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名稱:青峰嘉年——滬上迎新畫展
策展人:鄒文建
展覽時間:2019/1/1 15:30 - 2019/1/31
展覽地址:青峰堂(上海市黃浦區魯班路100號大同古玩殿112-113室)
參展藝術家:白瓔、鮑鶯、陳林、范春曉、甘永川、洪健、龐飛、徐鋼、葉芃、張見(按姓氏拼音順序)
歲暮天寒,卻有煦煦暖意。青峰堂東主鄒文建兄多年來經營畫廊業,成就一雙慧眼,與眾多畫家從相識、相交、到相知,建立了不淺的情誼。此次畫展參選的畫家都是當今畫壇一批以實力稱雄,在藝術上日趨成熟,并且取得一定成就的畫家群體,其中絕大多數為藝術院??瓢喑錾?,具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和高超的繪畫技巧,又勇于推陳出新。

洪健 安納西 33×33cm
其中洪健,在我印象中最深刻還是古畫新作和城市老建筑。也許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才最能理解和體會這些老建筑的風雨滄桑和生死輪回,從早期的花鳥、靜物、人物到城市人文系列,他不斷進行自我揚棄和活語重構,把古典和現實結合,融合西畫的色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陳林 苔痕·和 50×85cm
陳林的特點,一是具有唯美特征的傳統技法,二是具有觀念特征的傳達形式,二者有機結合,呈現出畫家潛藏于心的形象世界。他將造型古樸、刻劃深入而又筆致輕松的禽鳥置于一種頗具超現實意味的場景中,使畫面具有鮮明的當代性,與傳統的工筆畫拉開了距離。

白瓔 青石山 70×140cm
白瓔的作品,無論是技法、圖式和趣味都是獨特的。他以都市女性為主要題材,正如他自己說的:上海這座城市及其歷史都有一種陰柔之美。他作品表面上的“雅俗共賞”,骨子里還是擁有學院派的技術高度和東西交融的表現手法。

張見 藍色假期之四 68.5×50cm
張見用傳統的工筆畫形式,配合現代的色彩感,用隱喻的意境描述人們的迷茫和無措,雖然畫面往往呈現虛幻朦朧,但總能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回味。

鮑鶯 希望 215×170cm
鮑鶯以女性的敏感和細膩,繪出海上遺韻旗袍風情,典雅秀麗手法的花鳥圖案,體現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高尚意境。

龐飛 桃花源記 50×50cm
龐飛則是“畫如其人”,筆墨崢嶸,大山大水,大開大合,潑墨潑彩,一片空靈翠彩,大概和他兒時的生活環境和記憶有關,而他的花鳥畫,亦有青藤、白石的氣勢神韻,把古意和現代交相融合。
相比鮑鶯與龐飛,倒也相合一段逸聞,宋時“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八女郎,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關西大漢,執鐵笏板,唱大江東去。”

葉芃 步蟾宮 70×35cm×4
葉芃則以嫻熟的中國畫語言表達了強烈的個人觀點,并逐步在傳統技法上構建出新的語言形式和當代觀念。他的繪畫主題從生命輪回再過渡到玄幻的時空領域,引發的是哲學思考和觀念演進。

甘永川 紅芳馨香十二 33×65cm
甘永川以工筆花鳥見長,他的作品格調雅致,有種清新寧靜超脫的氣息。他說的好:任何一件重要的作品,都要有獨特的思維方式,獨到的審美眼光和表現手法來完成,否則,作品就會“平庸”。

徐鋼 黃山寫生之十八 75×48cm
徐鋼的作品重師古人,取兩宋法,筆墨精進,格高理正。

范春曉 紙飛機 200×80cm
而范春曉則借助當代女性題材,表達其至真至善的審美追求。他用簡單直接的藝術手法,表現夢幻時節的少女,用中國古典線描,借助西方人物造型和色彩。他的作品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沉著和深厚,又吸收了西方油畫的華美與斑斕。
總之,這十位畫家,十八般武藝,個個身手不凡。雖大多數以工筆畫為主,但絲毫不落匠人之窠,而都有各自的藝術探索和追求。青峰堂風清氣正,藝術家們才藝雙絕。文建兄囑余書文,雖勉為其難,然樂之為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