,顏氏力宗篆籀,遠追正軌,平原行書較正書尤饒奇勁之氣明遠太沖沖敘皆於坐書祭侄二稿,外為古今劇跡,香光書鏡光箋本率多經意,此用顏法尤是畫禪合作,至饒州作平原趁事作從事百口侈百人古人臨摹古跡語句,每有異同也。嘉慶庚辰三月十七日叔未張廷濟。
鈐印:張叔未、廷濟
程十髮題邊跋:吾鄉董思白畫宗徐浩宗米黻,此圖為專師古之作楷模法度,足見準繩,己未嘉平,云間程十髮記。
鈐印:程十髮
58×31cm
估價:RMB80,000-120,000
此幅《仿張僧繇筆意》近景坡石秋樹,紅綠相間,枯潤相雜。中景茅屋修竹,寧靜清幽,遠山險峻奇突,構圖得宜,聚散自然,多而不繁,疏朗有致。畫上樹干不是用兩條線勾廓外形,而是把邊線與樹皮的紋理結合在起勾繪。用筆似乎旋轉,線條往復重疊,增添了樹干的質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